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在依然温暖的初冬,11月3日,襄城区教科中心小学数学学科在襄阳市二十五中学举行了““双减”背景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幼小衔接的探究与实践线上教学研讨活动。来自襄城区三所学校的教坛新秀:25中的郝涵涵老师,昭明小学的李静瑶老师,荆州街小学的陈佳满老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一年级的“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2022新课标新的划定)”领域中的内容。隆中名师唐莉华为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襄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湘娥老师结合襄城区小学数学团队在幼小衔接教学中进行的过程与思考,探究与实践,做了生动而精彩的讲座发言。</p> 践行新课标理念,同台竞技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来自襄阳市第二十五中的郝涵涵老师主讲了北师大版的《我们一起来分类》,这节课属于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但是郝老师大胆创新,融合了人教版与北师大版的教学素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教学生学会整理与分类,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促进作用。郝老师教态落落大方,语言亲切自然,课堂调控自如与学生的互动融洽轻松,她的讲课注重“联系实际动手分类---感悟分类标准;结合生活,说说分类--理解分类标准;分层闯关,激趣练习—强化分类标准;拓展应用,延伸生活—明确分类意义。整节课的教学从生活中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将垃圾分类与襄阳市创文活动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数学课的育人价值。整节课郝老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挖掘教材内在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荆州街小学的陈满佳老师主讲了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作为一个初上讲台不到两年的教师,陈老师标准的普通话,严谨的数学用语,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素养。他用学生身边的物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总结立体图形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尊重学生知识体验,找准学习”最近发展区”;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空间;分层设计游戏练习,强化知识应用实践。陈老师让学生利用学具或实物,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让学生亲历学习材料,从而增加感性材料,增强其说的愿望,让学生在动中学,在说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培养其学习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昭明小学的李静瑶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认识钟表》这节课,在2011版课标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2022版新课标划分在了“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要求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并在生活体会中理解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李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清晰,课堂氛围轻松自然。她的课堂分为“巧设情境,串联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观察体验—认识时间总结规律;层次练习拓展延伸—发展能力提供素养”这几个环节。李老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p> 名师点评促成长,教学研讨助提升 <p class="ql-block"> 来自隆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唐莉华老师对三位青年教师的讲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三位教师的教龄不超过三年,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践行新课标理念,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讲课特点是:</p><p class="ql-block">1. 创生生活情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p><p class="ql-block">2. 合理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3. 分层练习设计,落实双减减负增效</p><p class="ql-block">4. 增强育人内涵,全面提升数学素养</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指出三位老师都能够灵活熟练的使用课件,设计了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动画操作,游戏竞赛、谜语竞猜等等,使数学知识立体、丰富、生动,让数学概念、枯燥的练习也由最初的抽象晦涩变得具体、形象、直观。利用信息技术将重点凸显出来,将难点进行突破,展示三位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数学内涵。但是由于个人经验的一些不足,我们看到的课堂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p><p class="ql-block">1. 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自主探究空间,让课堂“动”起来;</p><p class="ql-block">2.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从学生错误中引导,让课堂“活”起来;</p><p class="ql-block">3. 注重教学细节严谨,从课堂点滴入手,让课堂“魅”起来;</p><p class="ql-block">唐老师还给几位年轻教师提出的建议:</p><p class="ql-block">1.多学习,多读书,读出思想来;</p><p class="ql-block">2. 自录课,多磨砺,磨出特色来;</p><p class="ql-block">3. 多反思,勤写作,写出灵感来;</p><p class="ql-block"> 唐老师说,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是经过不断磨砺才能成长起来,年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机会,锻炼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工作室将为他们搭建更多平台,让他们得到锻炼,得到成长!</p> 专家引领启思行,携手并进创辉煌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湘娥老师做《融合创新 科学衔接——襄城区幼小衔接实践与探索》精彩讲座。本次讲座从背景意义,实践探索和思考建议三个方面展开。</p><p class="ql-block"> 关于背景意义,李老师详细阐述了“双减”、“幼小衔接”和“新课标”三方面内容。她提到让教育回归本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加强学段街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校目标的连续性和阶段性。</p><p class="ql-block"> 关于实践探索,李老师从虞永平教授的话:“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引入,从问题分析、教学导向两方面展开。对幼小衔接不利因素有:</p><p class="ql-block">1.幼、小两阶段存在断层;</p><p class="ql-block">2.幼、小两阶段教学存在差异;</p><p class="ql-block">3.幼儿入小学准备不足;</p><p class="ql-block">4.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针对此情况的分析,李老师分享了襄城教育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幼小衔接教育教学的导向。</p><p class="ql-block">1. 一个标准:《数学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2. 双向奔赴:双向衔接,联合教研</p><p class="ql-block">3.“三单”助力:前测单(引学单)、中测单(究学单)、后测单(延学单)</p><p class="ql-block">4.四位一体:课题、课程、课例、课业</p><p class="ql-block">5.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p><p class="ql-block">6.N科融合:以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为例</p><p class="ql-block"> 关于思考建议,李老师以信息技术融合为例,提出以下建议:</p><p class="ql-block">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规律,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作用;</p><p class="ql-block">2.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要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p><p class="ql-block">3.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讲求实效,不能忽视教学落实,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p> <p class="ql-block"> 学科融合在承认了学科差异的基础上打破了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双减”下教学创新成果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知识的趣味性、灵活性,明白了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性、渗透性、交叉性,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牢固掌握,从而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p> <p class="ql-block">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有研究就会出成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襄城小数人硕果累累,在构建“幼小衔接”校本研修课程中创造了9个首次,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小数人的心血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一个学段,一门学科,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蓬勃发展,离不开一群教育追求齐心协力,志同道合的团队,离不开一群有教育情怀携手共进,同舟共济的团队,也离不开一群有教育信仰,奋力同心,砥砺前行的团队。</p><p class="ql-block"> 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教育局庹局长等领导带领下打造汉江流域优质教育示范区,在教科中心胡主任等领导下构建乐学校园,用襄城小数人的使命与担当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