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阅读兴趣到阅读能力,家长应该这样让孩子爱上阅读</p> <p class="ql-block">阅读,从广义理解,是人们从书籍和生活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更直截了当地说:阅读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就是拥有了最重要的才能,就是拥有了无限的可能。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能力会对其一生造成影响,还会部分体现在学业之中。</p><p class="ql-block">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那么阅读能力指的是哪些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p> <p class="ql-block">会认字不等于会阅读</p><p class="ql-block">我们尤其需要注意:认字不等于阅读。比如,用“天真”这个词造句,有的孩子会写:“今天真热。”很显然,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天真”一词的含义,只认识字,所以造句错误。</p><p class="ql-block">同理,阅读是捕捉并理解信息。年龄大识字多,但是阅读能力差的孩子,其实有很多,只是容易被我们忽略。因阅读能力差而阻碍其他科目的顺利学习与提高,这个“病因”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字的增多,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被察觉。</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知识更新淘汰的速度也很快,比学历更重要的是“学力”,也就是“学习的能力”。古今中外早已有无数教育家不断重复: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阅读则是必不可少的自学工具。</p> <p class="ql-block">把文字转换为画面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所谓的阅读能力强,其实就是指孩子把各种文字、图片资料在脑海中转换为画面的能力强。如果阅历少,所见到的事物少,转换画面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如果看见文字,能够飞快形成画面,阅读就会很轻松,就会越读越有趣。脑子越用越灵活。阅读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很多研究已证实。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p><p class="ql-block">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阅读堪称当之无愧的“大脑体操”。</p> <p class="ql-block">感受力、思考力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感受力,简单说就是感同身受,就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这样的感受越多,相当于自己经历得越多。这样的“经历”越多,经验自然越丰富。</p><p class="ql-block">思考力,简单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这样的力量越强,就意味着如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能力越强。</p><p class="ql-block">想象力,在这一点上,爱因斯坦说得最直截了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孩子不仅从生理上变聪明了,从心理上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多样的能力。所以,阅读并不是语文学科才做的事,尤其对于孩子而言,阅读是所有学科入门与提升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我们如何增进孩子的阅读兴趣?</p><p class="ql-block">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p><p class="ql-block">培养和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p><p class="ql-block">阅读兴趣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对新事物接纳的兴趣。幸运的是,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但是在家长的干涉、不合适的要求和期望的影响下,可能会被消磨和压抑掉。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由探索的愿望,满足孩子好奇心发展的需要,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多自己主观意志的牵引和干涉,孩子的好奇心旺盛,自然会主动自发的想要通过阅读或者是其他信息接收方式来学习和吸纳营养。</p> <p class="ql-block">挑选合适的读物</p><p class="ql-block">给孩子挑选读物首先要考虑识字量的问题,识字量明显超过了孩子的认识范围肯定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要考虑孩子的知识文化背景,一个毫无15世纪欧洲文化知识背景的人阅读以文艺复兴为背景的文章,就算能认识所有的字,但是阅读难度也比现代文章大。</p><p class="ql-block">最后还要考虑篇幅的问题,不同年龄段和发展阶段的孩子的大脑体能发展状态不同。所以要从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出发,选择贴近生活、最容易接触和吸收的书籍入手,然后逐渐扩大涉猎范围。</p><p class="ql-block">切忌过度追求让孩子阅读名著,绘本也能让孩子学到很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了解孩子的阅读动机并给予鼓励</p><p class="ql-block">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动机主要分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前者属于内部因素,后两个属于外部因素。每个孩子的阅读动机就是由其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因素起主导作用。</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的提升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动机为主导的孩子,能够克服更大的困难,而外部动机占主导的孩子,如果评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做到,往往在能做的环节就放弃了。为了激励孩子的内部动机,我们可以和孩子分享对阅读内容的感受,把姿态放低,表现出渴望他的传授,或者通过已有知识和孩子平等互动。</p><p class="ql-block">但并不是说只有兴趣动机才能导致行为的发生。对于外因为主的孩子,则需要给予孩子“成就价值评价”和“差异性评价”。前者指的是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赞赏,主要是强调能力和所获得的进步和成就;后者指的是把个体和其他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对比,指出强于他人的地方。评价不一定是正式的,也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往往一个眼神、一个赞叹的笑容、一个由衷的褒奖就足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庭阅读环境</p><p class="ql-block">家庭阅读软环境的营造非常重要,家庭内不但要有成年人阅读的书籍,还要有孩子的书籍,并且放在方便取阅的位置。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父母习惯有直接的关系。父母首先自己需要有阅读习惯,如果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看着电视,上着网和朋友聊聊电话,孩子自然也不会打开书。父母还应该保持环境和空间的安静和独立,以便于培养孩子的集中力。</p> <p class="ql-block">摘自《亲近母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