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藏族是青海省的主要少数民族,青海也是藏族的又一处聚居地。2022年7月下旬,我们驱车数千公里,半个月里跑遍了青海的各个藏族自治州,领略了青海藏区的风情风貌。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与藏族藏地藏区有关的知识。</p> 说到藏区,我以前认为就是西藏,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藏族聚居的藏区,或者叫藏地,远不止西藏,还包括青海和川西、甘南以及云南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可以分为卫藏、康藏和安多这三块各有特色的地域,并且都有自己的藏族方言。 <p class="ql-block"> 第一块是卫藏,大体范围就是西藏,是藏传佛教的中心和主要地区,以拉萨的布达拉宫、大小昭寺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等宗教圣地为代表。卫藏本身又分前藏、后藏、阿里三部分。“卫”是前藏,“藏”是后藏,前后两藏合称“卫藏”,并不是守卫西藏的意思。</p> 第二块是康藏,主要是在川西,也包括西藏的昌都地区和云南的迪庆州、青海与四川接壤的玉树州等。康藏地区的藏民被称为“康巴”,无论男女都长得高大健美。尤其是康巴汉子,个个都显得那样地彪悍神勇。你看在塔公草原与我们攀谈的这位康巴汉子,果然是身材魁梧名不虚传。 <p class="ql-block"> 第三块是安多,包括青海的大部分藏区,也包括川西阿坝州的北部和甘南地区等。它不像卫藏康藏那样是雪山高耸的雪域高原,而到处是蓝天高高白云飘飘牛羊四散逛游的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去的主要是青海的安多藏区,也去了属于康藏的青海玉树州,走过与玉树交界的四川西部阿坝、甘孜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藏区的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安多还是康藏,寺庙修得一是多二是好,每一座都金碧辉煌。</p> 像同仁县的郭麻日寺,是藏区乡村的佛寺,主殿是佛塔的造型,一圈九个小塔围绕着中间的主塔。<br> <p class="ql-block"> 从上到下共有七层,每一层都是用黄金宝石镶嵌。</p> 繁复的花纹,耀眼的色彩,把寺庙装点地富丽堂皇美不胜收,堪称漂亮的艺术品。 离这里不远的吞吾寺,有一排八座佛塔,金顶之下是座座白色的塔身,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无比圣洁。 <p class="ql-block"> 进到寺庙就让人感到这里是佛门净土,要谨言慎行不得造次。</p> <p class="ql-block"> 吞吾寺的油漆很新,可能是刚涂饰不久。</p> <p class="ql-block"> 彩绘色泽鲜明,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宗教人物的种种神态。</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不知故事情节加之来去匆匆,</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未能细细地观赏。</p> 倒是藏胞来这里转经,赭衣红柱,金色转筒, 与步履矫健的人群,一道形成藏族民俗特有的风景图画。 这个寺庙里有一尊三面立佛,身材健硕,面容慈祥,浑身金光灿烂, 高高在上地立在殿堂顶,俯视着人间的芸芸众生。 <p class="ql-block"> 在殿堂边的花丛中摆放着一尊白佛,蓝头发细眉毛高鼻梁,一双丹凤眼炯炯有神。</p> 最南边有座佛塔,描金绘彩地画出许多佛像,在金顶下也描着一双大眼睛,眉毛弯弯好像是女性的。 同仁县城里的隆务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建成已有700多年。 <p class="ql-block"> 整个寺庙占地千亩,有殿堂8000间,住过很多高僧,从元至清历代封建王朝屡次册封。</p> 在藏胞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甚至有人冲着庙门膜拜顶礼。 在隆务寺对面广场上,有座盘腿打坐的佛像,也是三面佛,也是金色的,天不亮藏胞就在此叩拜,行五体投地的大礼。 广场上有一群鸽子,每日由年青的喇嘛投食,笔者拍下这一镜头,拍照的场景被青年喇嘛看在眼里。 临走时那喇嘛来到车前,客气地提出要看照片,他的汉语似乎不太流利,但交流中态度和缓有些谦恭,不由地让人尊敬。 在玉树州治多县的深山里,有座贡萨寺。<br> 贡萨寺里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宗喀巴的佛像,介绍牌说是世界之最。<br> 宗喀巴的名字如雷贯耳,对藏传佛教仅知道点皮毛知识的我早就听说过,西藏、内蒙和北京的雍和宫等不少寺庙中也能看见宗喀巴的佛像,他被藏族僧众尊称为第二佛陀。他头戴黄色桃形僧帽,因之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又被称为“黄教”。 从资料中得知庙里的宗喀巴佛像高35.32米,创世界之最,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这里的宗喀巴佛像是很难见到的,因为深深锁在殿堂里。 守护殿堂的喇嘛听说我们是从远方来,特地打开门锁,推开厚重的殿门,领着我们瞻仰,但不准拍照。里面的塑像用玻璃罩保护着,我们神情肃穆但因为无知而一脸懵懂地浏览一圈就退了出来。 可以看出那喇嘛对我们有些失望。地处深山来客不多,好不容易来了些却是对藏传佛教一窍不通的外行,他怎能不失望? 失望的还有一位,是位对贡萨寺很有知识的青年喇嘛,攀谈起来感觉他受过高等教育。 我们往外走他向里进,碰面打招呼就邀请我们进去,要详说贡萨寺的历史和宗喀巴的事迹。因时间关系也因为不懂,我们就一再推辞。 <p class="ql-block"> 他并不气馁,跟着向外走,一边走一边说,直到我们上车,还与领队交换了微信,其执着精神令人赞佩。</p> 玉树州的州政府所在地叫结古镇,结古镇有座结古寺,建在山上。 结古寺的寺庙和僧舍,占满了整个的山头山坡。 我们到时太阳落山已是黄昏,<br> 寺庙的建筑映射着夕阳, 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放眼四周望去, 满目都是灿烂金光, 佛家的尊贵和荣耀, 在这闪烁的金光中显露无遗。 也许是“下班”了,两位资深喇嘛高兴地走过来, 也很高兴地与拍客合影。<br>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寺庙在青海藏区还有很多,</p> 一路走来处处可以见到, <p class="ql-block"> 不是金顶红墙的佛殿,就是洁白的佛塔,</p> 成为藏区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寺庙多被评定为国家级或是省级、地市级、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藏胞普遍坚信藏传佛教,其宗教信仰叫人感动。 可以说,藏传佛教已融入他们生活的世界,成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晨起的第一件事,内地百姓是洒扫庭除, 藏区的藏胞则为转经与朝拜。 我们曾早上不到五点就爬起来,赶到玉树结古镇的转经场地,看到那里的人群已如潮水般地疾疾转走。 转经具体方式,最多的是挨个推动一长溜经筒转动,<br> 也有的是绕着佛像或者寺庙转圈。 不论转经筒还是绕寺庙,都要从左往右顺着时针转动,不能转反了。<br> 虔诚的转经人右手举着法器,左手数着念珠, 嘴里念念有词地默诵经文,旁若无人大步流星。 在隆务寺的南墙外,长约一两里地的地方全是转经廊, 西南角还有数处专门的转经殿, 有“忏罪经轮”“不空金刚轮”“药师经轮”“六字真言轮”“甘珠尔经轮”“解脱经轮”等殿堂, 一座殿堂一个转筒,每个转筒经过常年累月的转动, 摩挲地澄明瓦亮黄橙橙的。 藏民或单独或三两成群,逢殿就进,逐个转动硕大的经筒。 有的是转上一圈就走,也有的要转好几圈。<br> <p class="ql-block"> 到过藏区的人都曾见识过藏民的磕长头。</p> <p class="ql-block"> 这不是一般的下跪磕头,也不是行个跪拜礼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 而是要真正做到“五体投地”,即每一个磕长头都要做到双膝、两手、额头五个点着地。</p> 做的时候双膝跪下,身体前仆,两手前伸,额头点地,如此这般地接连做下去。 <p class="ql-block"> 磕长头可以是固定地点的,在佛像前、寺庙旁或一定的场合重复地进行。</p> 也可以是沿着转经的路线,磕一次头前进一步,前进的距离就是五体投地的长度。 藏胞说这种五体投地的磕长头,一生至少要做10万次。 在与玉树接壤的四川甘孜石渠县,离县城几十公里处, 有处列入吉尼斯纪录的世界上最长的巴格嘛尼石经墙。 石经墙也叫玛尼墙,是用一块块刻有经文的石板整整齐齐地堆砌的, 传说是300多年前一位名叫“巴格”的喇嘛在此放下第一块刻经石板,以后的信众纷纷效仿,石板越堆越多,日积月累,终于堆成长1.6公里,高3米,厚2-3米石经墙。 这样的石经墙在石渠通往色须寺的路边也有一处,只是规模略小,来朝拜的人也不多。 青海藏区不像康藏卫藏那样到处是皑皑雪峰的崇山峻岭,绕着青海湖多为广阔的草场。<br> 藏民多是以放牧为业,也有种植青稞的农业。<br> 就我们的旅途所见,放牧者以牦牛见多, 也有羊群和牛群。 牦牛产业正成为青海牧业的主打产品,在省会西宁的大街小巷到处有卖牦牛肉干的。买来品尝感觉味道不错,咸甜适口,肉质嫩不塞牙,没想到牦牛肉竟这么可口,这么容易咬嚼,是很富藏族特点的地方小吃。当然,牦牛浑身是宝,经济价值还有很多,不仅仅是牦牛肉干。 赛马是藏民喜爱的体育活动,在玛沁县的一个乡,我们不期而遇地碰上一场。 藏族牧民牵出自家的高头大马, 来到赛场上扬鞭奔跑一较高低。 骑手都是年轻的小伙子, 鞭策着骏马拼命向前,你追我撵谁也不甘落后, 马蹄所踏之处尘土飞溅烟尘四起, 看比赛的观众欢呼阵阵,替骑手和马匹加油。 一圈跑完,决出胜负,藏胞纷纷给获得名次的骏马献上哈达,那哈达献了一条又一条,从马脖子到马身都盖满了,有人干脆就在马的额头别上百元大钞,把那骑手乐得合不拢嘴。 藏族在近1400年前为“吐蕃”,唐王朝时曾万里迢迢地送文成公主与吐蕃的松赞干布结亲,松赞干布也东出拉萨,远赴千里之遥的青海果洛州玛多县的柏海迎亲。 传说文成公主走到青海的日月山时,回望家乡泪流满面,流下的眼泪使本向东流的河水改为向西,流进青海湖。 她流泪的地方成为“倒淌河”,现在是青海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镇中心立有文成公主的塑像,塑像的她两手合十面向东方,遥望中土依依不舍。文成公主是山东济宁任城人,娘家姓李,嫁到吐蕃后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为汉藏交流做出很大贡献,唐朝诗人说“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藏族是祖国的56个民族之一,藏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祖国的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成团。刚到西宁那天午餐时,对面餐厅在举办婚礼,一对藏族新人喜结良缘,大屏幕上放映着新人的影像,身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的藏族新郎拥抱着美丽的藏族新娘,此情此景正是祖国民族团结的象征。 <p class="ql-block"> (2022.1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