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核心素养,探寻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

蒋燕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5日,我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课例研修在线研讨会的第二期培训,本次培训是以课例加讲座的形式,围绕“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这一任务群进行的。这次讲座让我有以下几点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一、课堂板书——漂亮的字体</p><p class="ql-block"> 三位老师的板书字体一笔一画,或张扬、或圆润,非常的漂亮醒目。在这个过度推崇速度和效率的”速食时代”,有几位老师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中认认真真的写下自己的板书呢?课件、电子白板,多媒体、贴纸渐渐的代替了板书,黑板这块“黑土地”已经渐行渐远了……窦桂梅老师说过“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都应当在我们的课堂上绽放出母语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汉字,流传千年的瑰宝,不能被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忽视。老师板书对学生有很大的示范作用。我记得自己刚上班的时候,在一所私立小学任教,学校管理语文教学的刘校长多次跟我们说语文老师的板书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学生的字才能写好。这对刚上班的我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从此我板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工工整整,到现在我都不会写连笔字。可能是言传身教的原因吧,我的学生大部分书写还能看。今后,我还是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保持自己一笔一画写字的为数不多的教学优点。“提笔即是练字时”,把汉字的根留住。</p> <p class="ql-block">二、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p><p class="ql-block"> 布鲁纳曾说:“学习一门科学知识,实质上是掌握这门科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将学生零散的知识和信息通过思维的网状结构连接在一起,对孩子的学习帮助就会越来越大。在《朱德的扁担》这堂课中,老师通过词语之间的联系,例如军队、红军、军长;会师、会面、会见等,引导学生梳理和积累语言文字;《敕勒歌》这堂课通过回归汉字的本源,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梳理和积累语言文字。孩子们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思维能力越来越强。</p> <p class="ql-block">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p><p class="ql-block">“实践性”一直被认为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22年版课标也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要“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各门课程都需要“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做一周语林啄木鸟》这堂课完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错别字,错的标点、古今不同用法等,通过分享交流、编顺口溜等形式加以改正。</p><p class="ql-block">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有三个需要学生去实践的环节:一是出示家庭信息调查表,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并作简要分析;二,举行辩论赛,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三是以小组为单位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关于研究报告这个方面其实是比较麻烦的,开始制定了小组为单位,写简单的信息报告,制定研究的课题,听从组长的安排,可以根据小组的课题去采访别人,同时举了相关的的例子。例如关于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的研究报告,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语文学科实践的育人整体性、实践性、情境性、默会性,明确了进一步落实2022年版课标的一些基本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