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五名。是路过我们那里时的第五名!好孤独啊!但后面的大队伍就不孤独了。特别是专业运动员普遍已经跑过去以后。就是壮观的长跑爱好者队伍啦!</p> <p class="ql-block">配速三小时十五分的团队。就是按照他们自己掌握的速度可以跟在这个配速的队伍中,在三个半小时内完成全程任务。下同。</p> <p class="ql-block">配速四个小时的团队。</p> <p class="ql-block">配速四个半小时的团队</p> <p class="ql-block">配速五个小时的团队!他们到达终点的时候就应该是快下午一点了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位不相识的邻居路过这里。旁边许多认识的邻居都和他互动并给他拍照。这也就算是邻居吧。写到这里就该写我观看了一个小时的北马的弦外之音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比赛路线就在住所旁边,不看都不好意思!饶有兴致的看了一个多小时没有等到收尾兔的到来就撤出观众队伍了。谈点感想哈:没有国际两个字的北马,感受很特殊。中断了两年受疫情影响,没有了非洲兄弟的参加如同少了“黑非洲的清泉”;没有了往年有组织的观众呐喊加油助威,如同平常的训练只是人多一点;没有了天空上的直升飞机陪伴,多了份清净。作为观众我最有感触的不是专业长跑运动员的飒爽英姿;不是颇为壮观的北京市民长跑爱好者集群;不是那些穿着独特耀眼运动服的玩跑者;也不是寥寥几个推着童车,让孩子在车上一块儿参与的爸爸运动员;更不是少数意志坚强的残疾运动员!而是我旁边的一个“海淀妈妈”。她的身前有一个小学五六年级模样的男孩儿,两人与我和其他路边观众一样都手持一部手机。而当“先头部队”跑过来时,她打开手机中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与身前的儿子互动。她儿子边照相或摄影,一边告诉她跑在最前面的几位运动员的号码。这位海淀妈妈就立刻告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是那个城市来的,原来已有成绩等情况。我问了一下:这有要求吗?她说是为了让他学习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同时我也通过这对女子俩的交流,了解了一些观看北马的常识。如,配速跑的标志以及作用等。原来北京海淀的孩子就是这么长见识的!难道这是我享受北马得到的弦外之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