【润泽研思】——中江县青市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

陈梓瑄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数学组教师在教室开展示范课。青市中心学校长杨莹,青市中心小学校长孟小英及小学部数学教师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由四年级数学罗瑶老师为咱们带来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罗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一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真正获得了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很好的利用已学知识的过渡到平行四边的特点,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由五年级数学任芸芸老师为咱们带来的——《用字母表示数》</p> <p class="ql-block">  学生由详细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熟悉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很多学问和规章与学校生原来的熟悉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学问和规章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任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熟悉,找准了学问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同学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p> <p class="ql-block">  第三堂课由四年级数学陈梓瑄老师为咱们带来的——《梯形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在这节课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学生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也接触过梯形。本节数学课以新程标为理论依据,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关注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p> <p class="ql-block">  第四堂课由三年级数学彭梦涵老师为咱们带来的——《有关0的乘法》</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属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中的一个难点,之前学生已有多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两点:一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二是笔算过程中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仍要用0占位。教学过程中彭老师很好地做到了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学生尝试着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独立解决604×8,重点解决“乘的顺序”及“积的个位上为什么写2”的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p> <p class="ql-block">  第五堂课由六年级数学何巧老师为咱们带来的——《按比分配》</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对教材的解读非常透彻,他的教学风格独特,采用让学生先预习,再上课的方式教学。何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并力求通过数学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中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产生活中要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从而感悟按比例存在的价值。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地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特点掌握按比例分配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杨校长、孟校长对老师的讲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通过这几节课,体现了这些老师在这一个阶段的教学思考及理念,也引导了我们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听课,也叫看课,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感受课。调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去跟课交流、对话,跟台上的师生交流、对话,我们大家在一起共同分享、体会。所以,我听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我们全体教师在一起交流互动、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课后,老师们齐聚一堂,进行了评课活动,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发言,在此次活动中均有所获。本次活动,促进了新老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新老教师的专业水平,更体现了青市小学的“幸福课堂”理念。</p>

学生

老师

教学

教师

数学

多位数

堂课

这节

平行四边形

笔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