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师之家—一家四代14位教书人(20220910)

兰子

<p class="ql-block">少年时一部叫“乡村女教师”的电影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这部电影,我做起了当教师的梦。记得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了当一个像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那样的老师。</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我中断了学业,走进了军营,虽然作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辅导过学生,但教师的梦离我越来越远。</p><p class="ql-block">不过,一不留神,一脚跨进了一个教师之家。</p> <p class="ql-block">2022年教师节难得地与中秋节相逢同一天,全家又一次集聚一堂,教师节对我们这个教师之家有着特殊的意义,无形中提升了聚会欢乐气氛。</p><p class="ql-block">第四代的娃娃们第一次登上主持人的舞台,他们是布丁,雅桐,王一,他们把自己的组合称为“不同意”组合。没想到的是,孩子们把“教师节”的来由查了个明明白白,我就如实记下来吧。</p><p class="ql-block">布丁: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一些知名的教育界人士想把6月6日定为教师节,但没有得到当时政府的承认。</p><p class="ql-block">雅桐:新中国成立后,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p><p class="ql-block">王一:人类的文明发展离不开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节的设立肯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美好的未来离不开这份伟大的职业。</p><p class="ql-block">布丁:我们知道为什么6月6日没有被通过:</p><p class="ql-block">雅桐:因为那时我们正在为了期末、中考、高考拼搏;</p><p class="ql-block">王一:老师们也一定一脑门子官司,没空过节。</p><p class="ql-block">不同意组合:这时候,一份祝福往往会换来一份责骂:(高声)“你怎么还有心思来送祝福?快去刷题!背题!”(引发听众一阵哄笑)</p><p class="ql-block">布丁:我们知道为什么9月10日这个日子特别好:</p><p class="ql-block">雅桐:因为那时我们刚开学,和老师的羁绊还没有那么深;</p><p class="ql-block">王一:老师还没有看到我们的学习成绩,好心情还没被干扰,</p><p class="ql-block">不同意组合:仍对未来的教学生涯抱有期待(一阵哄笑)。</p><p class="ql-block">布丁:何以为师?以学术。学术是教师的生命线,授人以渔,方能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雅桐:何以为师?以热爱。三尺讲台,毕生心血,以爱育人,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王一:何以为师?以信念。这是一份朝阳行业,两鬓终有一天会斑白。</p><p class="ql-block">不同意组合:但青春,却千百倍地延长。</p><p class="ql-block">布丁:我们没有当过老师,但我们当过学生啊,</p><p class="ql-block">雅桐:我们心中都有优秀老师的标准,</p><p class="ql-block">王一:下面就开始</p><p class="ql-block">不同意组合:山东诸城相州王氏后裔”最美教师颁奖典礼!</p> <p class="ql-block">第一议程是发放家报第110期《我们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我的公公和婆婆是我家第一代教师。教师对他们来说,是一辈子的职业,是一辈子的热爱,其间也有一辈子难以抹去的痛。</p> <p class="ql-block">1931年6月,公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婆婆30年代中期毕业于济南女子师范学校,居然学的是哲学。公公毕业后回到山东青岛市立中学教数学。后北京师范大学曾聘请公公为数学系教授并兼任大学教务科长,但因故未能履职,公公在青岛市立中学的担任了校长。</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公公婆婆也曾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后,青岛沦陷,公公以校长的身份支持和掩护参加抗日活动的学生,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并惨遭刑讯,七次过堂,六次挨打,被铁棍,老虎凳等折磨得血肉模糊,因患上斑疹伤寒,高烧不退,才被释放出狱。</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公公出狱后,在婆婆的努力下,带着病重初愈公公和四个孩子逃难回到了山东老家诸城。在昌乐中学任教务主任。</p> <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公公携全家迁往北京,出任北京山东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中,作为中学校长的公公也受到了冲击,1968年4月25日,在批斗会后,被一名造反派从楼梯仰面推下,当场昏迷,颅骨粉碎性骨折,五天后不治去世。</p><p class="ql-block">公公去世后,同为教师的婆婆,强忍悲愤,以她的坚强和力量,成为6个子女的精神支柱。她将全家仅有的15元钱,留下10元作为全家的生活费,将5元钱交给儿子,作为公公的安葬费。5元钱,连一个骨灰盒都买不起,二哥和我老公犹豫再三,最后将公公的骨灰撒到昆明湖,希望长流不息的流水能将公公带回家乡,带向大海。</p><p class="ql-block">公公的离世成为了全家永远难以愈合的痛!</p><p class="ql-block">1986年,婆婆应邀参加了青岛市立中学纪念公公的活动,当年公公的学生都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学生的热情,抚慰了婆婆破碎且冷漠的心。回京后婆婆撰写了《一个老教师的欣慰》一文,并在《北京晚报》发表。</p><p class="ql-block">爱也好,痛也罢,从公公婆婆起,这个家庭就和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大家庭四代人已经出了14位教师,涵盖了小学、中学、大学、国家最高学府。</p> <p class="ql-block">大姐和大姐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分配到沈阳兵器部的兵工厂后,兼职在厂业余工学院教授专业知识,为我国的国防工业培养了大批人才,<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的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二姐和二姐夫在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后留校教书,为航空工厂输送技术人才。二人同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二姐还曾评北京市三八红旗手,二姐夫也曾被评为北京市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大哥毕业于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也曾在那任教。那年我去新疆出差,闲谈中得知负责接待我的局办主任就是大哥的学生。大嫂她一直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在山东省淄博市齐鲁石化公司第五中学担任英语老师。</p><p class="ql-block">他们的证书都由孩子们代领了。</p> <p class="ql-block">我老公和公公婆婆一样终生为师,他毕业于人民大学哲学系。在天津万新庄中学开始了他教师生涯。</p> <p class="ql-block">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人民大学读研,后留校任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一路破格。国家行政学院成立时,调到国家行政学院任教,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评为国家级二级教授。虽然他曾有过多次从政的机会,但他认为,他这一生是属于教育事业的。不过这真的是实话,他确实是挺好为人师的。</p> <p class="ql-block">弟媳师范毕业后在小马厂小学和椿树馆小学从教六年,她分到学校后,很快就担任了班主任,还曾经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并担任了校领导。后来虽然从了政,但教师生涯一直是她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的大儿媳南开大学毕业后曾到剑桥留学,回国后一直在企业工作,是一个大型企业的CEO,这次才知道她还有一个身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客座教授。</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的老二和二儿媳都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即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两人毕业后也都曾留校,曾在教师的岗位上工作数载。</p><p class="ql-block">二儿媳在发表感言时却讲了她教师生涯印象最深另一段经历:留校北京广播学院后,她受学校委派到远郊的密云县讲师团支教,那里太缺老师了,学校想让她教政治、数学和音乐三门课。教数学、政治课没有问题,但她感到自己都不太识谱,教音乐课有难度。学校还是希望她能教音乐课。她看到课本上第一页就是国歌,就问同学:“你们会唱国歌吗?”学生都不会唱,她就教了学生唱国歌,当这个学校的学生每天唱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她都会非常激动,感到当教师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第四代中的老大,是婆婆生前见过的唯一的重孙辈。她的父亲是婆婆一手带大,陪着婆婆走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这个重外孙女深得婆婆的喜爱,因为长得白,婆婆一直叫她“小白妞”,她和婆婆一样爱唱歌,她儿时参加的合唱团曾经代表中国参加过国际合唱比赛,并斩获金奖。婆婆的“渔光曲”和她的童声唱一直是家庭聚会的保留节目。虽然她后来并未以唱歌为职业,但唱歌是她心头爱,她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到英国留学,归来后,决定先当一年志愿者,在海淀区实验二小教授音乐课程,将所热爱的课目传授给孩子们。她也被第四代孩子们的称为楷模。</p> <p class="ql-block">一家四代,十四位从事或曾经从事过教育事业,是王家的骄傲。</p>

公公

教师

婆婆

教师节

布丁

毕业

雅桐

王一

中学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