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姜夔“清空高洁”时代

鹤子

鹤子征文作品 <p class="ql-block">走进姜夔“清空高洁”时代</p><p class="ql-block">文/鹤子</p><p class="ql-block">图/网络</p> <p class="ql-block">  今天看到主持人君子论道老师,管理员馨洁老师布置地《文学名家追忆文苑第十期征文:艺术全才,“白石道人”姜夔》作业,必须认真去完成!我非常喜欢“姜夔”这位“清空”“骚雅”的伟大词人!在征文中去追忆“白石道人”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我玄幻地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宋代,走进了词海,走进那个清空高洁的姜夔时代。宋代的慢时光和那华丽的岁月沐浴出了诸多名垂千古传奇的词人,孕育了唯美清丽的词后。走进浏览、欣赏那叠岩的起伏,那如诉的相思,那一阙阙千古的绝唱。只有宋代这个华丽的温床才能酝酿出那一篇篇,一首首,一阙阙让人心碎让人叹服的清雅脱俗的美句清词。</p> <p class="ql-block"> 我最初知道南宋著名音乐家、文学家姜夔,是从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有心报国,仕途却是坎坷,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辗转江湖的人生蹉跎经历中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进一步加深了解,是从姜夔在湖州居住,四处游历,抵达苏州,于淳熙十四年,也就是1187年,姜夔游览苏州三高祠,有感而发,写了一首《三高祠》而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越国霸来头已白,洛京归后梦尤惊。</p><p class="ql-block">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p><p class="ql-block">三高祠,纪念的是苏州的三位历史人物——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高士而建!姜夔来到此地,想起三位高士,联想起自己的坎坷经历,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  我在学生时代,读着姜夔“清空”“骚雅”的《杏花天影》、《疏影》、《暗香》词风,我几乎迷失了自己,忘记了时光年轮的序号,忘了自己来时的路,忘了自己脚下的一切。腾云驾雾来到了宋朝,回到了那个清妙秀远舞文弄墨的高雅时代。走进了梦境里仰望的白石道人姜夔身边,一睹先生“清空”“骚雅”的风姿。</p> <p class="ql-block">  姜夔是宋代著名的词人音乐领袖,他精通诗词,书法,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出生江西鄱阳,几岁时母亲离世,十四岁时父亲病故,后来跟着姐姐度过了少年时光。少年的孤贫,青年的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据历史考证,“姜白石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p> <p class="ql-block">  人生都有“七情六欲”,姜夔人生一段初恋的爱情故事,令他铭心而刻骨。早年他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从此与其中一位结下不解之缘,却因白石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遂无法厮守终老。姜白石诗中提及此一情事的,只有《送范伯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甚至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可事实上,白石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先生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91年(绍熙二年),姜夔从合肥出发,泛巢湖,作《满江红》词,以浪漫的笔法和想像,讴歌巢湖仙姥,兼怀古叹今。这年夏天,又到金陵谒见杨万里,期间作了《醉吟商小品》词,怀念合肥情侣。秋天,再度奔赴合肥,作《凄凉犯》词,通过对合肥城邑荒凉景色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思。姜夔和合肥姐妹的感情,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感情经历。从二十多岁认识这对姐妹以来,他有过多次合肥寓居之举,直到绍熙二年秋,那对姐妹离开合肥才止。他在这年作的《秋宵吟》中无可奈何的说:“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对她们的离去表现出无比伤感和眷恋。同年冬天,姜夔再次来到苏州,谒见范成大,作《雪中访石湖》诗,范成大作诗见答。姜夔在范家踏雪赏梅,范成大向他征求歌咏梅花的诗句,姜夔填《暗香》、《疏影》二词,范成大让家妓习唱,音节谐婉,大为喜悦,特意把家妓小红赠送给姜夔。除夕之夜,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从石湖返回苕溪之家,途中作有七绝十首,过苏州吴江垂虹桥之时,写下了“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  姜夔为人潇洒不羁,以陆龟蒙自许,当时的名流士大夫都争相与他结交,连大学者朱熹也对他青睐有加,不但喜欢他的文章,还佩服他深通礼乐。著名词人辛弃疾对他的词也深为叹服,曾和他填词互相酬唱。</p> <p class="ql-block">  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p> <p class="ql-block">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性、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诗词中抒发了他独来独往的一种清空的幽丽,婉转的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孤冷傲的冷帅男和绝美冷才人。</p> <p class="ql-block"> 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而姜夔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p> <p class="ql-block">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并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张炎认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是趋向“清空”的,而审美理想是趋向“骚雅”的。到了姜夔的笔下,才把它们绾结起来。姜夔恪守本色,一切从法度出发,这使清空和骚雅的结合成为一种必然。姜夔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雅化,南宋中后期词人极工极变,皆不出姜夔的划域,并且各具姜夔的某种风格特征。后来这些相近的风格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词学流派。这就是以姜夔为典范的南宋江湖词派。而江湖词派的三部词法,两部词选,还有频繁的词社聚会,都是在实践和传递姜夔的清空骚雅词法。像这样同时具备词人、词作、词选、词论、词社等五种因素比较典型的词学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是不多见的。</p> <p class="ql-block"> 姜夔以有意的心态从事词的创作,认真探讨词的各种法度。因此,后人把以姜夔为代表的一些南宋词人合称为“骚雅派”。其中包括南宋中后期的姜夔、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人。这是继辛弃疾之后所形成的又一个词派。他们既不同于香而弱的婉约派,也不同于苏辛以来的豪放派。他们更注重人工思力的安排,和周邦彦较为相近。但他们在风格上有更明确和自觉的追求,更注重发挥传统的“雅”与“骚”的传统。所谓“雅”是指他们都受时代濡染,以雅相标榜,以雅为美学理想。所谓“骚”是指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侧重继承以《离骚》为开创和代表的,以表现自我、抒发自我的主观性描写为主要目的的抒情传统。注重抒写心境是这派词人的重要特征,也是这派词人对词的发展和贡献。骚雅派词人加强了词的表现自我的能力,丰富了词的抒情手段,在词史上有一定的开创之功,但为了追求骚雅,又走上了过于隐晦、细小、破碎、缺少开阔意境与开阔手段的道路,将词带入一个狭小的天地,这对词的发展又起到了不利的限制作用。姜夔是这一词派的最高代表。</p> <p class="ql-block">  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其代表曲有《扬州慢》,《疏影》、《暗香》等,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之一,所以说他是音乐领袖一点都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欢他的一首词:</p><p class="ql-block">《暗香》</p><p class="ql-block">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p><p class="ql-block">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词人怀旧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曾经回忆中,只有回忆才使人生满血复活丰富有色彩,我们每天都会多少议论既往的记忆。重复前人的模式,不是吗?古人也一样,姜白石词中抒发了他昔日的感情。昔日那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我对着梅花吹响清脆得玉笛,那声韵是那么的和谐。悠远的笛声唤起了我从前的美丽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那么唯美,那时不顾清冷寒瑟是那么的依依又那么的切切。而今我已渐渐衰老了。“过去的事忘不了,现在的事记不起。”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p> <p class="ql-block"> 令我惊诧的是,竹林外那疏疏篱篱的梅花,还是那样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此时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静寂寂。多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的是路途那么遥远。夜晚一声簌簌的积雪又遮盖了大地。双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的哽咽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有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21年(嘉定十四年),姜夔去世,他死后靠友朋吴潜等人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这也是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一代“清空”“骚雅”词人驾鹤西去,留给后人无限思念,亦留下品评之声不绝于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