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在四师二中教研室的组织引领下,于11月4日晚八点,语文学科组乘新课标之风,破“零起点”之浪,开展“字从遇见你”——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的智慧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二中教师积极参与进本次教研活动中。</p> <p class="ql-block">小语组组长何老师,为我们讲解本次教研活动的重点内容。以新课标为基准,以多元教学方式展开识字教学,为教师们在教学中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思路。</p> <p class="ql-block">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核心性任务。如何运用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正确规范的汉字知识,让学生了解汉字构形的基本规律和文化内涵,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获得独立识字的能力,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教师们的积极参与,热烈探讨让本次教研氛围十分浓厚,参会教师都听得津津有味,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何老师本次讲座向我们明确了识字写字的要求,基本原则和策略,丁老师、刘羽等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向我们分享了她们在课堂中是如何进行识字教学的,让我们对识字课该如何教有了更好的把握了。</p> <p class="ql-block">蔡副校长也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何老师对课程标准真是了然于心,心中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所以讲起来侃侃而谈,从何老师的讲座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多年从教没有静下心来深入研究过我国的汉字文化,真是有愧于我的学生。今天和老师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同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我觉得何老师正是因为充满智慧的老师。在讲座中也更好的诠释了语文教学实践的背后要有理支撑。无论何老师教哪个学段都能总结出各种经典的方法和案例,为教学做铺垫。今天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汉字故事,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汉字结构,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汉字寓意,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文化。</p><p class="ql-block">何老师在讲座中时时处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印证了课程目标中的文化自信,让我们认同中华文化,让学生热爱我国的语言文字,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部编教材先从识字入手,同时何老师在讲座中还渗透着,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以及怎样落实课程标准,怎样把知识转化为素养。</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要继续研读课程标准,要读懂,要学透,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呈现课程标准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 最后,教育局教研室葛蓓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她讲到本次活动意义非凡,对于她本身而言也是一种学习与收获。并且认为识字教学离不开“趣”字,因为这能激发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这是非常重要且宝贵的。一字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识,一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识很多个字,所谓教无定法,我们不应该限制于陈旧的识字方法,而是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尝试创造出更多识字方法,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想法不要有所局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识”之有味,“字”有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识字课堂教学能力。小学语文组的教师定能乘风破浪,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教研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不断更新实效的识字课堂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文字:马雪</p><p class="ql-block">图片:马雪</p><p class="ql-block">审核:杨梦杰 何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