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总统府

碧海连天

<p class="ql-block">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p><p class="ql-block"> 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  总统府这座颇具建筑特色的建筑群中,不仅可以发现民国的历史遗迹,还可以领略到南方园林的独特韵味。</p><p class="ql-block"> 总统府分为中区、西区和东区等三个区域。其中“中轴线”部分的中区是国民政府总统府办公楼及礼堂、会客厅等所属机构,西区中最显著的建筑是孙中山先生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和秘书处旧址。西区还有西花园(熙园)。东区有马厩、军乐队房舍和陶林二公祠、两江总督署旧址和东花园、民国行政院旧址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东朝房</p> <p class="ql-block">西朝房</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游人走进总统府首先步入的大堂,宏大开阔,墙面上分别挂着不同历史时期在这里主政的人物画像,说明这个大堂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和人物事件。大堂通往长廊的门额上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诏示公平、公正,天下太平,人民幸福祥和。</p> <p class="ql-block">  通往总统府办公楼的长廊很长,两侧建筑分别有礼堂、会客厅以及太平天国和总统府历史文物史料展等。</p> <p class="ql-block">  麒麟门门口有两个石兽,故名麒麟门。</p> <p class="ql-block">礼堂</p> <p class="ql-block">东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西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八字厅,接待外宾结束后在这里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子超楼,位于总统府中轴线北端,是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官员们的办公楼,子超楼是中国新民族建筑,又称现代建筑,是典型的民国公共行政建筑。子超楼由南京鲁创营造厂承建,设计者虞炳烈。1936年元月称为主席办公楼。1948年5月改称总统府办公楼。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遇车祸逝世后,该楼以林森的字命名,称作子超楼,以资纪念。</p> <p class="ql-block">总统办公室 </p><p class="ql-block"> 1936年国民政府办公楼启用后,此三间朝南房间即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办公室。中间为办公用,东边套间为休息室和盥洗室,西一间作接待室。 </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办公室先后被伪维新政府行政院院长梁鸿志和汪伪政府立法院、监察院占用。 </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还都”南京,此处成为蒋介石的主席办公室。 </p><p class="ql-block"> 1948年5月“行宪国大”后,蒋介石当选为总统,又改称为总统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李宗仁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国务会议厅,国民政府以国务会议合议处理国务,经国务会议议决,由国民政府主席署名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人事。后多有调整,逐步形成集权。国民政府委员参会,初有12~16人(包含五院正副院长),后增至16~32人(不包括五院正副院长)。但委员权力却大大缩小。北墙上匾额“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于1935年题。</p> <p class="ql-block">国务会议厅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中西合璧建筑的步行长廊,经常在电影、电视上看到,原来是在总统府办公楼与西侧总统府图书馆连接处。</p> <p class="ql-block">  总统府图书管,为三层欧式建筑,始建1929年,原是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写字楼。后改做国民政府、总统府的图书管。主要储存往年印行的国民政府(总统府)公报,及其主席(总理)的手谕等主要档案资料,1949年总统府撤出南京时被如数带去。 </p><p class="ql-block"> 总统府建筑群具有非常鲜明的民国建筑特色,既有旧时的典雅,又蕴含现代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电话亭</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起居室 ,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原为两江总督署高级幕僚住所。1912年1月至4月,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在此居住。 </p> <p class="ql-block">卫士宿舍</p> <p class="ql-block">博爱湖</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位于南京市玄武区总统府内煦园的西面,是一幢小巧的西式平房建筑,这里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办公处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小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大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史料展</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文物史料展</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大总统印</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五色旗</p> <p class="ql-block">  总统府的园林特色非常突出,建筑群中有多个庭院,这与江南庭院的建筑风格相似,江南园林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葱茏绿荫,无不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西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熙园在总统府中历史最久,是所谓“四朝胜迹”。最早可追溯到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熙府花园,固有“熙园”之称。清设两江总督署时仍是花园,与康熙六下江南中五次入住的江宁织造署比邻。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改称天京,熙园被辟为天王府御花园,因在宫殿西侧,称为西花园,与东花园(《复园》)相对。湘军光复江宁,熙园在战火中被毁。现在所见熙园,主要是曾国藩重建。作为园林,熙园的观赏性也最强。景物布局以太平湖为中心。</p> <p class="ql-block">纶音碑</p> <p class="ql-block">  俞樾书《枫桥夜泊》诗碑亭。俞樾是清末名士、经学大师、书法大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的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俞樾在日本也是一位受欢迎的学者。加之《枫桥夜泊》在日本是妇孺皆知的唐诗,寒山寺诗碑被日本人极度重视。日本侵略中国时,觊觎寒山寺的文物,也打起了诗碑的主意,想将其运回日本。据传当时日本大阪朝日新闻社企图以举办“东亚建设博览会”名义,将诗碑运往日本。但大汉奸梁鸿志不敢冒此风险,于是请了苏州刻碑高手钱荣初,复刻了一碑,企图以假乱真骗过日本人。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阴谋没有得逞,仿制的诗碑未能运到日本,遗留在南京,现存南京总统府内。南京与苏州两块诗碑孰真孰假,曾一度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p> <p class="ql-block">  花厅,太平天国时花厅最北端曾接出一段做为戏台应用,清同治九年重新修后,此处为两江总督及智囊诗词聚友之所,民国时期,孙中山常常在此接待客人。</p> <p class="ql-block">桐音馆</p> <p class="ql-block">  方胜亭建于清同治年间,此亭上部为筒瓦双攒尖套顶,远看如双亭并立,侧看却是单亭独立,故名方胜亭,俗称鸳鸯亭。</p> <p class="ql-block">  石舫(不系舟)在总统府煦园太平湖中。乾隆十一年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圣驾,将煦园改为行宫花园,在湖中建了一座形状如船的屋子,基座用青石垒砌,故名“石舫”,船体上部为红木打造,精雕细刻。乾隆多次驾临石舫休憩,赐名“不系舟”。原题额已无从查找,现匾额“不系舟”三字,为费新我先生所书。太平天国时期,为休憩和召开会议的场所。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也常登上石舫休息或会客。</p> <p class="ql-block">  太平湖对面有漪澜阁,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曾在这里办公和会客。目前,维修施工围挡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漪澜阁(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忘飞阁始建于康熙年间,原为两层,同治年间改建为现状,中间一楹伸向湖中,造型奇特。据传曾有飞鸟歇此阁上,见景美而忘飞,故称忘飞阁。</p> <p class="ql-block">  夕佳楼重建于清同治九年,为一二层歇山式建筑,因落日余晖洒满小楼而得名。楼外三面环水,有游廊环绕,国民时期此处曾作为军委会和总统府军务局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展,南京总统府曾为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王宫,总统府中区所设的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以文物图片资料、场景复原(模型)等手法,反映了太平天国在天京的历史变迁,勾画出洪秀全的真实形象、再现天朝宫殿的壮丽景观。</p> <p class="ql-block">龙</p> <p class="ql-block">鳯</p> <p class="ql-block">  纶音碑额、碑座 ,纶音意为皇帝的昭书,此为天朝宫殿遗物,1954年在天朝宫殿西花园内发现,碑身已散失。</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天王府模型</p> <p class="ql-block">东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军乐队房舍</p> <p class="ql-block">马厩</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陶林二公祠,系清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其前任陶澍、林则徐,于光绪九年(1883年)所建。原祠距总统府东南220米处。2007年易地复建于此。</p> <p class="ql-block">清两江总督署旧址</p> <p class="ql-block">两江总督署全景</p> <p class="ql-block">  复园,清朝时为两江总督署花园,太平天国时期在这里建东花园。1864年清军攻破天京被毁。2002年根据史料复建了东花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东湖石舫</p> <p class="ql-block">  行政院(北楼),建于1920年代。行政院"三字为国民政府主席、后任行政院长的谭延闾所题。行政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成立于1928年10月25日,掌理内政、外交、财经、军政、文教等事务。 </p><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行政院迁移到中山北路。</p> <p class="ql-block">总统府围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