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的分期

中国国宝文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明代青花的分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撰稿人:吴 锐</p> <p class="ql-block">明代青花瓷分期的研究意义较大,明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从早期洪武的青花承继了元代青花的艺术构成,到明代后期青花使用钴料的多样性;从官窑青花钴料各时期使用的独特性,到民间窑口使用钴料的多样性,呈现了明代青花分期的复杂性。分清明代的青花钴料各时期的使用,这对于明代青花瓷的断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要弄清楚明代各时期青花瓷,不但要对钴料的使用有着十分清晰的认知,还要在艺术绘画技法上、款识书法书写风格上,绘画题材上,青花发色的变化上,制胎配釉工艺的特征上等等,都是我们对明代青花瓷所必须掌握的,必须弄清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明代各时期青花瓷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准确的分期断代。</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就明代青花瓷,在分期方面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总结</p> <p class="ql-block">一,青花钴料的使用</p><p class="ql-block">在明代青花分期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弄清的第一关键问题,就是青花钴料,我们在前文中也提到过明代青花瓷的分期问题。那么,明代青花瓷在分期问题上有几个阶段呢?根据明代瓷器发色特征,主要是官窑器在钴料使用上,我们将其分为四个时期。</p> <p class="ql-block">1,永宣期</p><p class="ql-block">2,成弘期</p><p class="ql-block">3,嘉万期</p><p class="ql-block">4,天启、崇祯期</p><p class="ql-block">这四个时期决定了明代青花,各时期的特点和特征。通过青花的发色色泽、钴料的成份以及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十分明朗的将各时期的青花瓷器,弄清楚,搞明白。</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时期永宣期</p><p class="ql-block">要将永宣期青花瓷分清楚,特别是永宣时期青花的特点和特征,在青花的发色上一定要了解这一时期青花的发色特点,钴料的配制过程,钴料的成份,钴料在高温釉下的变化状态等都要了解清楚。更要了解永宣期青花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脉略,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早期的洪武期青花瓷有所了解。</p><p class="ql-block">洪武期青花瓷器是明代青花瓷的一个过渡时期,从出土的标本以及博物馆馆藏品说保存下来的资料看,青花的钴料一般都呈现灰蓝色,极少出现艳丽的蓝色。有些发色较有特点泛艳丽一些的,都被归纳进元代青花瓷了。其原因很简单,市场营运的因素,价格、价值观的错误导向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洪武青花瓷其烧造的青花瓷,总体来讲青花的发色较为灰暗,甚至有的发色呈黑蓝色。这部分产品体现了国产青花钴料的发色效果,这部分产品也代表了明代洪武期青花瓷的总体特征。</p><p class="ql-block">明代洪武期的青花瓷,烧造瓷器的时间应当在1369年开始,根据明代有关文献记载,洪武二年命处州、饶州烧造瓷器,可以很明确的给我们提示了明代洪武时期青花瓷器的确切烧造时间。再根据明代史典记载,洪武时期瓷器的生产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并有赏赐周边附属国进贡时赏赐数十万件记录,这也反应了洪武期青花瓷烧造的规模之巨。通过景德镇遗址考古的挖掘,洪武期青花瓷的烧造已经得到了实物的佐证。我们通过这些历史文献,也可还原洪武期青花瓷的烧造历史。</p><p class="ql-block"> 洪武统治时间一共31年,对于永宣瓷器的绘画工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洪武瓷器的烧造,我们也可以看出,元代青花瓷的绘画工艺对明代瓷器绘画工艺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青花的钴料使用上也有着过渡性的传承作用关系,一小部分大件器有苏料的成份,显示灰蓝中有黑色的锡斑现象;大部分产品为国产石子青料显得灰蓝。</p><p class="ql-block"> 在绘画的技法上,洪武青花瓷小件器如盘碗一类的采用一笔点画的手法,不拖泥带水,绘画生动,富有浓浓的田野生活气习。这让明代早期青花瓷在绘画艺术上更加接近民俗化,反映了农业生活的一个侧面。</p><p class="ql-block"> 大件器物如梅瓶、盖罐等,从器型上还具有元代的遗风,没有完全形成自已的风格特征。从绘画上仍采用元代的绘画技法,勾勒渲染与一笔点画同时使用。特别是在一些植物和人物、动物的构图上尤为突显。有些器物在分化时代时,往往会被划入元代这也是避免不了的。因此,洪武期青花瓷真正起到的作用是存续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1,永宣期青花瓷</p><p class="ql-block">永宣期青花瓷器,主要是讲永乐和宣德两个朝代,在青花的使用上体现出来的青花发色的特点。这两个时期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的来源于哪里呢?</p><p class="ql-block">要弄明白永宣期青花瓷,首先要了解永乐青花瓷器钴料的来源,据推测,永乐青花瓷的钴料来源,同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的关联;郑和下西洋第一次是: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受命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最远处到达古里,是现在的印度南部的一个地方。第二次和笫一次几乎重合,主要是送还一些各国使臣,促进各国文化及商业贸易交流。</p><p class="ql-block">第三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返回时间是永乐九年六月(1411年),船队途经30个国家或地区,最远处达到了位于波斯湾的忽鲁谟斯(现在的霍尔木兹,位于伊朗东南部)。</p><p class="ql-block"> 随船装满各类朝贡及交换的物品,装满四十八条大小船只。从回程装载的各类的物质中,我们也可以推测到,其中的货物一定会有受伊斯兰崇尚的钴蓝料,因为,三宝太监郑和为伊斯兰教徒,在他的心中对钴蓝的崇尚,一定不亚于对金银珠宝的喜爱。因此,在货物的交换中,他一定会将这种钴蓝料作为珍宝交换收购带回中国。这样也就促成了永乐青花瓷器的烧成,这也是钴蓝料的真实来源及时间。</p> <p class="ql-block">根据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的地区,我们可以推测永乐青花钴料一一苏麻沥青,它的来源地及来源的时间,应该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所到的地区一一伊朗。从而我们也可以推断,永乐官窑器使用的苏麻沥青料,使用的时间应该是永乐九年以后。</p><p class="ql-block"> 我们称永宣期青花为"苏麻沥青",为什么有这样的称谓呢? </p><p class="ql-block"> 我们称之为"苏麻沥青"料,为什么这样的称谓?这就同我们所在的地区发音有密切的关系:"苏麻沥青"、"苏尼勃青"、"苏勃尼青",都是语音不同造成的,在明代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语,各地区对外来语音读译不准,因此,出现了读音的差异;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这种青花钴料,读成"苏麻沥青"的最重要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宣德青花所用钴料其来源同永乐有什么关系呢?</p><p class="ql-block"> 宣德青花仍然继承了永乐使用的青花钴蓝料苏麻沥青,这也同郑和延续下西洋有一定关系,郑和于宣德五年(1430年)第七次下西洋,由于受到风寒,途中不幸病逝。所带船队于宣德八年1433年回到国内。这次航行最远处已到达了非洲东部,因此,可以推断这一次的航行,也是青花钴料(苏麻沥青)原料最后一批次的交易购入时间。</p> <p class="ql-block">宣德青花瓷官窑的青花钴料,完全继承了永乐晚期青花瓷的所用的苏麻沥青料,我们可以推测宣德青花瓷所用的苏麻沥青钴料,正是因为郑和下西洋的货物交易所带来的结果。我们从现存的具有一定记年的永乐和宣德时期青花瓷青花发色来看,其沉稳幽蓝淀青的发色,高雅而华美的呈色,体现了永宣青花的高贵典雅。这也正是它能够在历代的青花瓷器中独树一枝,给青花瓷的装饰带来了华美的艺术感染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