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通“邮界总局”之考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中宇</div><b>【摘要】</b> 安徽省的大通邮政分局,在清末由内地分局一跃成为邮界总局,邮界地跨皖南部分地区和安徽省沿长江上游地区,是重要的邮件转运和分发枢纽。多年来其邮界总局的身份一直被误读为“邮界副总局”,近年来虽有质疑之声,但缺乏直观的史料进行论证。本文从大清海关原版英文史料中发现相关资料,论证出1904年成立大通邮界,大通邮政分局升级为邮界总局,至1910年降为副总局,后于1911年降为邮政分局的一系列史实。<br><b>【关键词】</b> 大通 清代 邮界 总局 清代安徽省池州府的大通(今安徽铜陵市大通镇),地处黄金水道长江之畔。发源于青阳县九华山东麓的青通河,蜿蜒68公里,在大通注入长江。青通河虽然不长,但在我国近现代铁路不通,公路甚少,小道崎岖,交通十分不便之时,是皖南徽州山区及邻近各县出长江,以及海内外香客进谒九华山的重要水道。由此在青通河口形成的大通港,便是来往客货船的理想栖息之所。大通港面对长江,背靠长龙山,右岸有羊山矶岭屏障阻风,江心有和悦洲阻缓湍急的江流,是一处适宜船舶停靠的天然良港。<br> 大通的和悦洲古名荷叶洲,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经千年泥沙沉淀而隆起的江心洲。清道光年间,政府开始统制食盐,在大通和悦洲设置管理机构。上至赣、湘、鄂等省,下至皖南及皖江各县的盐船均受节制,不计其数的盐船云集大通和悦洲江湾,在此进行掣秤、验票、抽税。光绪二年六月(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约开商埠,设置领事,还将芜湖长江上游的大通正式作为外国轮船停泊地和上下客商货物的“寄航港”。由此,大通的近代商业逐渐兴盛起来,大通镇及和悦洲两岸商铺林立,有大小1200余家商号、店铺,成为皖江沿岸的重要商埠及皖南山区的商品集散中心,一跃成为清末安徽的四大商埠之一。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通邮政分局于1899年设置</b></div> 成立于1878年的“芜湖海关书信馆”(Postal Department,也译为“海关邮务处”),从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897年2月2日)之后,正式改名为大清芜湖邮政局,以国家邮政的面目对外营业,是安徽省内最早成立国家邮政局的地方。1899年,为适应邮政由沿江向内地拓展的需要,芜湖邮界总局在池州府的大通和省府安庆两地设立邮政分局。大通邮政分局“设于和悦洲皖岸盐厘署内,由盐厘税务司管辖。彼时该局对于公众,系属独立之局所,惟关于账目及供应物品等项,则居于芜湖邮局之支局地位。”(北京市邮政管理局文史中心《中国邮政事务总论》P754)<br> 大清海关总署从1893年开始,把各埠海关每隔10年编送报告的资料,汇总编制成《DECENNIAL REPORTS》(《海关十年报告》)予以刊行。《海关十年报告》以海关所在地为中心,全面反映该地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反映的内容面广而全。自1882年至1931年,《海关十年报告》共计编发5次,并对外出售,流传到英美等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了解中国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br>据《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载,大通分局的设置日期是1899年6月。大通邮政分局开办当年即收寄邮件3,969件,1900年为12,813件,1901年达到18,499件。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通“邮界”设立于1904年</b></div> 大清邮政总署从1904年开始汇编《大清邮政事务通报》,每年编制一辑,以搜集资料为主,辅以综述评论,详实、全面地记述当年邮政的发展历程,是一份年鉴性质的邮政史料。《大清邮政事务通报》有英文和中文两个版本。相对于中文版本,英文版本资料更全,内容更详实,毕竟是西人编制的,再由西人翻译成中文,舍弃了许多宝贵的资料。<br> 因为旧中国的海关档案已移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管,旧海关图书馆的藏书也于1949年移交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保存,当今的档案及图书的整理、开发、利用不尽人如意,一些资料不易查阅,致使大通邮界何时设立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邮史专家。<br> 大通何时划为邮界?有学者用比较的方法来认定。1903年5月,大清邮政总署绘制了我国第一张《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将我国境内33个邮政境界、邮路及里程一一标注,其精确性、科学性俱佳,被当今学界称之为中国近代专题地图的大跨越。为便于各地邮局正确使用《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同年大清邮政总署又编制了一本《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索引》(《INDEX TO THE POSTAL WORKING MAP》),与《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配套使用。在《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索引》之《总局名目》中,详细列出了33个邮政境界总局和5个副总局的名目。 英文版《1904年邮局工作报告》(《REPORT ON THE WORKING OF THE POST OFFICE》,中文版名称为《大清邮政光绪三十年事务通报(1904年)》),是《CHINA.IMPERIAL MARITIME CUSTOMS 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 1904》(中文版名《光绪三十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第1部分的单行本(图1)。 此书的第一部分是邮政总办帛黎(A.Théophile Piry,1850-1918年)所做的《1904年邮政局工作报告》(《REPORT ON THE WORKING OF THE POST OFFICE FOR THE YEAR 1904》),曰“现就十八省及满洲全部划分邮界三十五处,每界各有邮政司管理,除北京总局系在北京大邮界外,其余各界总局,均在该界之通商口岸地方。凡有邮界较大者,并经分设副界。现计共有五处,每处派有巡察司事驻扎该界省城。”(The eighteen provinces and Manchuria have been divided into postal districts, now 35 in number, each of which is under the immediate supervision of a Postmaster.The Head Office of each district is at the Treaty post of that district,except in the case of Peking,where the Head Office of the large Peking district is situated.Certain large districts have been subdivided into sub-districts,of which there are now five,each placed under a District Inspector,who resides in the provincial capital in that sub-district.),明确说明1904年全国有邮界35个,副邮界5个(图2)。比1903年的《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索引》之《总局名目》多出2个邮界。这个数据与《大清邮政光绪三十一年事务通报(1905年)》的《大清邮局名目处所单》“附件丙”中的统计数据数量相等,即全国有35个邮界和5个副邮界。与1903年的《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索引》之《总局名目》比较,可知1904年新增的2个邮界是长沙和大通,排列在邮界名单的倒数第二位和最末一位。 虽然用比较法得出“大通邮界总局成立于1904年”的结论,但因所依据的不是直接证据,结论不能完全令人信服。<br> 证明大通1904年是邮界还有一个证据往往被人忽略。在中文版的《大清邮政光绪三十年事务通报(1904年)》“附件甲”《已开各局简要清单》(资料截止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904年12月31日>)中,邮界总局与副总局没有分别标注,虽然大通邮局名列最后,但无法明了其是“总局”还是“副总局”。比对英文版《1904年邮政局工作报告》“附表A”,太原、开封、成都、贵阳、西安等5个副邮界总局的英文名的排列,均比其管辖邮界总局北京、重庆、岳州、汉口的英文名向右移2个字节,总局与副总局区分清晰,十分明了(图3)。而此年新增的长沙和大通邮界,在表格中与腾越邮界总局一样,地名前无空格,是邮界总局的排列式样(图3a)。 大通邮政境界是1904年从芜湖邮政境界中析出,邮界由3府(安庆府、徽州府、池州府)12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望江县、建德县;休宁县、绩溪县、黟县;石埭县、铜陵县、青阳县、东流县)的全域,以及庐州府的庐江县和宁国府的太平县等地域构成(图4)。 (未完待续)<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原载《铜陵集邮》2022年第1期(总128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