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爱,永恒的暖———纪念我的父亲(庚子2020年6月制作)

非常可迪

<p>《父亲》歌词(作词:崔京浩)</p><p><br></p><p>那是我小时候</p><p>常坐在父亲肩头</p><p>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p><p>父亲是那拉车的牛</p><p>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p><p>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p><p><br></p><p>等我长大后</p><p>山里孩子往外走</p><p>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p><p>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p><p>都说养儿能防老</p><p>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p><p>都说养儿为防老</p><p>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p><p>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p><p>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p><p><br></p><p>那是我小时候</p><p>常坐在父亲肩头</p><p>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p><p>父亲是那拉车的牛</p><p>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p><p>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p><p><br></p><p>等我长大后</p><p>山里孩子往外走</p><p>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p><p>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p><p>都说养儿能防老</p><p>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p><p>都说养儿为防老</p><p>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p><p>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p><p>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p> <p>  家父何建奎出生于甲申猴1944年农历7月24日(公历9月11日),逝世于丁酉鸡2017年农历5月22日(公历6月16日),享年74岁。</p><p> 家父一生上赡老人,下养儿女,承受重压,历尽艰难,乐观豪迈,勤劳坚毅,惟爱施亲,唯善予人,汗滴乡土,劳及村里,热心宽容,大度有节,大爱无言……</p><p> 值此家父离世三周年之际,特邀赵奇立老师作诗一首,以永铭慈父懿德———</p><p> </p><p> 高阳台•为何建奎先生辞世三周年之祭题写</p><p> 作者/赵奇立</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云水汤汤,音容切切,依依挂肚牵肠。揖别三年,几回梦里情伤。乐观坚毅桩桩事,每教人、泪湿衣裳。且焚香、化纸随烟,寄托思量。</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襟怀大爱心豪迈,为儿孙福祉,啜饮寒凉。后辈铭恩,温良恭俭宁康。传承耕读持忠厚,好家风、雁引成行。喜今朝、和睦相融,再续芬芳。</p><p> (2020,5,23)</p> <p>1999年春节全家福</p> <p>父亲与母亲(1999年春节)</p> <p>1999年父亲</p> <p>2010年父亲</p> <p>父亲在法门寺</p> <p>父母亲在院子</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在铜川</p> <p>《父亲》歌曲(作词:车行)</p><p><br></p><p>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p><p>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p><p>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p><p>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p><p>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p><p>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p><p>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p><p>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p><p><br></p><p>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p><p>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p><p>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p><p>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p><p>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p><p>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p><p>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p><p>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p><p>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p><p>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p><p>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p><p>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p><p>我的老父亲</p> <p>父亲三周年纪念联(陈静玉书)</p> <p>父亲三周年纪念联(陈静玉书)</p> <p>父亲三周年纪念联(陈静玉书)</p> <p>七绝•小生父三周年寄语</p><p>文/郭丁晓</p><p>一别三载影音迢,天阙红尘两渺萧。</p><p>新事从来压旧事,逐涛破浪数今朝。</p> <p class="ql-block">  回忆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文/何小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身材高大,脚步声音重而有力。“嗵嗵嗵”的声音总是在黎明前的院子里响起,在上下工时分的家门口响起,在我玩耍在外或闲懒在家的心坎上响起。这脚步声,是我回忆中最深沉最优美的音符,也是我们这个曾经贫穷的七口之家的精神倚靠。父亲的脚步声不仅养育了我们,也养育了他的孙儿。“迪迪当时一岁前在老家喂管的时候,一听到你父亲从做活从外面回来的脚步声,就开始在床上欢动起来,手呀脚呀舞得可乐呵了。” 为人父的我难以忘记母亲曾和我的这句闲聊。 </p><p class="ql-block"> 父亲似乎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特别是秋夏两忙,劳动中的父亲突然脸上就笼起了阴云,我的心于是就随着紧张起来。看着别人家的收获进展,看着别人家的耕种进展,父亲往往就心焦起来。对于父亲的几句催喊,哥哥时常是火上浇油,常常与父亲产生对抗,而最终父亲只能以无奈的沉默给儿子让步。幼时的我,也曾经抱怨过父亲这样的脾气,而长大后我才后悔起来——在当时的农村环境里,没有亲兄弟亲姐妹的父亲在大事大忙面前不知有多么的无助啊,而他所谓脾气又怎能算得上是脾气啊,父亲真的是太难了。而我们几个子女由于受到父母的宠爱而较多地上着学,在当时的生产劳动中实在是很软弱的。 </p><p class="ql-block"> 记得高三补习那年,我心血来潮,一时产生了想早早逃离苦闷的学校来为家庭减轻点负担的想法。那时有一个同宿舍高一年级的好朋友,其父在街道上开办了一个小工厂。这个同学确实有心帮助我走出一条生活道路,而我也很动心于去他父亲的厂里工作。这个朋友的父亲也见过了我,表示可以要我来做一份“好”工作。决心似乎已下了,我还与四叔去见了同村的作家贺绪林,意思是让他给我作点指导。并且在晚间,四叔还与我一同去厂里和这位同学的父亲进行了交谈。看来我是真要离开学校了,那晚我一时辗转反侧。第二天一早,正在不安上早读的我,突然发现父亲出现在了教室门口。那天下着大雨,父亲的来意我是明白的。谈话内容我已记不清楚了,父亲也说不出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但父亲的这一出现,我的心静下来了,退学的事也没有了。而后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同学父亲开的那家小工厂就倒闭了,听说还欠了工人不少的钱。现在回首,我深深地感恩于父亲悄然来到学校,给我的人生来了个力挽狂澜。我不能想像,那时任性无知的我如果退学后能成什么样子。而回想起来,学生时代的我曾是非常羞于父母来学校的,因为当时的我确曾有过对父母形象身份的一种轻蔑之心和同龄孩子多有的敏感虚荣之情。 </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说,就是我爷爷做地主的时候,也没有期负过村里任何人,这是村里的群众公认的。所以在我爷爷被批斗的时间里,村里人是没有一个真正愿意对我爷爷下手的,只是迫于当时的形势做做样子而已。善良是有遗传性的,父亲与祖辈一样也是敦厚善良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还有着乐观面对生活的人生风度和坚毅品格。从我记事时起,家里一直就是人多粮欠,负担重,经济紧,不但没个余钱,还常常东挪西借。这对一般的家庭之主来说,可能会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但父亲从来都是走路如风、精神豪迈地参加劳动,不知苦不知累,与劳动的伙伴打成一片。他自己说:只要有人在就不怕。不论怎样,父亲都让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吃得饱穿得暖。父亲曾经是考上茂陵农业机械化中专学校的,只是特殊原因没有上成而已。因此,父亲是很有文化情怀的。小时候,虽然家里极度困难,但父亲从来都没有产生过让我们辍学的思想,东挪西借也全力支持我们不断上学,这在当时是多么难得的爱呀。记忆中的父亲从来不打骂我们,也不会与人争吵,只是竭尽自己的苦力,为我们付出,为生活流汗,他不但给了我们顺顺当当的物质保证,也给了我们一个健康宽容的成长环境,这也是我现在保持积极、乐观、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从事教育的根本原因。 </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在铜川上班后不几年,村里要打机井,需要群众集资。当时父亲不但拿出了自己的那部分,还打电话给我,说是让我也给村上做点贡献。按照父亲的善意也作为我自己的心意,我拿出了一百元。虽然这一百元不算多,但在整个村上也算是数额较高的少数人了。还有一次,村里一个在崔家沟矿服刑人员的父亲去世了。村民们同情这家,提议由村级行政出面去监狱请求让这个犯人能回家料理一下父亲的丧事。当时,父亲就想起了我妻子家一个亲戚在崔家沟矿当领导,就毫不犹豫地与村长等人一块来铜川了。在崔家沟矿办完事,他与这个服刑人及村领导来到了我铜川的家。妻子给他们做了饭,看着这位服刑人员感激的样子和父亲办妥这一件事的满足心情,我和妻子也带着温暖的心情送父亲踏上了归途。 </p><p class="ql-block">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热心的农民,他总是把给别人帮助当作自己快乐的事。是的,父亲在村里是给人帮忙最多的人了。这家挖地基、那家借东西、这家盖房、那家伐树,只要来叫父亲,父亲就欣然答应。因为父亲是那种干活舍得出力又能操上心的人,大家都喜欢让他帮忙干活。而父亲也以自己善良的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真情。不仅几个叔伯兄弟把他看得和亲哥哥一样,而且村民们在做事上对他也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真情实意。特别是在我们家遇到婚丧嫁娶盖房等事上,村民们都是争相而来。这正应了父亲一向讲给我们的道理——人心换人心。父亲的乐观精神表现为他一辈子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干活出力自不用说,当年哥哥的婚事遭遇了一次失败,期间全家人都心情沉重。对于一个既没钱又没好房子的家庭来说,给孩子成一次家是多么的不易呀。那时的我真担心父亲承受不住了。然而,父亲的脚步声依然是响亮有力的,他以坚忍的意志和乐观的情怀推动着家庭不断向前发展。 </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父亲,胃口极好,饭量大,吃起饭来狼吞虎咽。小时候的我,经常给父亲跑腿端饭。父亲坐在头门口,常常是前碗刚端给他,后面又很快喊给他加饭了。也难怪,父亲一人要顶几个人干活呢。他说,人能吃才能干,这就叫物质是精神的保证。侄子可可的降临和成长,更是为父亲带来了欢乐。我工作在外,有时回到老家,就会听到侄子高兴地讲:“每次做饭,爷爷都说他不饿,叫少做点。饭好了,不饿不饿吃三碗。”“我不吃你奶做饭给谁呢?我不吃难道把饭倒了不成?不该做这顿饭的,你们偏要让你奶做?”父亲“嘿嘿”地应对着调皮的侄子。 “不饿不饿吃三碗!” 我那可爱的儿子迪迪,也记住了这句话,每次回老家,都会用这句话来逗他的爷爷,有时也在家里用这句话来逗我。作为儿女,看着父亲能吃得很好,我们打心底高兴,也为父亲与孩子们之间的亲情而感到快慰。 </p><p class="ql-block"> 几多年来,杨凌作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哥姐的日子也好起来了,一切家事都顺顺利利。特别是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了更大的实惠,父亲有幸赶上了一个大好的时代。农村医保、农民养老金,老父亲都享受上了。而且我们做儿女的,也在为人父为人母的日子里更懂得了孝敬父母,多年来的老父亲已不用再出大力为我们付出了,只是他从来闲不住,总是操心这操心那,但总算是让做儿女的看到了他平淡生活之中的高兴和满足。 </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晚年的父亲突然有了糠尿病、关节炎等病,一个几十年精精神神的父亲,一下子变成了颓唐衰败的老人。而这都是因为父亲年轻时出力过大、不顾惜自己造成的。看着父亲一年不如一年的身子,看着父亲卧病在榻的情景,做儿女的我们又产生了心伤之感……2017年农历5月22日,又一个热情的六月,我亲爱的父亲平静地走了,走得自自然然,走得无怨无悔。 </p><p class="ql-block"> 平凡的父亲啊,您以勤劳坚忍的身躯,养活了我们一个七口之家:安埋了两位老人,建设了两院庄基,培养了一个大专生、两个高中生,为初中毕业的哥哥成了两次家、扶助他过上了正常的日子,又经历了白发人丧黑发子的悲伤之苦,支撑起了我们这一个长期沉重的家。您的一辈子,以“无能人”之力办了不少“有能人”之事,您虽然没有为我们创下高楼大厦和万贯家财,但我们为有您这样一位亲爱的父亲而感到欣慰和幸福。 </p><p class="ql-block"> 感谢父亲,感谢父亲给了我勤劳、善良、乐观、坚毅这些宝贵的人生财富。平凡善良的父亲,我永远爱您!</p> <p>与父亲的好友杨家八叔(左)合影</p> <p>  八叔(文/何小生)</p><p><br></p><p> 杨家的八叔是父亲的好朋友。他小我父亲几岁,1950年生人,属相虎,今年七十一岁了。</p><p> 家父已离世了,家母依然需要我倾心照料。每每回居老家,与八叔相见,犹觉老家味依旧,父亲大人如在。</p><p> 几多长辈乡亲闲适地坐在村道边闲聊,八叔在列,必闻其声。远远经过的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故乡情。“小生,啥时候回来了?”“小生,你这是到哪去啊?”每当面对那么多乡亲还不知道如何问候或出入村口还未注意到八叔的时候,只要八叔看见我,必先高声地喊我,只希望和我多说几句话。这熟悉的喊声,这满脸的欢喜,让我感到八叔比看到他自己的孩子还亲切。</p><p> 而我,也实觉逢了八叔,与八叔见了面,聊了天,似乎才算是回老家报了到,才算是真正回了一趟老家。</p><p> 父亲一生善良,老实,勤劳,热心肠。在曾经艰难的农村生活里,除有幸得到伯叔兄弟关心支持之外,很多宽心是来自于他有实心朋友的。其中八叔、根旺哥和他的关系最“铁”,还有与他一起打过“糊基”(旧时盖房用的土坯)的本顺和振东,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亲与八叔共同的为人和亲密的感情。</p><p> 八叔和父亲一样在农村的环境里一路靠出力走来,平平凡凡,但各自养育了较多的子女。八叔八岁丧母,二十三岁时父亲又离世,他从小就承担起了艰苦的生产劳动。在努力养家糊口、顽强与困难作斗争之外,他与我父亲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豪迈、热心、乐于助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八叔曾尝试养猪致富,但一年之后即草草收场。多年来,八叔还与八婶在业余时间做纸花(白事用的花圈等物)以助推家庭经济,可见他也是心灵手巧的。八叔儿子中有一个书法字写得很好,还有一个大学生,这些都与只有初中文化但注重孩子文化知识学习的八叔有很大关系。</p><p> 八叔身材高大、身板正直,可算是杨家人美好形象的代表,性格也正如属虎一样,吼声如雷,火气满满。他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时时会有脾气,但他爱憎分明,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对眼见的不平之事,八叔常常勇于慷慨陈词,敢于表达己见,积极主持公道。因此,所谓的乡间“小人”往往是畏惧他三分的。但他与普通群众很接近,关系密切。特别是在那个民风淳朴、物质贫乏的时代,他和我父亲一样,是村里随叫随到,爱给人帮忙干活的“公家人”。</p><p> 这家挖地基,那家打土墙;这家拆房,那家伐树……只要叫八叔一声,八叔必爽快应承,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很多情况都是八叔自觉帮忙去的。在盖房子这样的大劳动中,八叔往往挑的是传泥坯、供砖块、和灰、拌混凝土、甚至扛水泥、拆水泥袋等这样的累活脏活。八叔干活肯出力,还能操上心,能鼓动大家,特别是他那高嗓门和果断的指挥总能把干活的气氛搅动得热火朝天,大大促进了众人劳动的积极性。像给自己家一样给别人家帮忙出力,以别人能看得起他出力帮忙为荣,不吝惜自己力气,这就是八叔身上最朴素的农民品质。</p><p> 八叔的个性端直、正直,对于不孝、不公、不义之人事,常常直言面批,显然有些人不喜欢他的性格,但他和我父亲特别能谈得来,关系亲如兄弟。记忆中,家里随时有八叔踏入的身影,父亲干活也常常是和八叔一起的。干活相互喊叫一声,生活琐事随时交流一下,喜怒哀乐不忘共同分享……他们二人都身高八尺,饭量大力气大,是最好的干活搭档。记得他俩曾在杨陵铁道装卸队干过活,那时他们用特大铁掀卸煤块,还背过货车麻包、大袋粮食,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得动的活。他们曾共同为刘顺科、贺选民的厂子在一起干活多年,他们曾共同为我姐家盖房帮忙一次又一次,他们曾共同为根旺哥家儿媳妇闹离婚而费心挽救……还记得八叔曾为我盖老院子的新房而数九天汗流浃背,还记得八叔曾为我哥的不听话而跺脚直吼,还记得八叔叫我父亲的一声声生“大哥,大哥,我大哥……”八叔,在那长时期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年代里,似与我父亲天生有缘,共同经历生活的苦难、面对生活的重压,却始终保持了善良、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分享了艰苦劳动之中友谊的欢乐和老实人的心安和满足。</p><p> 在父亲连年卧病的日子里,唯有八叔,始终记着定时来家给父亲洗发,剃头。“你大这人实在好,一辈子把力出扎了,给村里人把忙帮尽了。”“你大和我的感情那是一般人比不了的,我和你大之间的故事那真是多得说不完。”“你大这人实在心好,啥东西都舍得给人,你家原来种的红薯你大给我吃得太多太多了……”父亲已经走了,八叔还像父亲在世时一样始终亲近着我———只要我回老家,就会听到他“唠唠叨叨”地给我讲父亲的故事,给我讲人生的道理,给我讲过去的岁月。是的,有幸得很,八叔在,父亲犹在。</p><p> 如今的八叔,生活一切平顺,享受着新时代和谐美好的生活,只是他不幸前年在大路上骑自行车被别人的摩托车撞伤了,腿脚不如原来得劲了;只是感觉他近两年思想情绪有少许低落了,似乎不比以前乐观开朗了……八叔,愚侄希望您还要为大好的晚年生活加油啊!</p><p> 逝者春暖,活着花开。父亲去世已将满三年了。在这特殊的清明时节里,还有八叔一样可亲的乡邻长辈与我促膝长谈,鼓励我孝敬母亲,温暖我在外生活而易冷的心……幸甚,幸福!</p><p> 谨以此文致敬亲切的八叔并纪念我亲爱的父亲。</p><p> 2020年4月7日</p> <p>永远的爱,永恒的暖———感恩父亲,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平安度春秋,福寿万年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