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冠疫情卷土重来,我校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和教研。尽管不能面对面的交流,尽管隔着冰冷的手机屏幕,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对教学执着地追求并未减退。</p><p class="ql-block"> 11月1日到11月6日,为了更好落实“双减”精神,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在老师们上网课、备课、做课件、用手机批改作业的间隙,大家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钉钉直播平台进行了“聚焦课程标准 精准解读教材”为主题的后四个单元的教材分析。</p> <p class="ql-block"> 教材分析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教材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教学论中强调,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材分析和教学任务设计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手段。 </p> <p class="ql-block"> 在教研前,各组分单元指定了重点发言人,要求老师们围绕课标的主导思想,深入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熟悉本册教材、本单元教材的语文要素以及人文主题,并且要理清本单元涉及的语文阅读要素、习作要素、从低到高的编排体例及训练的要点,精准拟出知识结构方框图。</p> <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分为四大板块:</p><p class="ql-block">一、单元教材分析。</p><p class="ql-block">二、单元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三、单元教学建议。</p><p class="ql-block">四、具体课例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 在分析讲解中,老师们能紧扣教材特点,大单元设计教学,依托新课标要求设计相应的任务群,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任务群下面的子任务有相应的任务驱动,真正能体现语文学习的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老师们既关注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又关注了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还设计了相关的教学评价。从精心研究的教材分析可看出,老师们能够潜下心来教研,针对每个单元的训练点能精准制定目标,精准分析学生的学情,针对学情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之后能有评价的依据。这是我们“基于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思想引导下扎实教研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在教研最后,每组推荐一位老师进行了网课中好做法的介绍,陈慧、乔瑞芳、倪燕老师做了交流。老师们从上课报道方式的改革,到上课形式的新颖设计,到每节课前的表扬榜和黑名单……无不体现着教育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网络教学相聚云端,对老师与学生都是挑战。这个挑战持续的时间还会很漫长,我们唯有多想办法,家校联手,才能让教学效能实现最大化。</p><p class="ql-block"> 在“抗疫”特殊时期,我们面临挑战,面临考验,也面临着机遇,愿我们携手同行,迎接疫情过后崭新的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