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十二会”,村的名字很有特点,使人过目不忘。十二会在太行山北部的顶峰。小时候,记得我们村里有三十多户人家,总共才二百余人。</p><p class="ql-block"> 上山是羊肠小道,路边荆棘丛生。村里是石头路,高低不平。住的是石头墙矸石顶的平房。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p><p class="ql-block"> 常年累月,老家人吃喝洗用的都是雨水。把雨水存到水窖里,用时再放下铁桶打满水拔上来。水窖很深,拔一桶水很费劲,再挑回家倒入水缸内。遇到天气干旱,雨水贫乏,就要到十几里远的地方挑水。由于贫穷,村子里打了几次井,打得太浅了井水出不来。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p> <p class="ql-block"> 那年代,老家人种庄稼全靠力气。锄地用锄头,施肥用肩膀挑。农闲时上山砍木柱,割荆条编成荆片卖钱……夏天做饭烧柴火,冬天到几十里的山下挑煤,晚上照明点煤油灯。还要把柿子,核桃…挑到山下卖钱。为了生活,老家人起早贪黑,历尽了千辛万苦。</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乡政府出资,组织人力靠铁锹,镢头,铁锤,铁钎,炸药…修了通往山下的公路,架起了高压线。从此村民用上了电灯,电磨,下山卖山货不走羊肠小道了。</p><p class="ql-block"> 2015年前后,政府考察了我们村,我们村解放初期是市政府所在地。经过多方调查,核实,整理材料,十二会才被定为革命老区。此后,区属中学不断有学生到十二会听老党员讲述解放战争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 那时,政府扶贫,把村里人们的住房拨款维修,矸石顶都变成了水泥顶,村里也修了简易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虽然村里各方面条件都有很大改观,但也阻挡不了年轻人下山进城。慢慢地,进城工作的,到外求学的,居家迁移的,…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年人。</p><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政府更加重视革命老区的建设。我们村里只有不足三十口人,政府就把三个自然村合成一个大队。并命名十二会村为“焦作西柏坡”,每年都拨巨款在村里搞建设。</p><p class="ql-block"> 首先把老区政府用过的房子维修,挂牌。村里的简易通道都拓宽铺成了水泥路,还安装了路灯。有专职保洁员清洁路面。修建了水冲式厕所。几十年在城里做生意的小两口竟然还回村里开了小饭馆,招待来参观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巨资机械化打了机井,结束了祖祖辈辈吃雨水的历史。现在,家家户户院子里都安装了水管,清澈的井水流到家家户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村里还修了好几处雕塑。现在,十二会面貌焕然一新。是城里人休闲时的旅游景点。双休日,小长假,三五成群,络绎不绝的游客到十二会旅游,由村里的导游小姐,带领大家参观。夏天,村头一棵棵老树下坐满了游人,他们谈天说地,打牌下棋……,一年四季,双休日很多人上山游玩,还到村里打谷场吃烧烤…今年,村里又修了停车场。疫情期间,节假日停车场车无空位。这两年,在城里工作的退休工人,有的返回了老家居住。</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十二会被命名为“红色教育基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每年乡里的新党员都要到我们村里的党旗下宣誓,吃大锅菜,冬至吃大锅饺子,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党的脱贫致富政策让十二会脱胎换骨,成了太行山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生活在十二会的人真幸福啊!我的根在老家,我爱我的老家。如果你工作中心情郁闷,身心疲惫,双休日就到十二会放飞心情吧!那里的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革命老区崭新的风貌,定能让你心情愉悦,眼界开阔,流连忘返。使你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下山,汽车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上飞驰,满山的红果树,人工种植的爬山虎在深秋季节犹如红色瀑布一泻而下,好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