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疃中小】“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

莒南县文疃镇中心小学

<p class="ql-block">为了贯穿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与要求,探讨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2022年11月4日,文疃镇中心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数学文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开始,山东省教科院徐云鸿院士为我们带来关于“深化数学文化教学研究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专题报告。</p> <p class="ql-block">  报告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数学文化:</p><p class="ql-block">一、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p><p class="ql-block">二、数学文化研究的特色与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跟着视频进入了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步入文小,生机勃勃,儒雅内秀,整洁清新,紫藤掩映的金光大道,走出文小师生最美的自信,国学长廊引领师生诵读中华经典,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人生四季,祥和相伴,文化的元素在校园里无处不在,知鱼之乐,从游制欢,文化的魅力传承至今。一楼的红色党史长廊,二楼的数学文化长廊,三楼的诗意长廊,四楼创客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  上午场,我们听课三节老师带来的优质课,自己专家对本节课的观评。</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都丽丽老师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都老师的教学设计,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生活融入到扇形统计图中。整节课洋溢着探索的快乐,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  孙玉红老师对都丽丽老师的《扇形统计图》进行了简评。</p><p class="ql-block">孙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点评:</p><p class="ql-block">一、数学文化发挥独特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p><p class="ql-block">二、数学文化浸润课堂全过程,引领学生自主进入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三、数学文化助力关键能力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接着是姜玉美老师带来的五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本节课,姜老师用运算的一致性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帮助学生逐渐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本质,同时充分利用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拓宽了思维,引领学生走向了采用通分法说明算理的通分之路。</p> <p class="ql-block">  孙双喜老师就姜老师这节课,从:</p><p class="ql-block">1.以“运算的一致性”为知识主线沟通算理,促进算理融通</p><p class="ql-block">2、以“经分术”为文化主线重构学习,助力“理”“法”相融</p><p class="ql-block">两个方面进行了点评。</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李玉波老师带来的四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李玉波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将新知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自然数系。</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芝罘区“好少年”数学团队的四位老师从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以“剪纸文化”为载体,突出概念本质,培养学生推理意识</p><p class="ql-block">二、以“数形结合”为支撑,抓住核心内涵,发展学生几何直观</p><p class="ql-block">对李老师的课进行了全方位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是张靖老师带来的五年级下册《数的再认识》,这节课张老师充分利用了数学自身的魅力,组织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概念,引领学生认识整数、分数、小数的再次认识。整节课以计数单位为核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认识整数、分数、小数。</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芝罘区“好少年”数学团队的四位老师从三个方面:1.以计数单位为主线,打通数的一致性,2.适时引入数学史,厘清数的来龙去脉,3.探本求源,感悟计数单位的统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  于玲老师从:一、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教育内涵,二、数学文化有什么用—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三、怎样运用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三个方面来阐述理性和感性有机融合,感受数学的至真至美。</p> <p class="ql-block">  杨勇、李玉波、刘云霞三位老师发表了自己对数学文化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本次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呈现了生动的课堂,听到了精彩的点评,老师们受益良多,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在不断地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从而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理念,探索新教法、新学法,不断创新,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讨活动虽然接近尾声,然而我们为数学教学实践的脚步永不停止。相信,在追寻新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欣赏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p>

数学

文化

老师

学生

教学

公倍数

素养

算理

长廊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