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知识点为站位,看到的是理解与记忆;以单元为站位,看到的是学科育人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结构化。”</p><p class="ql-block">大单元设计是在大情境、大任务或大问题的驱动下,基于核心素养,分解课标,驾驭教材,读懂学情的基础上,以大主题、大任务、大概念等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具有明确的主体(专题、话题),确定目标、达成评价、真实情境、任务活动、结果反馈、作业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特征,即最小的课程单位。 </p><p class="ql-block">大单元教学是先整体认知,随后分步学习,最后再整体建构。整体呈总-分-总结构。大单元提倡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大单元的“大”意味着一个课程单元只有“一个”主要(中心或核心)任务或观念或问题或项目,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或任务或活动太小、过多且琐碎而言的。</p><p class="ql-block">大单元设计时,涉及下列四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一是如何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概念、教材、课时、学情与资源等,确定单元名称与数量,以及单元课时数?</p><p class="ql-block">二是如何分课时设计单元完整学习方案?</p><p class="ql-block">三是如何在单元学习中介入真实情境或任务?</p><p class="ql-block">四是如何设计反思支架以引领或支持学生反思?</p><p class="ql-block">大单元教学作为完整的学习故事,包含六个要素:</p><p class="ql-block">一是单元名称与课时,即花几课时学习此单元?</p><p class="ql-block">二是单元目标,即期望学会什么?</p><p class="ql-block">三是评价任务,即何以知道已经学会?</p><p class="ql-block">四是学习过程,即需要经历怎样的学习?</p><p class="ql-block">五是作业与检测,即真的学会了吗?</p><p class="ql-block">六是学后反思,即需要通过怎样的反思来管理自己的学习?</p><p class="ql-block">大单元教学具有跨学科、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强调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完成跨学科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敢于打破学科壁垒,学会整合多元化课程资源,灵活使用跨学科教学方式方法,实施多元评价。</p><p class="ql-block">1.课题与课时:在多少时间内学习什么</p><p class="ql-block">(1)课题:显示单元或章节或课题名称。</p><p class="ql-block">(2)课时:依据学期课程纲要、目标、教材、学情确定该内容的学习时间,如1-3课时。</p><p class="ql-block">2.课标要求:对于学习内容应达到什么程度</p><p class="ql-block">(1)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业质量标准等有关表述。</p><p class="ql-block">(2)可适当解读,给出有关课标内容的学习提示。在开始本节课学习之前,明确这节课内容的出处、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的路径、学习的重难点及突破的途径,确本节内容有若干个任务需要完成,每个任务要怎样完成,完成以后的检测评价内容是什么,同时明确针对目标的评价标准,有效引导自己学习,为顺利完成以下学习内容作好准备.</p><p class="ql-block">3.学习目标:我清楚要学会什么</p><p class="ql-block">(1)依据:课程标准、学期课程纲要、教材、学情、教学资源、学业质量标准等。</p><p class="ql-block">(2)目标:可观察、可操作、可测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相互之间有关联;三维目标整合叙写;也可分解成具体任务或指标。</p><p class="ql-block">4.评价任务:我何以知道是否学会?</p><p class="ql-block">(1)依据:视目标的数量、难度、关联、种类以及学情确定评价任务的数量与安排。</p><p class="ql-block">(2)要求:与目标一致;包括情境、知识点、任务;能引出学生目标达成所需要的表现证据;以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为主。</p><p class="ql-block">以《欧姆定律》为例</p><p class="ql-block">1.通过观察体验小游戏,猜想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定性关系。</p><p class="ql-block">2.小组交流讨论,制订“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和“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案,发展科学思维。</p><p class="ql-block">3.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熟练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掌握收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得出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定量关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p><p class="ql-block">4.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分享,知道欧姆的故事及其研究发现,学习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的科学态度。</p><p class="ql-block">5.能用文字表述欧姆定律,知道欧姆定律的公式及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会用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欧姆定律判断动态电路。</p><p class="ql-block">6.应用欧姆定律,能分析简单电路,会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简易测量仪,比如:测拉力、质量、身高等等,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学以致用的观念。</p><p class="ql-block">设计说明:学习目标1-3对应第1课时,学习目标4--6对应第2课时。</p><p class="ql-block">第1课时的3条学习目标围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展开。第2课时的3条学习目标围绕“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观念”展开。学习目标对课标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课堂操作的分解。例如:课标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理解”水平包含“计算”。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层面将课标要求分解为:会用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p><p class="ql-block">5.资源与建议:</p><p class="ql-block">(1)资源与建议:达成目标的资源、路径、前备知识提示(可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提供)。资源与建议,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成目标的资源、路径、前备知识的提示语,是学历案的核心要素学习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