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祝福恩(教授、博导)(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省政府及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理论宣讲个人。)</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召开,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关键时刻召开的关键大会。习近平同志报告题目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切实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真谛,先按16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报告初步谈谈学习体会,敬请大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一,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及时代价值(略)</p><p class="ql-block"> 第一,党的二十大是科学阐述十年伟大历史变革,科学勾勒社会主义中国未来胜利发展的政治宣言。第二,党的二十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进军的政治纲领。第三,党的二十大是回答世界百年未有变局加速演变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政治动员。党的二十大根本意义和历史价值在于全方位地阐释并确立了“两个确立”。</p><p class="ql-block">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30个“新”(略)(按党的二十大报告行文顺序概括30个“新理论”)</p><p class="ql-block"> 1.新主题。(报告序言)报告提出了新的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两次党代会报告主题共同点都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十九大报告主题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举旗”和“决胜全面小康”不同,新主题有两个第一,①第一次系统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精神状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问题。②第一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主题,并作为报告一条鲜明的红线、逻辑主线。</p><p class="ql-block"> 2.新举措。(报告序言)报告第一次提出“三个务必”,以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新赶考”,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从西柏坡进京执政,是第一次赶考,提出了“两个务必”。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建党101年时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赶考,提出了“三个务必”,其视角、内涵有了新考题新要求。</p><p class="ql-block"> 3.新问题。(报告第一部分)报告概括了五年来突出的新问题,即“四个面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党和人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p><p class="ql-block"> 4.新概括。(第一部分)报告对党新时代十年历程、十年成绩、十年辉煌的现实主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概括为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三件大事在历史上都有根本性、标志性的大事件。</p><p class="ql-block"> 5.新成就。(第一部分)报告在三件大事概括基础上,具体概括总结了16个新成就: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p><p class="ql-block"> 6.新答案。(第一部分)报告在第二部分最后用“党找到了”四字突出了自我革命的意义。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第一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自我革命的“新答案”,把自我革命提到了新的高度。这里最新提法是“党找到了”四个字。有一组资料,2022年10月17日,中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在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立案审查553名中管干部,含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49人,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12人,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6人”。这是新答案新理论提出的事实依据。</p><p class="ql-block"> 7.新证明。(第一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五个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将是将来全党学习的重要内容;强调“五史”已证明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伟大成就,由此得出了“三个更加”,“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p><p class="ql-block"> 8.新回答。(第二部分)报告第一次两个“是”,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第一个“是”指马克思主义行、第二个“是”指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这在我们党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的新结论、新回答。中国共产党早期犯的“一右三左”的错误,及建国后出现的问题,皆因为是没有做到第二个“是”,是对百年党史的科学总结和新回答。</p><p class="ql-block"> 9.新方法。(第二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六个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样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10.新内容。(第二部分)报告第一次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内容。报告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体系第一次科学界定。</p><p class="ql-block"> 11.新任务。(第三部分)报告第一次概括了今后的历史任务,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次科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的中心任务。</p><p class="ql-block"> 12.新界定。(第三部分)报告第一次郑重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科学界定其内涵。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个“是”科学界定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内涵、特征及实现的路径,具有伟大的中国意义和世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p><p class="ql-block"> 13.新路径。(第三部分)报告第一次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到21大的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新路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道路自信,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胜利发展,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宏图大略和科学擘画。</p><p class="ql-block"> 14.新原则。(第三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五个原则”。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五个坚持”新原则,以区别于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和实现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15.新首要任务。(第四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以往没有提出的新理念,有两个涵义,一是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二是用“没有”和“不可能”阐释了发展物质技术基础,是解决系列“卡脖子”难题根本性的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p><p class="ql-block"> 16.新基点。(第四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报告提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不是虚拟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系列“国”。从中可以理解省委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的超前性。</p><p class="ql-block"> 17.新支撑。(第五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基于此提出了“三个第一”,即“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料”、“第一动力”,还有三个强国,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p class="ql-block"> 18.新民主。(第六部分)报告第一次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报告用两个“是”界定全过程人民民主,揭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当今社会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p><p class="ql-block"> 19.新保障。(第七部分)报告第一次用3个关系证明全面依法治国的革命性意义。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三个关系”有力证明了依法治国意义和价值,接着明确了法治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其结论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p><p class="ql-block"> 20.新精神。(第八部分)报告第一次高度概括提炼了“五个精神”。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党代会报告以聚成的方式提出五个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1.新本质。(第九部分)报告第一次阐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内容。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内涵、本质的新解读新赋预,是对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p><p class="ql-block"> 22.新战略。(第九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关于人口发展的新战略。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法是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十三五”规划是“工作”。二十大报告提法是“国家战略”,足见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关键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3.新高度。(第十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高度”。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高度”、新底色新本色,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4.新格局。(第十一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新安全格局以保障新发展格局。报告提出的“四以、四为”是新目标、新思路、新对策,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5.新目标。(第十二部分)报告第一次构建了习近平“四个军”、“五个化”的军事思想体系。指出:“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五个“军”四个“现代化”,既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体系,是军队建设的根本遵循,又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领导军队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6.新方略。(第十三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指出:“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在报告现场此处掌声最响最长,长达25秒,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决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7.新指南。(第十五部分)报告第一次把“两个永远在路上”纳入新时代党建伟大工程。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并列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建提出新指南、新方向、新抓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8.新要求。(第十五部分)报告第一次提出新时代党建的总要求。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新时代党建的总要求背景下,界定了自我革命“四自”的内涵,为抓好党建伟大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9.新表态。(第十五部分)报告第一次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报告接着强调:“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清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是中国共产党长胜不衰的政治密码,标明了自我革命是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0.新路径。(结尾部分)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五个必由之路”。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五个必由之路”是习近平同志在2022年“两会”上提出的,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部分,表明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在今后五年并迈向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的根本遵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