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span><b style="font-size:15px;">、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为欧洲现代文明奠定了牢固的政治与物质基础。</b><span style="font-size:15px;"> 若干年前王岐山当总理时向政府官员推荐过《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一书,单位为员工们团购因而跟风读过,这本写于160年前的文字被官方评价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必读书”,当时只是粗略翻看,颇有些不知所以,今天与欧洲史一起读来,其内涵意义便多少有了些许新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我看来,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是那张著名的油画《攻克巴士底狱》,或者雨果笔下巴黎街头的巷战与悲惨的底层百姓、以及被推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延续十几年的法国大革命的最大成果是:“终结皇权、提倡人权”。然而这一革命付出的代价巨大,长达几十年的动乱、革命党与保守派的内战(雨果作品“九三年”描述即是),是经济的凋敝与低谷。革命摧毁了一切旧秩序、旧制度,但就是这摧毁一切的大革命,积极蕴育并为欧洲人建立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1789年8月新成立的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界定了一个民主社会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重点倡导“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智能建立在公益的基础上”。人权和公民权被概括为“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并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格言,深深的影响到整个欧洲世界,成为整个欧洲政治文化坚定信奉的社会准则延续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都曾迷恋于法国作家雨果笔下那些闪耀着美好人性光芒的人物形象,冉阿让、芳婷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吉普赛女郎,他们在乱世之中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其中散发着人性之美超越了普通人的认知,也超越了时代与国界;法国大革命倡导的人的平等、人性至高无上价值等通过许多这样的文学作品影响到了全世界。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进入十九世纪,受到大革命启蒙之后的西欧各国,理性与信念战胜了狂热与偏见,公民国家与公民社会受到普遍推崇,公民权和选举权逐渐扩大,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不断深入到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后几十年,终结封建制度,废除皇权外,法国还废除了奴隶制,受启蒙思想影响,欧洲各国的殖民主义开始分崩离析,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 殖民地纷纷解体。这些欧洲强国失去了在美洲的大半领地,世界版图为之改变。虽然欧洲各国失去了许多领土,却没有使欧洲衰落,相反,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推动了欧洲发展,提高了它的创造力和活力、开拓冒险精神以及和平解决内部公民问题的能力,也为欧洲积累了工业革命爆发的各种要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后,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使欧洲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垄断了世界钢铁、蒸汽机和纺织机的生产;德国完成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之后工业革命实现了奇迹般的大跨越;法国、美国紧随其后,大工业的出现是商品交换迅速扩大,世界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蜕变。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几乎发生在同一时代同一区域,从物质到精神,所谓现代文明就这样诞生了,科学化、工业化和民主化从此成为“世界大势”和“世界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两个革命的结果,彻底改变了欧洲和整个世界,一些诞生于欧洲的有影响力的思想已经传遍世界各地,包括马克思的共产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期,中国正处在乾隆晚期,游离于世界发展变化之外,乾隆皇帝始终认为中国乃“中央”王国,其他的国家皆属于远离文化中心的化外之邦,对世界变化与进步一概拒绝了解。当时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较为频繁,但清朝始终无意捍卫华人在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权益,满足于自给自足,更不愿意与西方列国进行所谓的正常贸易往来。大清内部各地战事频乱,宦官当道,官僚体系与人民道德操守的陷入黑暗的隧道。彼时西方思想启蒙风起云涌之时,中国却万马齐黯,文字成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欧洲生机勃勃的发展与大清死气沉沉的机制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中国近代史令人费解的一幕,当时中国有着高水准的技艺和资源,有自己的优势产业(瓷器、丝绸、棉布),</span><u style="font-size:15px;">“这些乡镇工业产品仍保持着一种黄昏前的质量优势”(黄仁宇语</u><span style="font-size:15px;">),足以在工业革命史上形成一个突破,但没有,当时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生活而不是发展贸易,几乎没有原始资本积累,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产业与投资,整个国家靠自我平衡、内循环维持着4亿人口低水平的生活状态。西方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迅速崛起,中国在封建主义的泥潭中急速衰落,被西方觊觎并侵入已是必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四、碰撞催生革命,开放方显进步——被动应对的洋务运动</b><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1年是洋务运动160年,《三联生活周刊》为此出了一期专刊。中学时期课本里的这段晚清中国历史,充满了我所不能理解的概念,现在想来,以十几岁孩子的见识,哪能理清100多年前中国的历史! 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融入全球化进程,国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如今再学习这段历史,它蕴含的深度和事件的密集性令人无限感慨。那便是,以西方为核心的全球化目标及贸易手段,正在通过船坚利炮轰开一个拥有巨大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古老而封闭的国家,中国的纳入是历史的必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60年前,同期是西方工业革命的爆发期,晚清的中国,尚处于耕地靠牛、点灯靠油的低端农业社会,朝廷拒绝外国贸易交往与规则,实施闭关锁国,社会严重失序。历经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来自西方的冲突碰撞,则越来越猛烈,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以及其后带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迅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尤其是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这个曾经古老灿烂的文明被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彻底打败,备受屈辱。背后西方国家的动机十分清晰:</span><u style="font-size:15px;">“资本,还是资本,一想到要跟一个有四亿人口的大国进行贸易,英国人好像都疯了”(史景迁)</u><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也是160年前,清朝廷爆发了一场辛酉革命,权力暂时让渡到了一群年轻人手里,他们意识到“</span><u style="font-size:15px;">外夷破门而入固然是奇耻大辱,但也未尝不是一种刺激</u><span style="font-size:15px;">”,鸦片战争也让晚清的官员们见证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威力。在内驱与外力作用下,以各省督抚为首的杰出群体应运而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批主要由汉族督抚形成的一股领导力量,为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目标也很清晰:“始则</span><u style="font-size:15px;">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架而其上”(</u><span style="font-size:15px;">冯桂芬),这场晚于西方工业革命100年的洋务运动在实业、教育、外交三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包括设立安庆军械厂,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局,福州船政局,尤其是“汉阳造”的毛瑟抢,福州船政局生产的第一批蒸汽船和第一批飞机,战舰,都竭力呈现出大清意图强军兴国的努力;开设同文馆,教授西学课程,翻译西方文献,也培养了许多外交人才和思想领域主张改革开放的知识分子。成立近代海军,1877年中国首批派出海军留学生前往英国,归国后统领北洋水师;派去法国、德国的学院学习洋枪和机械执照技术;1872年至1875年供游四批120名幼童前往美国留学,归国后均成为中国现代化启动时期的精英骨干。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事外交的“总理衙门”和上海海关税务司,此为清朝官僚体系中最富有意义的改革事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些地方大员时而齐心协力、时而各自为政,积极构筑新的体制,为大清国注入了新的使命感。在国政近乎崩塌的背景下,取得了阶段性的傲人成绩。洋务运动三十年,中国工业革命终于起步,电力、矿业、铁路、纺织机、西式医院以及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国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均发生巨变,呈现了改革者们设想的近代国家的初端。 同期,上海、天津、宁波、青岛、厦门、大连、汉口等开埠城市陆续接纳了来自欧洲的投资、贸易公司、银行和邮局,西式华丽建筑、还有教会医院,电灯电话电报等工业革命的产物登陆部分中产阶级家庭,开启了城市化进程……尽管这样的进程比西方晚了100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洋务运动完全是在农业基础和传统专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改革,没有稳定的现实基础,清朝政府核心动机依然是维持八旗贵族和官僚统治的既得利益。因而绝无借经济发展进行社会全面改革之意,先进的设备因为落后的管理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官办及官商合办企业无一例外的走向失败。1895年的甲午战争重创了晚清的军事力量,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的光明与希望至此黯然终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关条约》之后,中国在被迫对西方敞开大门,进入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外资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在外力的逼迫下,挣扎于于农业传统的沉重羁绊,缓慢而艰难的迈出工业化脚步。 1896年李鸿章访美,已经开始享用工业化成果的美国令李大臣黯然神伤,中国已被世界远远抛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洋务运动过去100年后,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名义又一次打开了国门,来自西方的机器设备、资金、技术和观念等源源不断地涌向中国,招商引资、中外合资、市场经济、价格策略、超级市场、超级工厂、出国留学等密集而至,以西方名字命名的建筑和楼宇遍布全国,更包括西方的艺术文化和生活方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这一波的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家借外资、技术和市场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力国貌彻底改变,并得以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用30 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200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史,是国家大踏步走向改革开放,拥抱世界的必然结果。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进入二十一世纪的2022年,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发展、吸纳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仍呈现着旺盛的势头。在电视片《致敬新时代》中,江西景德镇陶溪川小镇,古老传统的陶瓷业迎来了适应世界市场需求的变革,传统陶瓷文化与新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艺人汇聚在这里交流、研讨、买卖,博物馆、展览馆、生产研发串起一道有特色的产业链,贸易与艺术并行不悖,古老的中国陶瓷业在新世纪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回首,从晚清的洋务运动到共和国中国的改革开放,近现代中国走了一段曲折而艰难的道路,但无论怎样,中国文明的转型和融入世界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也无法逆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2.10月写于封控期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