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颐和园博物馆于2022年9月28日对公众开放了,博物馆里一幅一百多年前的北京西郊“三山五园”图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朝夕相处的地方就位于图中的这个局部位置上,它现在的地址是:大有庄100号。那是一个神奇美丽的校园,党和国家的高中级领导干部都在那里接受培训。眼望这幅见证大有庄100号百年变迁的老地图,不禁感叹时光荏苒,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从万寿山上看大有庄100号的原貌,上世纪四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三山五园”老地图的中下部画有【大有庄】。大有庄已有三百多年的建村史,据说最初只有八户穷人在此为有钱人家守坟,当时人称此地为"穷八家"。穷八家后来怎么变成大有庄了呢?现今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清乾隆帝嫌穷八家村名欠雅,赐名为"大有庄"。其实早在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就在诗文中提及过大有庄,由此看来,村名从穷八家改为大有庄应该与乾隆皇帝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这是2003年在大有庄发现的两块残破的“大有庄”石碑。我猜测这块石碑很可能是文革破四旧时被造反派从中砸断的。</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中大有庄西边【松树畦】三个字的位置现在是中央党校正门大门口,原大有庄村西的那棵老槐树现在位于党校大门口外,树龄已经约三百五十年,是一级古槐。</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左下角有一座燕翅桥,该桥建于乾隆年间,现在在党校南院内。</p> <p class="ql-block">▼党校南院原为皇家赐园—自得园。</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左侧围墙内是颐和园,【颐和园北楼门】现在被称呼为北宫门,北楼门外的那条河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下面这张照片拍摄地点位于大有庄村口外,拍摄时间估计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围墙内是颐和园。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条水道还是碧波长流的,孩子们沿河洗浴戏水、捉虾捕鱼,妇女们则在河边上洗衣、洗头。更有驴、马、牛、羊、骆驼等牲畜在河边畅饮。</p><p class="ql-block">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河道还有二、三米宽,河道内间隔分布着几个泉眼,河底中泉眼处不紧不慢地冒出一串串小气泡。每到夏天,大有庄农民的孩子就光着屁股在水沟里戏水玩耍。夜幕降临以后,河道旁稻田里的蛙叫声音震天响,这些都是我当年亲眼所见,亲耳所闻。</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亲眼看着这条河由宽变窄、由深变浅,逐渐走向消亡。</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中的【青龙桥】镇是海淀区三个古镇之一,另外两个古镇是海淀镇和清河镇。明清时期,青龙桥是帝王及其王室成员前往玉泉山、香山避暑游赏的必经之桥,青龙桥镇是连接玉泉山与颐和园、圆明园之间的重要商业市镇。</p> <p class="ql-block">今日之青龙桥</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中的青龙桥城关早已踪迹全无,它的位置大约在现在的颐和园路与青龙桥东街的交汇处。这是赫尔姆·奥利佛于1905年至1915年拍摄的青龙桥城关。</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中的【慈恩寺】在青龙桥东,为明万历皇帝之母李彩凤太后出资所建,面积约六亩。整体格局为坐北朝南,由南至北依次为天王殿、正殿、后殿。新中国建立后该寺改为青龙桥小学。</p><p class="ql-block">▼2010年,青龙桥小学腾退出慈恩寺。</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明代古寺已经破烂不堪,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2020年,文物保护部门对该寺进行了重新修缮,慈恩寺将以崭新的面貌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慈恩寺仍被两米多高的铁皮围栏遮挡,外人难以窥见它的真容。我拍摄下面这组照片时是踩在周围停车场保安的座椅上,双手高举过头顶,才勉强把手机伸过铁皮围栏的上沿,按下手机快门的。</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中的【兴隆寺】现在在安河桥边,经过翻新已经焕然一新。小庙不大,现在被租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中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小卧山、小卧虎山。</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右侧的【丰益仓】始建于雍正七年,当年占地近百亩,<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有仓房十余廒,</span>仓门三楹,大门向东,原址位于现在中央党校15、17、19号楼一带。清朝时期,京西三山五园地区驻有大量八旗皇家护卫军,皇家在安河桥南建造这座粮仓,用于储备从安河漕运来的军粮。乾隆皇帝曾写过一首名为《安河丰益仓》的诗:“安河通清河,昔留运粮迹。因之建有仓,其名曰丰益。月米资旗兵,施恩非常格。岁久渐淤壅,罢船缘水窄。”</p><p class="ql-block">丰益仓全盛时期一年四季每天昼夜不断经运河和小清河等水路进出、支放军粮,延续使用至清末才随着漕运制度的变化而破败消失。</p><p class="ql-block">▼百年之后,丰益仓消失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一砖片瓦,只有这棵守门古槐还默默地坚守在这里,向人们诉说着丰益仓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从颐和园万寿山向北看,多宝琉璃塔左侧远方依稀可辨丰益仓,这张宝贵的照片(摄于1866年)为后人展示了丰益仓曾经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右下角的【精捷营三旗正黄正白旗】属于圆明园皇家护军。营区呈正方形,每面长均一里,营区由三合土夯实,外皮由砖砌的泥鳅背罩面和封顶、营墙外有排水壕沟,营区内有“田”字形大道,正中的“十”字宽街通向东、西、南、北四向营门。</p><p class="ql-block">▼昔日八旗兵营,现为解放军总参三部军营。</p> <p class="ql-block">老地图下部画有【骚子营】。元朝时期汉人称蒙古人为“鞑靼”,清朝时这里是圆明园蒙古八旗护军军营,人们称这里为鞑靼营。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蒙古人有狐臭,就在他们的称呼前加了一个“骚”字,称呼这里是骚鞑靼营,久而久之,就叫成了骚鞑子营、骚子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经百年沧桑,这块当年充满乡间野趣的风水宝地如今已经高度城市化。一条大河消失得无影无踪,骆驼行走的乡间小路上现在变得车水马龙,人流车流川流不息。青龙桥脱胎换骨洗心革面,慈恩、兴隆二寺重新翻建再获新生。八旗军营“换防”为总参三部,丰益仓、松树畦周边千亩良田上建立起党的最高学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骚子营村口</span></p> <p class="ql-block">前不久又有消息传来,为统筹推进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适时启动大有庄、骚子营地区搬迁腾退工作,海淀区已于2022年8月和9月先后对大有庄和骚子营地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式开展</span>入户调查,计划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此项调查工作。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伴随着大有庄、骚子营居民搬迁腾退出该地区,中央党校东部至圆明园西部之间将有望成为世界级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展示区和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p><p class="ql-block">一幅百年前的老地图,记录着久远厚重的过去,唤醒了我们对这片土地上历史变迁的情感记忆,它也连通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虽然我们无法想象百年之后大有庄100号及其周边地区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我相信,无论前进的道路有多么坎坷,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百年之后的人们一定会用他们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绘出一幅更新更美的图画。</p><p class="ql-block">2022.11(老照片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