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候”

夕阳ing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初学摄影在小区里拍到的一张照片。 深秋时节,藤蔓一团枯黄,藤架下停放着一把轮椅,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轮椅上那个生命的苍老和孤寂,枯藤和轮椅让我读出了生命之秋的某种呼应,于是,我按下了快门。群里的同学又建议我完善和提升这个呼应,第三天我再次走近了这把轮椅。邻居热心的搭讪,给我讲诉了女主人的故事,让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屋里一位白发老人蹒跚的站在窗口看着我们,那身材的瘦弱,那目光的慈爱和笑容里的温暖,瞬间感染了我,莫名的生出要了解老人的念头,于是我走进了这门里,走进了一对耄耋老人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今天94岁,军人出身,曾参加过解放战争。这一小段儿视频是老人知道了我老家是葫芦岛的绥中县,就饶有兴致的说起了70多年前入关南下的经历。老人从抗倭名将戚继光说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p><p class="ql-block"> 老人的老伴儿去年刚刚去世,孩子们因为太忙,老人白天由一个保姆照顾,老人一年前脑出血,走路很费劲,保姆每天带老人在广场做康复锻炼,现在老人的情况比刚出院时好多了。小儿子和儿媳为了给父亲一个天伦之乐,特意搬来和父亲一起居住,听说单位挺远的,他们一直起早贪晚的这么跑着。  </p><p class="ql-block"> 老人和我说起了过世的老伴儿…… 这是阿姨口述叔叔执笔的自传体的“青春回忆录”,叔叔说印了100册,手里只有这一本了,叔叔还说他是高小毕业,文笔很一般。叔叔又说,阿姨不想太多说自己曾经的那些事儿,是小女儿和爸爸商量好的对策,让老爸去套母亲的话,让她不经意的泄密谈经历……这父女俩还弄得有点儿套路的影子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从叔叔那儿拿回家的那本书,从下午四点钟开始,我一口气读到凌晨一点,这是我平生的第二次“深夜苦读”,(第一次是下乡时在青年点儿看小说儿)</p><p class="ql-block"> 叔叔的文笔了得,他让我第一次体会了什么是“爱不释手”,那是发自内心的的爱和不释。两位老人的90年的风雨人生浓缩在了我的近10个小时的阅读里。</p><p class="ql-block"> 书应该是老人手边常翻的,有几页已经松掉了,有几页还有叔叔的眉批,看来老人还在回忆和修改中……看到这些,我知道老人是在以他自己的方式打发孤独的终老时光。</p> <p class="ql-block">  故去的阿姨叫张琴,是上个世纪的三零后。阿姨以第一人称的口述,从童年时和同伴儿在地主家窗外偷听上课差点被当成“贼”,到解放后为入学把自己的年龄改小了两岁,从高小毕业成为“知识分子”当老师,到挑起十一口之家的经济大梁,从和叔叔的相识相知到结婚随军,从东北的农村小学到随军赴广州,阿姨是一个坚韧能干的女强人女能人,多差的单位,多乱的班级,多糟糕的学校,多棘手的问题,多难缠的人到了她这儿,都会顺过来,好起来,着实让人佩服!</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感动和难忘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叔叔阿姨刚认识不久的一次约会,快中午了,俩人就走进供销社想买点吃的顶午饭,结果没有啥,叔叔就称了四个西红柿。从供销社出来见一个老农眼巴巴的盯着西红柿,叔叔便随手拿两个给了他。阿姨说她当时有点不解,后来就问叔叔为啥这么大方舍得的时候,叔叔说他说受不了别人的那种目光,所以宁可自己少吃或者不吃……这个情节一下子让我记住了。我反思自己的差距,我会怎么做,我会给吗?或许我可能给一个。和二位老人的无私相比,我知道自己的所谓善良不在一个层面,差着格局呢!要知道,他们舍出一半的西红柿给陌生人的年代,是人们吃不饱的时候,是饥饿的年代,现在看这是个不算事儿的小事儿,却让我由衷佩服阿姨夫妇的襟怀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两位老人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军人妻子的分居生活和阿姨的要强的性格,让她吃了好多苦,自己带孩子做家务,还要不耽误学校工作,还要干出成绩,可以想象她付出了多少。</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阿姨年轻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叔叔年轻时,觉着眼熟,细一想有点儿像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窦文涛😄</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阿姨的四个孩子,随军后她们家经常是更多的孩子在他家,邻居出差了,战友住院了,同事遇到难事了都把孩子送到她们家。一个战友的孩子出生后奶水不够,阿姨觉着自己的孩子快一岁了,就用自己的奶水喂别人家的孩子,而且一喂就是几个月,直到那个小孩儿可以吃辅食……这种付出可不是一般的母亲和女人能做到的呀,我被阿姨的善良再一次感动。</p> <p class="ql-block">  早些年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这几张照片是2019年孩子带父母去广州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两位90多岁的老人,再去广州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他们住在一个不大的宾馆里,好多老人的朋友,战友,同事,学生甚至是他们的后人知道了消息,纷纷赶来要见老人一面,服务员以为客人是多重要的领导,摩的出租车也发现了宾馆外的赚钱机会来这儿等活儿……我们看到是大家来看老师,看老同事老校长,我们明白了老人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和大家对老人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去还书,说起了自己对阿姨的认识,叔叔无意中说了两句话,更让我看到了阿姨身上的善良无私不是一般人能及的。叔叔说:她这一辈子就爱帮人,从不计较得失。她给亲戚老乡买的治疗仪足有20台。叔叔家弟弟的孩子来沈阳上学,一直吃住在他们家,大学的学费也是他们管……我心想,叔叔还有这么小的弟弟,叔叔告诉我,他长弟弟18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老人走了。亲人朋友对老人的怀念,让我看到了老人的不平凡,其实,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留着自己的人生轨迹。</p> <p class="ql-block">两代曾经的军人</p> <p class="ql-block">  照片的题字让我纠结了好几天。候,是时间,是等候,是牵挂,是问候……夕阳候着黎明,播种候着收获。可这轮椅上的“候”总有一种隐隐的无奈与悲凉。</p><p class="ql-block"> 今天,白塔派出所的民警任铁斌从美篇里看到老人头发有些长,上了一宿夜班后骑着电动车赶过来给老人理发。他说,叔叔年轻时好帅,不能剃光头,他要给叔叔理个最好的发型,叔叔开心的笑了。我感动警察兄弟的细心和爱心,顺便留下了几个镜头。那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轮椅照片上的“候”,其实是对善良之心的等候,是对大爱情怀的等候,是对人世间温暖传承的等候……于是,这个美篇作品也定名为《秋之“候”》。</p><p class="ql-block"> 😄哈哈,好人铁斌,谢谢你,我的警察兄弟,你是来点题的呀!</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加上一段我的视频作业,是老人锻炼康复的几个小镜头。看看老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没有理由不努力做个好人。</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老照片都是从老人家的书上翻拍的,很不清晰,望谅解。</p>

老人

叔叔

阿姨

轮椅

孩子

照片

自己

善良

看到

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