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浸润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莒南一小 王雪丽

<p class="ql-block">  停课不停学,我们的学习也不止。为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2年11月4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了小数数学“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的主题是“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针对本次活动省教科院徐云鸿老师以深化数学文化教学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交流为主题进行交流,提到了三个关键词:深化、数学文化、学生核心素养。依据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进行深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情景设计和问题提问,帮助学生了解和领域中华民族独有的数学智慧。数学文化要以教材为“主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讲数学文化全面融入课程教学中。让数学文化教学有文化味、儿童味、数学味、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感受学校中文以载道,春风化雨般的数学文化,走进数学文化长廊,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车轮为什么会是圆的,让我们溯本求源一起去看一看数学史的发展过程,一起感受一下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三节精彩的数学文化展示课。首先是都丽丽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扇形统计图》这一课,从探究如何表示恩格尔系数入手,在线段、长方形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让学生发现不足,从而探究出哪种图形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更直观。恩格尔系数贯穿整节课,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尤其是通过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来判断土鸡蛋的营养价值是否高于普通鸡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统计有什么用呢?二战中的统计小故事会给你答案,让统计更好的为生活服务。</p> <p class="ql-block">  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姜玉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数学文化课《分数除法》。从生活问题入手2米里面有多少个1/4米呢,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步步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画图法、转换单位法和分数转化成小数法都可以解决,但在解决其他分数除法时却存在着局限性,引发冲突从而探究新的求分数除法的方法。同时在对比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和分数除法中让学生明白都是计数单位进行相除。姜老师借鉴历史,利用通分法让学生探索“颠倒相乘法”,以经分术为暗线,以探究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脉络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来自烟台市芝罘区鲁峰小学李玉波老师带来的数学文化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李老师将剪纸艺术融入课堂,以把长方形作品横铺拼成正方形展板为问题驱动,让学生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同时利用数学史增长学生的见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热情和品格。</p> <p class="ql-block">  下午会议开始,第一节是 张清老师带来的数学文化课《数的认识》。课堂伊始老师以三颗珠子可以表示哪些数作为问题驱动,让学生快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数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好少年”数学团队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简析。</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数学戏剧《数说袁隆平》、《童心向党话长寿》</p> <p class="ql-block">数学萌娃小课堂《趣解“鸡兔同笼”》</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板块是专题报告。第一位做报告的是于铃老师《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感受数学的至真至美》。于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有什么用?怎样运数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杨勇老师《提升文化品位 彰显数学魅力》</p> <p class="ql-block">李玉波老师带来的精彩报告《以纸为媒 构建跨界大课堂》。你知道纸数学中的“纸”“知”“指”“智”是什么吗?</p> <p class="ql-block">最后,刘云霞老师从回首、展望两个大方面进行交流</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新课堂和数学文化也有了新的理解。同时,面对新的要求——学好、吃透新课标并落实到课堂中,打造培智育人的精品课堂,是我们每位老师需要努力的方向。新课标,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也一定会遵循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p>

数学

学生

新课标

文化

课堂

老师

探究

除法

素养

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