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分享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根本是安心,安生静、静生慧,而智慧是生命的能量。只要让心安定下来了,孩子们就能轻易进入老师们、家长们希望的学习状态。这个时候,想学习不好都难。</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教室里,保持安静。大家能营造一种安静的学习氛围;在楼道里,保持安静,则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素质;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大声讲话,不嚷,不喊,不闹,不跳。则彰显一个人的高品位,高修养。</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大家也一起教育孩子,让孩子们牢记两个“一”:</p><p class="ql-block"> 一颗安静的心,</p><p class="ql-block"> 一个思考的脑。</p> 升旗仪式 <p class="ql-block"> 庄严的国歌响起,在肃立旗杆下,将五星红旗高高扬起,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冉冉升起。国旗下,小朋友们有序的排成一排,高唱国歌注目凝望,每一张脸庞上都写满了自信和激动。当五星红旗到达最高点随风飘扬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一阵孩子们的欢呼声,大家看着国旗默默为祖国母亲献上生日祝福,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p> 升旗手入场 国旗下演讲 为祖国献礼 <p class="ql-block"> 2020--2022年是不平凡,一场又一场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团结,更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和感恩,珍惜当下,感恩所有。升旗仪式,更增强了小朋友们对祖国的爱国热情、凝聚力以及民族自豪感。</p> 颁奖仪式 <p class="ql-block"> “绘本相伴 为爱发声”,阅读的魔力就像浓雾中的指引灯,虽然微小,但聚集之后能够指引方向。它也像烛光,虽然微弱,但回拢之后能够温暖心灵。更像春土里的种子,虽然渺小,但汇聚之后能够破土而出。</p> 入园小礼仪 <p class="ql-block"> 一日之计在于晨,暖暖的阳光,甜甜的问候,开启一天快乐的旅程。小礼仪们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戴上红色的“现代双语附属幼儿园"绶带,在送上甜甜微笑的同时,还主动向小朋友问好,小礼仪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展示了“讲文明、懂礼貌”,多一点仪式感,让某些时刻变得美好和难忘。一条条绶带代表着一份份责任和使命,一条条绶带传递着一份份幸福与快乐。</p> 幼小衔接好书推荐 <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孩子们走过了稚嫩懵懂的小班,期待绽放的中班,步入快乐成长的大班,正式开启“幼小科学衔接”的旅程。面对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以及学习准备等方面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呢?</p><p class="ql-block">01 平稳衔接,保持平和心态</p><p class="ql-block"> 家长无需焦虑,要调适心情,平和淡定地面对幼小衔接,让孩子感觉到上小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成长阶段。</p><p class="ql-block">02 科学衔接,秉承正确理念</p><p class="ql-block"> 衔接应“全面”。家长要树立全面的“儿童成长观”。幼小衔接不等同于学拼音、认汉字、做算术的衔接,更是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家长要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学习兴趣等方面多下功夫。</p><p class="ql-block"> 衔接靠“陪伴”。幼小衔接不是托付给专业机构的培训,而是依托于亲子陪伴的协同共育。家长可以带着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孩子形成自我人格,积淀自身素养。</p><p class="ql-block"> 衔接要“渐进”。幼小衔接不能急功近利,家长要关注儿童的个体需求,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指导要点进行适度渗透,让孩子逐步融入大班的生活。</p><p class="ql-block">03 有效衔接,开展务实行动</p><p class="ql-block"> 倾听孩子的真实心声。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的想法,平等沟通,真诚交流。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我心目中的小学”,把有关小学的生活、学习、交往、规则等通过对话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入学向往。</p><p class="ql-block">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加强对孩子手机使用的管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陪伴孩子初步养成阅读、倾听、思考、运动的好习惯,营造良好、开明的家庭氛围,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建立家校的密切联系。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及时对接,详细了解大班作息时间的变化,习惯养成的调整。多与老师沟通,向老师客观地反映孩子的在家表现,倾听并正确看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主动配合,做到家校协同共育。</p><p class="ql-block"> 幼小科学衔接不是单打独斗,更不能临阵磨枪,而是多方努力、共同参与、久久为功的结果。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秉承正确的理念,开展务实的行动,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一年的大班美好时光,迎接未来的小学生活!</p> <p class="ql-block">推荐理由:</p><p class="ql-block">《入学早知道》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名师钱志亮教授倾力写成,一本“幼升小”学生及家长做好入学准备的实用指南书。钱志亮教授结合十多年的工作于实践经验,针对家长的焦虑,提出了“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这一概念,并将入学成熟水平分为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等八个方面,给出大量的训练策略,引导家长做智慧父母,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p> 与您分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秋冬宝宝穿衣指南:</b></p> <p class="ql-block"> 千万别觉得孩子穿越多越好! 一是穿多了反而容易生病。 其实孩子的新陈代谢要比大人更快,再加上总爱动个不停,穿太多就容易悟出汗粘在身上不舒服,等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生病。</p><p class="ql-block">穿太多容易捂出4种毛病</p><p class="ql-block">1.削弱抗病能力</p><p class="ql-block">过度保暖,使幼儿失去接受耐寒训练的机会。导致身体调节能力变差,抗病毒邀能力变弱。</p><p class="ql-block">2.容易感冒</p><p class="ql-block">幼儿活动量大,新陈代谢快,穿太多捂出汗容易感冒。</p><p class="ql-block">3.造成脱水</p><p class="ql-block">长期过度保暖,容易使宝宝体温过高,水分流失增多,如果补充不够及时,就可能造成“脱水”影响动作发育</p><p class="ql-block">穿太多衣服束缚幼儿行动自由,减少活动量,不但会阻碍大动作发育,还可能导致肥胖等问题。</p> <p class="ql-block">宝宝的穿衣法则:宜少不宜多</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老中医有一句老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有饥,有寒,才能调度身体适度的抵抗力。所以,给幼儿穿衣服要坚持宜少不宜多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归结起来的原则就是:</p><p class="ql-block"> 幼儿永远比大人可少穿一点,可穿脱外套最为适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