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营造喜迎二十大的浓厚氛围,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助力文化建设,兴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艺术市级传承人李连香精心创作了面塑作品《喜迎二十大》。</p> <p class="ql-block">面塑,俗称“捏面人”,它是以面粉、蜂蜜和各种辅料为原料,塑造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其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它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融入了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在岁时节令风俗中面塑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人生各个展现生命意义的仪式中,面塑更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广泛用于婚庆、寿宴、满月、生日等场合。</p> <p class="ql-block">李连香,是兴和县鄂尔栋镇人,从小受奶奶和母亲的影响,逢年过节她总是要跟着大人捏一些面人、面馍、面鱼、寒燕等,耳濡目染,对面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李连香的童年记忆里,能有一块面,捏出她喜爱的造型是她最开心的事情。后来随着年龄的长大,李连香跟母亲学习了最基本的面塑技艺。2007年以来她又多次自费赴青岛、太原、成都等地参加面塑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制作技巧和理念,使他的制作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李连香面塑艺术以面为载体,利用剪刀、捏子等塑形工具,通过揉、搓、挤、压、团、挑、按、拨等造型技巧,制作出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意境优美的面塑作品。其面塑艺术作品种类众多,不仅有年馍、花馍等可食用面塑作品,还有可做收藏的传统英雄人物、传说神话角色、现代动漫角色等面塑作品。作品生动而优美、形神兼备,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从2008年开始,李连香专门从事了面塑事业,并通过展会、网络平台及招收学员等多种途径,将面塑这项中华民族传统技艺向更多的人宣传展示,影响范围涉及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其作品多次受邀在上述地区的景区、展馆展出,并受到《乌兰察布日报》等媒体的报道。2021年,她还受聘担任了集宁区新华街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课指导教师,将这门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通过授课的方式传授给了更多的孩子们,对面塑的推广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2021年2月李连香被命名为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作品展示:(张秉和 李连香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