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翻开云南地图,滇东南紧靠越南的两个县,麻栗坡县和马关县,便是八年前我第一次去过的地方。两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城附近都标注有与众不同的旅游景点,那便是《烈士陵园》。</h3> <h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越南重新集结兵力,越过边境,强占了我国广西的法卡山,云南的罗家坪大山、老山和者阴山等一系列地区。 </h3> <h3>从1984年4月至1993年4月,经过九年的麻栗坡县“两山轮战”,解放军终于收复了者阴山、老山。在麻栗坡县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近千名烈士。老山战役的胜利,让边境百姓的生产生活从此免遭越军骚扰,使中国在边界划分谈判中占据了主动。</h3> <h3>终于在进入本世纪之前,中越关系恢复了正常化,并且划定了1347公里长的边界线,彻底解决了一千年来的两国陆地边界遗留问题。今日的老山早已远离了战火,边境口岸的繁忙也让人忘却了昔日的刀光剑影。2014年4月清明节前,我们一行八人从昆明前往麻栗坡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麻栗坡县城很小,沿着弯曲狭窄的山沟房屋不多。从县城到老山,不足一小时就到了。当地村民张罗着让我们参观“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公园”。就在边境线上、战火刚刚停息二十年的场地,一切还十分简陋,谈不上多少游览设施。不过我们总算了解到当年的神炮阵地竟然就建在山洞里,从山洞入口可以看出里面一定是坚不可摧的。</h3> <h3>翻山越岭,沿着被称为“泸江”的小山沟,一个多小时以后,来到了“天保口岸”(通商口岸,地图上用红色圆圈内,半红半白的图标表示,下同)。看来,中越之间在此口岸的人员来往还不多,但是运货的重型卡车仍旧比较繁忙。口岸附近,就是“中越友谊商场”,规模大小已经接近云南一般县城里的农贸市场,但是经营的品种十分有限,无非是红木家具、木雕、菜板、果干、糖果等,一个菜板在这里也要两三百元。商场里人不多,有些是越南人,这位越南小姑娘的T恤衫上就印有“我爱越南”的英文字样。院子里遇到的三位男孩子显然就大方开朗得多。就像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一样,这些先行的小老板到中国来,已经都发了财,有了自己的汽车,穿着时尚。</h3> <h3>在口岸附近遇到的一群年轻人更值得你骄傲。清一色标准骑行者打扮的15人,从麻栗坡县城骑变速自行车到达天保口岸,在界碑前留影,欢呼雀跃。有这样的年轻人与我们的边境战士同在,难道你不觉得放心吗?</h3> <h3>当晚无法回到县城,就住在口岸附近,条件十分简陋,还算干净。晚饭也是在一家越南人开的小食店凑合着。云南人很简单,一碗米线就解决问题,当然还是又点了越南小卷粉,口味不错。</h3> <h3>麻栗坡县虽然说不上饱受战火,毕竟是紧靠越南的边远山区。看看这典型的村庄,山坡上碎石遍野,土质薄弱,整个村庄散布在坡上,多是干打垒的墙,有的甚至已经开裂。唯一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楼是某茶场的,似乎在预示着致富之路。好不容易见到一块地势较为平坦的小小坝子,几个人便一齐蹲在路边拍摄,由此也可见“扶贫”之难。</h3> <h3>4月3日看到的马关县,县城在平坝区,又是多年和平环境下发展的新气象,比麻栗坡好多了。领队的傅警官与马关县老体协摄影摄像协会的钟会长早有联系。我们这次来,钟会长特意向县委有关领导做了汇报,领导们委托他做好接待。我们一到,不但受到热情欢迎,原籍越南的钟会长,还用越语演唱了《越南-中国》:“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大海,我们友谊向朝阳。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多才多艺的我们自然也是报以又唱歌又跳舞。</h3> <h3>两天来,马关协会为我们安排了多项活动,几位协会骨干也一直陪伴着我们。</h3> <h3>在马关的第一场活动,便是去仁和乡阿娥新寨参观壮族的版画。源于阿峨新寨、有着浓郁壮族风格的版画,已经成为马关县的文化特产。村中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学龄儿童都极其热爱。版画创作一般采用材质比较细腻的木板和宣纸为原材料,先画出小稿,定稿后复制到木板,再行雕刻、对板、滚油墨和印制。发展至今,已先后创作出数千幅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画展,甚至赴海外展出,作品远销法国、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h3> <h3>阿娥新寨成立有村级版画协会,新寨村2007年被授予省级“和谐文化村”。一进展览厅,影协的梁付会长、平师傅两人就摆开了阵势,一看就是干专业的!钟会长亲自为我们当导游,介绍版画作品,我们也毫不客气地立即翻拍起来。</h3> <h3>版画非常精彩,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家国情怀。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老百姓把传统文化中的“天地君亲师”旧瓶装了新酒,改为“天地国亲师”。</h3> <h3>壮族运动员熊朝忠,自然是版画里少不了的英雄。作为WBC世界迷你轻量级拳王,熊朝忠2012年首夺世界拳王金腰带后,就受到该县政府75万元人民币的重奖,成为马关县最引以为傲的头号明星。2013年11月底,在这个仅有8万人口的小县城,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室外职业拳击赛。简陋的可容纳13000人的露天体育场,水泥看台上人声鼎沸、群头攒动,内场围绕中央拳台、刚刚从昆明运来的几千张塑料椅更是座无虚席。为了这场比赛,顶级媒体中央电视台也派出了60多人的转播组。全国的拳迷络绎到达,县城里大大小小的旅馆几千张床位一时告急。</h3> <h3>壮族从小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特色民俗、传统节庆,肯定是画面中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画景不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有的画中人物过百,画面长度超过2米,工作量之大,做工之精细,难以估量。更何况这仅仅是一个壮族村寨的农民所为,令人吃惊和赞叹!</h3> <h3>参观完展览厅,我们又在寨子里自由采风。版画不仅在展厅里展出,还绘制在了民房的白墙上。村里能够看到的男性很少,村外几位妇女在田里劳作,树枝上的樱桃令人垂涎欲滴,老人在抱着孙女,刚刚出生的小牛在舔着妈妈的乳头。可爱的小男孩对我们拍摄的照片很感兴趣,在我们离开时,还依依不舍地向我们打手势。</h3> <h3>回到县城吃过午饭,下午的活动,是到县城所在地马白镇的马洒村看消防演习。其实,距离县城大约10公里远的这个小山村,老的土坯房、新修的红砖房、原始的木板+篱笆房,还有用土坯加固支撑着要倒的木板房,加上土路、石板路、碎石路,上坡下坎,不少人家平时只有鸡犬守门,整个村寨的消防安全情况复杂,的确不容忽视。</h3> <h3>演习以县消防队和该村的消防员为主,除了进行消防演练,还发放消防手册,普及消防知识,以及一家一户检查消防安全。傍晚,我们还去了距离村寨不远的马洒水库。</h3> <h3>一到马关,钟会长就曾经向我们介绍,在云南除了西双版纳的“水傣”、哀牢山区的花腰傣之外,马关县的苗、壮、布依等7种少数民族中,还有山傣支系。马关的山傣只存在于少数几个乡镇,山傣的民风民俗很浓厚,但是至今,不太为外界所知。县城里就餐的酒店大厅,相框里就有一张大幅照片,是“马关县傣族学会”的贺礼。4月4日,陪我们吃饭、敬酒的两位山傣美女又陪我们去了都龙海关。都龙镇附近有著名的都龙锌铟露天矿区,其中稀有贵金属铟的保有储量位居全国第一。都龙口岸是马关县通往越南的重要通道。但是随着两国关系的扑朔离迷,都龙口岸也忽开忽关。我们去的时候,口岸的有关设施正在重新建设,还未启用,新的海关大楼附近有民国时期的旧海关建筑,以及197号界碑。一行人直接步行到越南一方,那边的建设更加缓慢,完全是一片工地。我们直接走进了后勤工棚,在一袋袋的水泥旁坐下来喝了点茶水。返回县城的时候,山里的雾气更大了。</h3> <h3>下午就在县城活动,马关县城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公园里环境也不错。除了山傣的几位朋友身着盛装,协会还取来两件男性服装,让我和老叶穿上。山傣女装的山型帽子极有特色,是把大山、把家随时戴在自己的头上。男性服装则与版纳的水傣相差不大。大家在一起不仅唱歌、留影,我还平生唯一一次跳了几下舞。</h3> <h3>以前,我的确只知道版纳地区的水傣和泼水节,新平的花腰傣也接触甚少,感谢马关协会,让我有机会知道还有山傣这一分支,并且如此近地与她们接触。只可惜没有机会去他们的山寨,不能够更多地实地采风。</h3> <h3>麻栗坡和马关都是边境小县,除了文山州有名的支柱中药材三七是重要的经济来源,的确需要在和平的环境中认真开发,才能够完全地改变贫穷的面貌。有幸二十大刚刚结束,越共中央总书记就来华进行正式访问。中国方面以非同寻常的礼仪,迎接“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相信新时代的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定能够改变两个边境小县的投资环境,加速经济的发展。</h3> <h3>网络查询:据麻栗坡、马关县志,文山州傣族被称为“摆夷”、“摆衣”、“白衣”。文山的傣族分为白傣(水傣)、黑傣(旱傣,即山傣)和红傣几个支系。白傣聚居于马关县都龙和麻栗坡县的南温河,但使用当地壮语方言。红傣居住于马关县西南部的古林箐,袖口和裙下摆有红布镶边,语言与黑傣相通。黑傣居住于文山县攀枝花镇的里布嘎、德厚、红甸的席草寨;马关县木厂镇的蜡哈、大坝,仁和镇的蚌卡上寨,蔑厂乡的半坡,大栗树乡的红底科等地,使用傣语方言,与西双版纳州的水傣大约有50%的语言相通,但是其音乐和舞蹈独树一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