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云端,研讨进行时——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之“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专题研讨会

坊前小学厉彦艳

<p class="ql-block">  为了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与要求落到实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新课堂高效模式,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于11月4日举行了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数学全体教师们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山东省教科院教研室副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徐云鸿主持,徐主任以“深化数学文化教学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结合具体课例讲述了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呼吁我们对数学文化教学进行深度探索,揭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扇形统计图”是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新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通过扇形统计图这种展现数据的重要方法,从而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接着,姜玉美老师带来五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姜老师以运算的一致性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帮助学生逐渐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本质,同时充分利用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拓宽了思维,引领学生走向了采用通分法说明算理的通分之路。</p> <p class="ql-block">  李玉波老师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好少年”数学团队的老师就两方面做出简评:以“剪纸文化”为载体,突出概念本质,培养学生推理意识;以“数形结合”为支撑,抓住核心内涵,发展学生几何直观。</p> <p class="ql-block">  张靖老师执教的《数的再认识》以计数单位为主线,打通数的“隔断墙”,形成联系的、发展的、整体的眼光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数学史,理清数的来龙去脉,从整数到小数再到分数。带给我们教师如何将数学史引入教学,用数学文化浸润孩子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四节课之所以精彩,一方面, 实施了结构化教学。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整体的、体现数学学科本质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例如,《数的再认识》一节课,引导学生理解了整数、小数、分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另一方面, 全面融入数学文化。 四节课分别将数学史、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人文艺术适时融入课堂教学,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较高,有效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目标。</p>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主题活动部分,通过数学戏剧《数说袁隆平》《童心向党话长寿》以及萌娃小课堂《趣解“鸡兔同笼”》,以数学经典趣题、科学人物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文化世界,品味蕴含在数学中的探究精神,感受数学中的巧思妙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最后,本次培训会议由烟台海阳市教学研究室的刘云霞老师做最后的总结报告,她以“加强数学文化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从“回首”与“展望”两个大方面进行讲解。先是回顾了近几年烟台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最后刘老师从“深研课标”、“透析教材”、“直面课堂”三个方面做出展望。</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 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教师们将沿着新课标指明的方向和路径前行,将数学学科独特育人价值落地于学科实践中,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カ!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新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p>

数学

学生

教学

新课标

文化

课堂

教师

素养

分数

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