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廖昌永教授在一节公开课上谈到歌唱的习惯问题,其中尤其强调了歌唱时身体要有一个支持力,而这个支持力的“重心”要落在后腰,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后腰的力量支持歌唱。</p> <p class="ql-block">后腰的力量,就是气息。很多歌者忽略在吸气时打开后腰的支持力,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我们的腹部相对容易受到控制,绝大多数歌者在吸气时往往只注重腹部的打开,最多也就体会小腹(丹田)的外扩。须知,吸气时肺部扩张,横膈膜下沉,带来的是整个腹腔的张力,因此腰腹一周都应该有明显的扩张感。为什么很多歌者只体会到肚子的力量呢?原因就是“顶着肚子”唱歌,这是导致气息僵硬、发声不自然的弊病之一。</p> <p class="ql-block">当充分吸气,腹腔扩张时,后腰的张力应该明显感知。因为我们处在站立状态时,后腰椎几乎支撑起整个上半身的重量,此时的气息张力尤其会被后腰感受到,这就是气息的“后支点”。所谓支点,就是声音力量的支持点,或者说就是高音的“爆发点”,学会在吸气时把后腰的“支点”稳住,气息就更容易“扎根”,声音就稳定,高音也就容易得到气息的支持,从而变得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天边》,一首由吉尔格楞和乌兰托嘎联手打造的草原歌曲,被誉为“来自草原的天籁之作”,也是近年来各大舞台上最为火爆的草原经典之一。无论是专业的音乐家还是业余的爱好者,都对这首歌曲情有独钟,廖昌永便是其中一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廖昌永演唱的《天边》被网友称为“近乎完美的版本”,这正是因为廖昌永很好地处理了声音、力量、气息的关系,因此音色扎实却不僵硬,既能展示出美声唱法通透的特点,又能融合草原歌曲的质朴,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天边》原是布仁巴雅尔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来自草原的天籁,深情感动天与地。布仁巴雅尔的歌声质朴流畅,仿佛山涧里流淌的溪水沁人心脾。那种深沉幽远的演唱风格将歌曲《天边》表达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声乐作品《天边》,音乐感丰富,不仅表现出民族音乐富于浓郁地域特色的独特而优美的旋律,又把时尚和流行的编曲和配器融入其中,使其摆脱陈腐,听起来耳目一新,充满全新的时代感。这种尝试和探索也将给民族音乐以新的发展和空间。</p> <p class="ql-block">早在《天边》刚走红的那几年,廖昌永就在2007年的文化部春节晚会上唱过这首作品。他在舞台上的演绎,神情投入、专业范儿十足,尽管没有长调、呼麦等蒙古族歌手特有的演绎,但其醇厚自然的歌声,仍是带给人们别样的韵味。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演唱。</p> <p class="ql-block">同样是在这一年,廖昌永推出了自己的首张跨界专辑《情释》,其中也收录了这曲《天边》,将经典从舞台上带到了观众的生活中,赢得广泛好评。</p> <p class="ql-block">廖昌永称自己有着一种天然的“草原情结”,这种喜爱仿佛是从血液里来的,所以自己常常会唱起草原歌曲。这首无比经典的《天边》,便在他的“草原歌曲曲库”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