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收获的季节里,在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徐云鸿主任的带领下,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专题于11月4日8:30拉开帷幕。</span></p> 开幕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开幕式上,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徐云鸿主任和我们一起做了《深化数学文化教学研究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专题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徐主任围绕三个关键词:深化、数学文化、学生核心素养,深入浅出的介绍深化数学文化的依据以及如何深化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指出数学文化教学应该是文化味、儿童味、生活味、数学味和谐统一的,令人茅塞顿开。</span></p> 数学文化展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学校数学文化展示环节,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用两段视频带领我们分别领略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校园浓厚的数学气息。从数学与生活到数学与科技,从数学历史的发展到计算工具的追根溯源,从数学小故事到趣味数学题,从数独游戏到韩信分油,从九连环到魔方,从思维导图到数学小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芝罘区文化路小学用行动将数学文化带进了课堂,带进了校园,更带进了学生心里。让数学文化不再是一个词语,而是孩子们能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感受到的真实存在。</span></p> 课堂教学展示与评析 《扇形统计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观摩了都丽丽老师执教的扇形统计图,都老师真正做到了数学文化教字,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扇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知识后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最后一个内容。都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生活、数学史等融入扇形统计图的研究过程。整节课洋溢着探索的快乐,充分展现了统计的无穷魅力。</span></p> 简析《扇形统计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烟台市芝罘区珠玑小学孙玉红老师对《扇形统计图》进行的简要分析—“注重数学文化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数学文化发挥独特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数学文化浸润课堂全过程,引领学生自主进入深度学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数学文化助力关键能力培养,真正发展学生核心素</span></p> 《分数除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的难点,其除数为分数的除法算理也是小学阶段公认的难以理解的内容;本节课姜老师以运算的一致性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帮助学生逐渐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本质;同时充分利用了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将该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路径,拓宽了思维,引领学生走上了通过通分法来说明算理的探究之路,堪称精妙!也为我们打开了分数除法教学研究的另一扇窗。</span></p> 简析《分数除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孙老师从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两个纬度点评了姜老师的课堂案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以运算的一致性为知识主线沟通算理,促进算理融通;2022年版新课标强调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而分数除法这节课是借助三次螺旋上升的探究活动为知识主线沟通算理,促进算理融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是以数学史为文化主线重构学习,助力“理”“法”相融,本节课姜老师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借鉴历史,以及分数为暗线,以探究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脉络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宽了思维,发展了核心素养。总之,本节课利用数学史料,重构学习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了颠倒相乘法的来历,实现了算理融通,算法融合,使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植入知识结构中形成文化静脉,培养了计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发展了核心素养。</span></p>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来自烟台市芝罘区鲁峰小学的李玉波老师带来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节课的讲解。</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李老师从精美绝伦的剪纸导入,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还顺利地引入了这一节课的内容,公倍数。接着,李老师讲提出了将剪纸作品放到正方形纸板上,那么正方形纸板可以是什么样的边长的问题,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研究出了公倍数,并且从中找到了最小公倍数。认识最小公倍数之后,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一起研究如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且与最大公因数联系起来。最后,还通过一段视频介绍了最小公倍数的历史渊源,丰富了数学文化,增强了学生的认识。</span></p> 简析《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烟台市芝罘区”好少年”数学团队的孙玮玮、于庆洋、周凯、李文秀老师对李玉波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名为“寻根溯源 深度理解核心概念”的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首先,他们从这节课以剪纸文化为载体,突出概念本质,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入手,说明了李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两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发现了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可以更深的理解知识点,抓住本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然后,几位老师从以数形结合为支撑,抓住核心内涵,发展学生几何直观方面,介绍了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在象限图中展示了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区别与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总之,数学的学习不应该是死板的,而应该与数学文化相结合,在主动探究中体会知识的内涵,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span></p> 《数的再认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张靖老师的《数的再认识》这节课,依托“计数单位”打通了小学数系的隔断墙,引导学生理解了整数、小数、分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同时,整节课借助大量图片资料全面融入了数学文化。张老师的课堂注重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养成积极探索数学奥秘的优秀品格,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有数学文化!</span></p> 简析《数的再认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芝罘区“好少年”数学团队的孙庆东、杨攀、贺丽丽、王艳莉四位老师对张靖老师的数学文化课《数的再认识》做简要评析。孙庆东老师指出孙老师的课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大概念,感受数学的特殊魅力,培养学生继续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接着,其他三位老师也发表自己的看法。贺丽丽老师从以计数单位为主线,打通数的一致性的角度评析;王艳莉老师从数学史,文化史的角度评析;杨攀老师从如何探本求源,感悟计数单位的统领作用的角度评析。</span></p> 数学文化主题活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袁隆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这个梦想,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个高尚、伟岸的人的胸怀。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红色基因的国度,我们会在缅怀中传承,让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如星星火炬,耀眼且引人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数学萌娃小讲堂《趣解“鸡兔同笼”》展示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解法,一年级用实物演示法,二年级用画图法和列举法,四年级用吹哨抬腿法,五年级用方程法。</span></p> 专题报告 理性与感性有机融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烟台市芝罘区教研中心的于玲老师,她强调将数学的理性之美和感性之美结合起来,将数学传递给孩子们。她汇报了数学文化是什么,数学文化的类型以及数学文化的作用,数学文化的应用水平。她主要讲解了如何应用数学文化。告诉老师不仅仅只是讲解数学知识点,在课堂中还要穿插数学文化,例如,在学习如何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孩子古人是如何解决的,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p> 提升文化品味 彰显数学魅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接下来是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的杨勇老师分享的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数学文化越来越重要,在立德树人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能够做好数学文化对,杨勇老师及其团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 、学习赋能,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建设一支高文化素养的教育团队是必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 老师们需要沉下心来阅读专业书籍 静下心来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抓主题教研,重主题研讨,每周集体教研时间,对教材中关于数学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3.请进来指导,引领促提升 。邀请大学教授到学校进行讲座,引导教师理解和领会数学文化的内涵和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4.走出去学习,带回来真经,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学习经验全校推广。</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 、环境助力 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设立数学文化主题长廊 数学益智空间站等活动增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 、立足课堂 深耕细作数学文化主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价值,将数学文化与教学目标结合,探究过程与数学史对应 还原知识产生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开展数学文化主题活动,比如举办数学文化节,数学益智比赛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3.编制数学文化期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4.编写校本课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通过这一些列的研究与实践,老师们改变了让学生只看到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看到数学内在美的教学模式,探索到了把数学文化融入到教学的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span></p> 以纸为媒 构建跨界大课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芝罘区鲁峰小学的李玉波老师进行了”以纸为媒,构建跨界大课堂”的专题报告。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鲁峰小学纸教学的课程构建与实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基于成长 与纸结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纸教学”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纸为媒介和活动对象,以与纸相关的活动串联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基于课程 以纸为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鲁峰小学通过纸阅教学、纸绘数学、纸折数学、纸剪数学几种活动,将“纸教学”融入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李老师介绍了几种学校设计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有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三、智慧成长 与纸为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鲁峰小学举行了多种多样的与纸相关的展示活动,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丰富了视野,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四、跨界融合 以纸为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纸教学突破以书本为主的学习方式,打破学科壁垒,结合多种学科,实现融合教学。</span></p> 大会总结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最后,烟台市海阳市教研室的刘云霞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总结的题目为“加强数学文化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具体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回首:梳理研究历程,成绩点点滴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烟台市数学教研组这些年深耕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教学研究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在多次省数学教学交流中进行了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二、展望:建立数学文化,发展核心素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数学文化要发展核心素养,首先要理清两个问题。第一是什么是数学文化,第二是数学知识、数学文化、核心素养的关系。理清了这两个问题我们还要深研课标,透析教材,直面课堂,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数学文化完整,科学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它可以改变以往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将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升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当深入研究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当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