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小幅写生作品

相见欢_李杰

<p class="ql-block">  在当今的美术创作中,越来越多的画家采用照相和幻灯技术来进行绘画创作,这种看似更快速方便的描绘手段,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达到某种绘画效果,但是作品也越来越趋于图片化和程式化,画面逐渐没有了生机和活力。这种手段大大阻断了画家主体精神与自然客体活力的直接交流,画家只是看到图片呈现的事物假象,而这种象是不能反映事物内在的真实。画家没有真正感受事物的“真实存在”,所以画面普遍呈现出扁平化的形态,形象呆板、思想空泛、情感麻木。造成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是画家没有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写生”。</p><p class="ql-block"> 1850年7月德罗克洛瓦在一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强调:“照相技术是仅仅凭着机械的手段,反而把自然的姿态歪曲了。为什么把具有深度和凸凹的三度空间的自然形态变成两度空间的平面了呢?原因是,在本质上作为伪造世界的绘画艺术,在把握对象的准确性上,到底是靠人的眼睛还是机械。......在绘画方面,是精神对精神的交谈,而不是科学对科学的交谈”。德拉克洛瓦认为自然本身充满着无限生机,画家必须通过眼睛和心灵直接与自然对话,触目会心,实现对自然最真实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写生”的意思最通俗地讲,就是面对自然直接表达,它是绘画最基本的状态。 </p><p class="ql-block"> “写”就是强调书写式的直接和自由,没有挂碍的心灵驰骋。它排斥机械死板的所谓准确描绘,强调放笔直取,放弃经验限制,注重当下直觉,物我无间,直接面对鲜活的自然进行对话。“生”即生机勃勃,就是事物的生命力,不仅仅指实在的东西。它是指事物内部无限的活力和外表丰富多姿的形象展现,更是画家感受对象时心灵的瞬间光明和物我融通的境界。所以,“写生”就是物象之“真”和主体之“情”交融之后所形成的艺术之“境”。简单地讲,写生不是单纯客观的描绘真实的“景”,而是实现由“景”向“境”的转化过程。</p><p class="ql-block"> 这里呈现给大家的是我这几年带学生到各地写生时的作品,尽管笔不离手,但总觉眼高手低,不能心手双畅。望各位师友能投以青眼,多多指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写生</p> <p class="ql-block">沂蒙山写生</p> <p class="ql-block">无锡荡口古镇写生</p> <p class="ql-block">荷花写生</p> <p class="ql-block">其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