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孙本长入在著名山水画家赵松涛先生门下后,自1978-1981年间,创作的作品连续入选专业展览并有获奖。1978年首次参展,<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山百丈泉》</span>入选天津市天津中国画习作展;1980年,《觅》、《屈原故里》入选天津市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后入选北京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1981年《玉龙飞舞入选天津市美术作品展;《春汛》《秋实》参加北京中国美术馆天津四川江苏联展。</p><p class="ql-block">赵松涛先生对得意门生孙本长进步和创作作品都十分满意,看到他能参展并获奖非常高兴,语重心长对他说,“你画光像我,不仅要画的像还要突破我”。还寄予本长在作品的内涵和力度上下功夫。</p><p class="ql-block">在老师鼓励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循循教导</span>下,孙本长开始思考,探索、寻求适合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本长正当郁闷不知创作方向的十字路口时,参加了天津美协组织的由知名画家秦征主席带领的新一代青年画家到太行山深入生活,为孙本长打开创作中的困惑心情,一下子找到灵感和创作方向。巍峨的太行山就是他创作的源泉,老区人民对敌斗争的事迹更是他创作的动力。孙本长在日记上写到:太行山和我内心追求的东西吻合,那粗旷深沉的景观和农民深深吸引了我,促使我下了再次深入山区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首画《巍巍太行》 180x162cm 绢本 1983年</p><p class="ql-block">题:巍巍太行 1983年初秋 太行山区所见 本长</p><p class="ql-block">印:孙</p><p class="ql-block">孙本长太行山深入生活后,将所见太行山特有的恢弘气势一定要描绘出来,他精心挑选白绢材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景式构图,立体画面</span>将中国画传统技的皴染与景观淋漓尽致地运用到这幅山水画创作之中。</p><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这幅作品在天津市第三届青年美术展览中入选。</p><p class="ql-block">大胆尝试,是对于艺术创作的挑战与实践。孙本长从此要下决心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p> <p class="ql-block">《巍巍太行》159x162cm 绢本 1984年创作 入选天津市庆祝建国三十年周年美展。</p><p class="ql-block">题:巍巍太行 甲子年四月 本长</p><p class="ql-block">印:孙</p><p class="ql-block">1983年,孙本长首画《巍巍太行》后并不满意,从中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对山形有所改进,特别在水的处理上有了气韵流动和光影效果;一改山下丘陵起伏变化,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树木花草的呆滞。再现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层叠敦实挺立,山峰更加雄伟壮阔。体现出祖国大地北方的巍巍太行美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巍巍太行》之作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中国美术馆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行晓霁》180x160cm 1984年 绢本 日本日中友好会馆收藏)</p><p class="ql-block">题识:壬戌秋冬之际 随前辈画师 遊太行 途经山村 有名画猫者 予甚异之 其地山势雄伟 到处皆成画境 因流连十余日 不忍离去 适立冬之日 久阴初晴群峰耸立 金光闪耀 山脚小路 上见一少妇 负儿前行 丈夫牵驴 随行于后 妙趣天成 因得此稿 盖此 地风俗 冬闲之日 归宁小住 悦亲戚 之情话 望来年之丰收正其时也 览者亦有感于斯图 一九八四年岁在甲子 孙本长 並记于津门</p><p class="ql-block">印:孙 本长印制稿</p><p class="ql-block">此画作既《巍巍太行》后的创作的。在他的题跋中,自述有感太行山所见夫妇两人情景而作。山水画注入人文地貌,正是孙本长日后艺术追求的思想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