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入 画</p> <p class="ql-block">忽然之间,阵阵吹拂的微风,夹杂着丝丝凉意,卷起忽明忽暗的桂花香。</p><p class="ql-block">窗前篱下,片片黄叶飘然而至,才惊觉疏雨打芭蕉的盛夏已悄然离去,斑斓如诗的金秋粉墨登场。</p> <p class="ql-block">秋,一年中最美的时节。</p><p class="ql-block">银杏下,青石上,醇厚的暖阳洒下斑驳的光影,时光在秋意渐深中辗转,阑珊染流年,最美是清欢。</p><p class="ql-block">秋,一年中最甜的时节。</p><p class="ql-block">深山处,古村旁,慵懒的秋风拂开恣意的绽放,故里逢秋时,馥郁甜如蜜。</p> <p class="ql-block">秋已至,莫等闲,约上三五好友赏秋色。</p> <p class="ql-block">赏秋,我不爱去成熟的景区,总觉得刻板。反倒是一些叫不上名的景致,少了人烟与世俗,显得宁静淡然。</p><p class="ql-block">恰逢一次机遇,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文保志愿者相约同游盘溪河。</p> <p class="ql-block">盘溪河发源于渝北凤凰滩,是嘉陵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全长只有几十公里,称它为河实属勉强。</p><p class="ql-block">盘溪河上游水势平缓,在繁华的城市间穿流而过。政府沿溪岸打造了环境优美的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p><p class="ql-block">但许多人不知道,盘溪河真正精彩的是它野蛮生长,即将汇入嘉陵江的下游,我们要游览的正是这一段。</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穿过原盘溪造纸厂废弃的厂区,踏上一条布满荆棘的小道,便听见轰隆隆的水声,震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我寻声俯望,立即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惊。只见几十米高的石坎下竟藏着一条狭窄陡峭的山谷。山谷虽小但气势非凡,许多巨石纡回层迭堆积其中,将倾泄而下的溪水劈成了高低不一的层层飞瀑。溪水倔强地撞击着巨石,发出激情的咆哮,掀起浓密的水雾。</p> <p class="ql-block">山谷两岸郁郁葱葱,铺天盖地的绿色中偶尔呈现出几抹红黄,层次点染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对岸峭壁上,几处灰白的吊脚楼隐隐约约,古朴的气质与身后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窗户里透出的微光为这份沧桑平添了温暖的烟火气。七律《游吟》中描写的“灰墙黛瓦白云霎,峭壁悬崖作手藜”或许就是此地吧。</p> <p class="ql-block">古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意此处竟可兼得山水之乐。我凝神惊叹,是谁在此作画?将这繁华都市不起眼的一隅之地,落笔得出尘脱俗!</p><p class="ql-block">此时,我虽站在高处,却以仰望的姿态走进入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p> <p class="ql-block">顺着小道继续下行,山谷里的巨石越发清晰,我大致数了数,挡住溪流的有八、九块,岸边的不计其数。我纳闷着,这些巨石如果在大江大河算不得什么,但突然堆积在一段小小山谷里,让一条平缓的小溪瞬间变了模样,好不神奇。</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就是这样变幻莫测,哪里是坦途哪里遇凶险,哪里是荒芜哪里生根开花,都由不得你我去主宰。有时以为参透了,它却峰回路转,让你措手不及,一切顺其自然便好。</p> <p class="ql-block">“那是什么?”同伴的惊呼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们隐约看见一块巨石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字。</p><p class="ql-block">“上面刻的是磐字,旁边还有一块刻着溪字的巨石因垮裂坍塌,看不见了”,一位同行的文保前辈无不惋惜地说到。</p><p class="ql-block">我眯细着眼睛盯着巨石暗暗思索,“磐”,从字意讲指的就是这些巨石,人们常用“稳如磐石”来组词。但是谁将这两个大字刻在上面的呢?它又有何寓意呢?</p> <p class="ql-block">我记起之前看过一篇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所著的回忆录《回忆旧居》里,将“盘溪”地名称为“磐溪”,难道与这石上二字有关?</p><p class="ql-block">文保前辈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想,他告诉我们:“盘溪原名叫磐溪,因这溪上磐石而得名,这两个字是当地一位名流所刻,一会我们要去参观他的府邸。”</p><p class="ql-block">我眼前的巨石有何非凡之处,能成为一个地域的大名?它们与这位名流有何故事?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里冒了出来。</p><p class="ql-block">我们加快了步伐,想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走下谷底,震耳欲聋的水声渐渐变小,刚刚还骄傲着与巨石对抗的溪流,此刻却平静地汇聚在一起,化做涓涓细流缓缓流动。</p><p class="ql-block">我顺着溪流的方向走去,在小溪尽头看见了嘉陵江,原来小溪要投入母亲河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起初小溪还欢快跳跃,可越靠近嘉陵江,跳跃的幅度越小,最后几乎是匍匐在地汇入嘉陵江。这场景像极了顽皮的孩子玩得筋疲力尽后,回到家里瘫软地钻入母亲的怀抱。</p><p class="ql-block">面对小溪,嘉陵江无比的温柔,没有掀起一丝波澜便将它拥入怀中。</p><p class="ql-block">这温暖的一幕,轻轻叩击着我的心灵,我眼里竟泛起了水雾。</p> <p class="ql-block">记得19岁那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意气风发,总以为诗和远方才是人生,不顾母亲的叮嘱与担忧,倔强地背起行囊远走他乡。</p><p class="ql-block">独在异乡,不谙世事的我被撞得头破血流,在辗转难眠的夜晚我想起了母亲的容颜。母亲知道我境况后什么也没问,一句“回来吧,女儿”让我瞬间泪目。</p> <p class="ql-block">人生何尝不像这条小溪,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坠入低谷。得意时我们往往想的是须尽欢,低谷时才想起母亲手中密密缝的针线与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可无论何时,母亲却不离不弃,用宽厚温暖的胸怀接纳与包容她的儿女。</p> <p class="ql-block">秋,是感恩的季节。低头的稻穗在感恩大地的滋养,饱满的果实在感恩风雨的呵护,虔诚的小溪在感恩大江的接纳,我们也该感恩母亲的哺育。</p><p class="ql-block">人生一梦已过半,走过四季的心境,终归平静,远行的游子终归重回母亲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动 情</p> <p class="ql-block">站在谷底,才看清绿树成荫的另一岸有一条石梯路。石梯顺着山势一弯一弯地延伸,因常年无人走过,早已苔痕上阶绿。本以为是一条普通的山间小道,切料文保前辈的一席话让我对它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原来我们刚经过的小道是盘溪造纸厂为运输货物,自建的一条内部道路,石梯才是盘溪历史悠久的老路。</p> <p class="ql-block">盘溪与嘉陵江为伴,自古是远离喧嚣的居静之地,与繁华的沙坪坝松林坡隔江相望。在沙滨路建好之前,盘溪河汇入嘉陵江处是一个水码头,石梯便是当地百姓通往水码头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在陆路交通欠发达的年代,水运是发展经济与文化的必要渠道。曾几何时,来往船舶停靠码头,商人们吆喝着搬运货品,水手们杨帆起航,好一派繁忙景象,两岸居民要互通也必须乘坐木船渡江。</p> <p class="ql-block">当我听到“乘木船渡江”时,猛然想起了根据琼瑶小说《几度夕阳红》改变的电视剧里,就演绎了这里的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1937年,随着南京沦陷,中央大学迁至重庆,落户沙坪坝松林坡,何慕天、小罗、王孝诚和号称“沙坪坝之花”的李梦竹等一批流亡学生在此上学。沙坪坝是繁华之地,消费高,中大的学生课余就喜欢到江对岸环境清幽、消费较低的磐溪,汇合美专的同学,找一处茶馆喝茶聊天。一杯盖碗、一碟瓜子,同学们就可以嘻嘻哈哈的消磨一整天。到了傍晚,中大的学生则需要渡江回校。</p><p class="ql-block">这部电视剧已播出30多年,但同学们结伴走过石梯,在码头乘坐木船,木船渐渐隐没在江面上的画面至今印刻在我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小说的情节是虚构,但生活却是真实。拾阶而上,文保前辈娓娓道来,他给我们讲起了一代大师徐悲鸿和磐溪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为能继续任教,来到重庆。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绘画和教育的奠基人,看着祖国遭受践踏,他满腔愤怒,不顾个人安危,以笔为刀、以墨为枪,用画作激励民众抗战决心。</p> <p class="ql-block">时任重庆商会会长的石荣廷敬重徐悲鸿的气节与才华,邀请他居住在自己位于磐溪石门渡口山坡上石家花园旁的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里。</p> <p class="ql-block">为躲避日军疯狂轰炸,石荣廷又让徐悲鸿在石家花园的地下石室作画教学。无论外面如何炮火连天,徐悲鸿在石室里总能安然无恙。</p><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徐悲鸿融入百姓生活,创作风格多以表现巴渝儿女现实的生活疾苦为主,《国殇》、《巴人汲水图》、《巴之老妇图》等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作品横空出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极大地鼓舞了人心,一代巨匠的文人气节、家国情怀与时代理想在磐溪升华。</p> <p class="ql-block">磐溪有山有水,山水融入了人文便增添了神韵,人在山水间也多了柔软与浪漫。人杰地灵的磐溪让身在异乡的徐悲鸿感受到身心的安稳,也让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廖静文。</p><p class="ql-block">徐悲鸿与廖静文有着共同的爱好与追求,徐悲鸿喜欢沿着石梯到码头乘木船去对岸的学校上课,廖静文就喜欢陪着他。</p><p class="ql-block">艰苦岁月里,一对伉俪携手走过悠长的石梯,在四季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磐溪的山水滋养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也鉴证了大师艺术生涯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一直为继续先生的艺术生命而奋斗,她撰写徐悲鸿传记、整理徐悲鸿画作、管理徐悲鸿纪念馆、在中央大学授课等等,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丈夫的深爱。</p><p class="ql-block">廖静文最后一次回到磐溪故居,不顾高龄执意要再看看石室走走石梯,当她踏上布满荆棘的石梯时,终于泪崩。</p> <p class="ql-block">听到此处,我潸然泪下,磐溪的秋色在我迷蒙的眼里动情而深邃。</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我们已爬上石梯的大半,突然看见右前方的峭壁上有一处大大石雕,待细细打量,才看清上面刻着一大一小两只拙朴憨态的老虎。</p><p class="ql-block">文保前辈介绍到,这就是磐溪著名的石虎,它和在巨石上刻着的“磐”字出自一人之手,这个人便是为徐悲鸿提供住处的石荣廷。</p> <p class="ql-block">时间回到上世纪20年代,山河破碎、外敌入侵,上海沦为英国租界。英国人在所谓的公共花园大门上,醒目地标识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人受尽歧视。</span></p><p class="ql-block">石荣廷在上海做生意时看到侵略者的所作所为,气愤异常,便立志回重庆后一定要找一个地方、建一座花园式住宅,并把周围培修成公园,免费让大家游玩。</p> <p class="ql-block">石荣廷回渝后,于1931年从蒙尊一的儿子蒙敦厚三兄弟手中买下了江家堰(即磐溪河)及周围150石租的田土,精心修建了中西合璧的石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他又斥巨资整治磐溪河农田水利设施,美化两岸环境。优美的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的学生也常来此采风写生。</p> <p class="ql-block">石荣廷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国革命军,是一个有着像家乡小溪里磐石般坚定信仰的斗士。</p><p class="ql-block">石荣廷还是一个富有诗意的雕塑家,一笔一划将磐溪这块璞石,雕琢成器</p><p class="ql-block">他将代表心志的“磐”刻在石上,将虎虎生威的精神雕在崖上,他还在石门渡口的岩石上刻了大大的“忠孝”二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进了山川挺拔的脊梁里。</p><p class="ql-block">“磐溪”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如今,石家花园与徐悲鸿旧居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石家花园被改建为徐悲鸿美术馆,市民可前往一睹大师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出 尘</p> <p class="ql-block">小小磐溪竟有如此不凡的来历,我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随着前辈的故事接近尾声,我们也登上谷顶,回望磐溪河,我思绪万千。一个秋日的午后,因为走进了一段厚重的历史而变得意义非凡,这次赏秋也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是来到一位爱国之士用满腔热血抒写的诗意山水中赏秋,我们重走了一代大师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我仿佛走进了徐悲鸿《巴人汲水图》的画中,象先辈们一样在母亲河里挑起生命之源,坚韧地在陡峭的石梯上爬涉,一担又一担在山顶迎来希望的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