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交流各地数学文化教学研究成果,探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11月4日,举办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坊前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线上会议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徐云鸿主任主持。徐主任以《深化数学文化教学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了阐述。徐主任由三个关键词展开:深化、数学文化、学生核心素养。其中深化主要包括: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深化数据);数学文化研究特色(深化方向)。总之,数学文化的教学要实现文化味、儿童味、生活味和数学味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进行的是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数学文化展示。郝志远老师《文以载道 春风化雨——奋进中的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于伟老师、盛男老师《漫步启智长廊 品味数学文化——校园数学文化长廊》,向我们展示了数学文化长廊,品数学文化,与数学名家对话。最是书香能致远,最是诗词动人心,充分挖掘学科文化,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都丽丽老师的数学文化课《扇形统计图》,由恩格尔系数导入,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是由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姜玉美老师执教的《分数除法》,以数学史“经分术”为文化主线重构学习,回溯历史,以史为鉴,明晰算法渊源。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了“颠倒相乘法”的来历,实现了算理相融,算法结合,使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植入知识结构中,形成文化静脉,培养了计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发展了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是烟台市芝罘区鲁峰小学李玉波老师的数学文化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李老师注重学情分析,设计探究作业,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体现了四种结合:数学与人文,数学与生活,数学与数学史,数学与科技。将数学文化很好的渗透在本课的每个环节,毫无违和感。教师带领学生寻因溯源,深度落实了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课是由烟台市芝罘区祥发小学张靖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张老师通过三颗珠子可以表示哪些数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反思,发现了整数,小数,分数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数进行了再次的认识与整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学习受益匪浅,收获满满!接下来就是我们慢慢消化吸收,学以致用。数学文化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落地生根?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当数学文化真正的渗入教材,进入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热爱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正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