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第三卷《战火中成长》——家庭教育课程

霏霏智心馆

<p class="ql-block">第49讲《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第三卷《战火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各位家人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现在又到了我们共修学习《家庭教育》的时间了,欢迎大家走进【霏霏智心馆】→【家庭教育讲堂】,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写给青少年的党史》</p><p class="ql-block"> 第三卷《战火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第49讲</p><p class="ql-block"> 七、抗战胜利后共产党怎样应对国民党的“两手”?</p><p class="ql-block"> 1946年3月初的一天,一架美国专机降落在延安,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身穿笔挺的军装走下飞机。通往机场的道路两边是人山人海的欢迎群众。</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这天破例穿了一件新呢子中山装和一双黑色皮鞋,与朱德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马歇尔,并陪同他检阅了刚刚成立的延安卫戍司令部的仪仗队。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是由几百名仪表端正的战士编成的。</p><p class="ql-block"> 马歇尔是为调解国共军事冲突而来的,并为此与国共代表组成了“三人委员会”(又叫“三人军事小组”)。在延安中央礼堂举办的晚宴上,毛泽东称赞马歇尔为“和平使者”。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对毛泽东表示:国共联合政府改组后,中共中央应该搬到南京去。毛泽东说:“我们将来当然要到南京去。不过听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希望常住淮阴开会就到南京。”</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马歇尔一行离开延安。毛泽东前往机场送行。记者们围住毛泽东问:“您准备什么时候去南京?”毛泽东回答:蒋主席(指蒋介石)什么时候要我去,我就什么时候去。”</p><p class="ql-block"> 风云变幻,世事难料。仅仅1年后,中国的时局便发生了重大变化,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确实搬出了延安,但不是被蒋介石请到南京去了,而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下被迫撤离了。</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三请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经过14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1945年8月14日,就在日本天皇决定投降的当天,毛泽东收到了蒋介石的一封“万急”电报。电报上说:“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p><p class="ql-block"> 日本天皇的受降诏书还没有向全世界广播,蒋介石就向毛泽东迫不及待地发出了谈判邀请。更出人意料的是,在此后的10余天里,蒋介石接二连三地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南京。其中一封说:“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并表示:“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p><p class="ql-block"> 去,还是不去?这是摆在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大选择。</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决定去还是不去,关键是要搞清楚对方的企图。这一任务落到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的头上。</p><p class="ql-block"> 李克农通过情报手段,从国民党驻延安的情报官处秘密获取了电台密码本,破译了国民党联络参谋与重庆的全部通讯情报,从而判定:蒋介石的邀请是虚情假意。</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毛泽东不来,则破坏和平、挑起内战的罪名正好可以扣在共产党的头上;万一毛泽东来了,中共必定群龙无首,对国民党来说可以争取时间做好内战准备,同时利用谈判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p><p class="ql-block"> 用蒋介石的话来说就是:或者以和平谈判迫使中共放弃武装,或者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共武装,这两条道路任取其一,都足以解决中共问题。</p><p class="ql-block"> 在摸清对方底细的基础上,毛泽东决定将计就计、“假戏真做”:先是向对方发出犹豫、推托的回电,并故意在国民党驻延安的情报官面前制造假象,借情报官之手增加蒋介石的误判程度。于是乎,蒋介石更是大肆展开“和平攻势”,在重庆各大报纸刊登邀请毛泽东和谈的电报,以此大造舆论。</p><p class="ql-block"> 8月24日,毛泽东的回电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等飞机一到,周恩来立即赴重庆,他也“准备随即赴渝”。这一决定给了蒋介石一个猝不及防。</p><p class="ql-block"> 党内多数人反对毛泽东的决定,认为“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蒋介石手黑得很”,并列举了当年李济深、胡汉民、张学良都被蒋介石监禁起来的事例,认为“说什么也不能去”。</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耐心地向大家解释:我们只有去谈判,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不去似乎没有和平诚意;我们去了,并作出适当的让步,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p><p class="ql-block"> 赴重庆谈判前,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作了周密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第一,“到重庆后,如果蒋介石把我(毛泽东)关了或者杀掉,就由刘少奇来代替我”。</p><p class="ql-block"> 第二,提出由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来延安接毛泽东,由美国人做“人质”,毛泽东的安全就有了保障。</p><p class="ql-block"> 第三,谈判期间若蒋介石派兵进犯根据地,要狠打,“我军胜利越大,人民群众活动越积极,我们的处境就越有保障,越安全。须知蒋委员长只认得拳头,不认识礼让”。</p><p class="ql-block"> 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当局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共产党方面则有理、有据、有节,准备充分,应对从容。</p><p class="ql-block"> 由于分歧很大,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蒋介石态度蛮横,不可一世。在一次谈判间隙,他对周恩来说:“盼告诉润之(‘润之’是毛泽东的字)要和,按照这个条件和,不然就请他回延安带兵来打好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毛泽东对蒋介石说:“现在打,我实打不过你。但我可用对日敌之办法对付你,你占点线,我占面,以乡村包围城市。”他的话柔中寓刚,巧妙风趣,蒋介石竟无言以对。</p><p class="ql-block"> 谈判桌上唇枪舌剑,战场上更是调兵遣将、刀光剑影。重庆谈判进行到实质阶段时,国民党代表的态度愈来愈强硬,其原因是阎锡山派了十几个师进犯晋东南,企图“用一种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迫我就范”。刘邓大军发起上党战役,歼敌3.5万余人,活捉了国民党军长史泽波。</p><p class="ql-block"> 前线反击作战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当局的嚣张气焰,并促成谈判取得成果。经过40多天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双方协议避免内战、实行宪政、实现政治民主化,确定召开各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p><p class="ql-block"> 和平的曙光似乎已经来临。</p><p class="ql-block"> 拿起武器,坚决自卫</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26日,在我中原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湖北与河南交界处一个叫宣化店的小镇,生活平静而有序。由国共两党和美军3方代表组成、负责军事调停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第三十二执行小组的美、蒋代表在街上“闲逛”。</p><p class="ql-block"> 他们看到的情景跟往日并无二致:中原军区司令部的牌匾依旧悬挂在大门上,门口站着威严的哨兵;工作人员往来进出,里面传来发电报的“嘀嘀”声;街上不时走过步伐整齐的巡逻队伍,操场上部队训练的口号声在空中回荡。</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遇到了身穿灰色军装的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便与他攀谈起来。李先念与他们一起走上一座小桥,看到河边有战士在洗衣服。不远处的军区大礼堂汽灯高挂,热闹非凡,军区文工团组织的一场慰问演出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 文艺演出开始后,在一派祥和的气氛中,一场震惊中外的军事行动——中原突围开始了。这一事件,后来被认定为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此前,国共两党的协议虽然还没有最后撕毁,但是国民党当局自恃军事力量强大,不断抢夺地盘,围攻我解放区。蒋介石调集了30余万人的兵力,把中原解放区6万余人的中共武装包围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域内,使其生存受到严重威胁。</p><p class="ql-block"> 形势的发展已经非常危急了。周恩来陪同“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小组成员来到宣化店,连夜与中原军区领导人商讨秘密突围计划,并向中央请示。</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是坚守,还是突围?毛泽东等领导人陷入两难境地。</p><p class="ql-block"> 这是因为当时国共两党的实力依然悬殊:国民党军队约有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有200万人;共产党军队有120余万人,其中野战军只有60余万人。一旦内战爆发,共产党的武装和解放区将面临巨大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但是,蒋介石已经下决心发动内战了,声称只需3个月到6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 面对中原军区请示立即突围的电报,毛泽东彻夜未眠,最后终于做出“同意立即突围”的回复,要求“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p><p class="ql-block"> 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交给了“皮旅”——皮定均担任旅长的第一纵队第一旅。为了制造假象,皮旅故意在驻地腾起浓烟,光天化日之下大摇大摆地向东运动,晚上又悄悄撤回来。</p><p class="ql-block"> 等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后,皮旅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这时,皮旅再一次施放烟幕弹:假装追随主力,向西急行军近20公里,诱敌向西追赶,夜幕降临时突然又折向东南隐藏起来。经过青风岭之战,部队冒雨强渡磨子潭,进入皖中平原。之后皮旅连续行军五昼夜,不停顿,不宿营,飞奔350余公里,到达苏皖解放区。这种出其不意的行军节奏和战斗模式,后来被称为“旋风战术”。</p><p class="ql-block"> 1955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审阅我军首次授衔的将军名单。当看到少将名单中有“皮定均”3个字时,他的脑海中又闪现出多年前中原突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于是挥笔写下“皮有功,少晋中”几个字,皮定均成为开国中将。</p><p class="ql-block"> 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在司令员李先念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的率领下,兵分两路从宣化店向西运动。这边山高林密,河流纵横,被敌人认为是最不可能突围的方向,没想到共产党的部队就出现在这里。敌人的计划被打乱,但蒋介石很快调集部队,紧跟着又包围上来。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只能拼死向外突击。</p><p class="ql-block"> 在深山老林里,部队找不到吃的,李先念因犯胃病口吐黄水,无力行走,只好把一根绳子捆在腰上,让骡子拉着他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王震的部队也断粮数日了。一个老乡前来哭诉,说他还没有长熟的洋芋被部队的人挖出来吃了。王震亲自给老乡写了张字条,保证“革命胜利后加倍偿还”。</p><p class="ql-block"> 部队继续前进的时候,王震站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对大家说:“我们要咬紧牙关,奋勇作战,杀出一条血路,让中国人民永远摆脱苦难!”</p><p class="ql-block"> 7月底,两支主力部队分别到达陕南、鄂西北地区,开始创建游击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帮助下完成调动和部署后,便加快了发动内战的步伐。1946年7月初,国民党当局撕毁《双十协定》,单方面宣布于11月召开国民大会。10月,国民党军队出兵占领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和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梁漱溟绝望地说:“和平已经死了!”</p><p class="ql-block"> 面对国民党军队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人民军队毫不畏惧、奋起抵抗,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依托解放区实行内线作战,共歼敌40余万人。各个战场捷报频传。</p><p class="ql-block"> 在华东战场,我军宿北战役歼敌2万余人,鲁南战役歼敌5万余人,莱芜战役歼敌6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在晋冀鲁豫战场,刘邓大军和陈赓、谢富治指挥的部队共歼敌6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在东北战场,我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共歼敌4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到底去哪了?”</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中旬,国民党空军开始对延安进行大规模轰炸。一颗炸弹落在毛泽东的窑洞前,爆炸掀起的气浪冲倒了桌上的热水瓶。正在伏案批阅文件的毛泽东一动未动。</p><p class="ql-block"> 严峻的形势表明:放弃延安已经不可避免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计划受挫,蒋介石遂着手实施重点进攻,将矛头指向山东、陕北,号称“双矛攻势”。延安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中心,负责进攻延安的国民党军队以胡宗兰的部队为主力,有20余万人。蒋介石妄图占领延安这个中国共产党的“中枢”,动摇共产党武装的军心,瓦解共产党人的斗志。</p><p class="ql-block"> 时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对放弃延安忧心忡忡。他骑马来到毛泽东的住处,问道:“可否设法保住延安?”毛泽东对他讲:“蒋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领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p><p class="ql-block"> 附近一个农民听说毛泽东要撤离延安了,送来了一担粮食。他说这些粮食够毛主席吃1年,这样毛主席就不必参加生产劳动了”。他在毛泽东的窑洞里住了一晚,毛泽东送给他一包糖。他又在朱德的窑洞里住了一晚,朱德送给他一些自己种的西红柿。</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反复向老百姓解释为什么要放弃延安。他把延安比喻成一个装满金银财宝的大包袱,把蒋介石和胡宗南比喻成拦路抢劫的强盗。他说:我们暂时放弃延安,就是把包袱让敌人背上,使自己打起仗来更主动、更灵活,这样就能大量消灭敌人;到了一定的时机,再举行反攻,延安就会回到我们手中!</p><p class="ql-block"> 群众听了毛泽东的一席话,埋好粮食,赶着牲口,一批又一批有序地撤离了。</p><p class="ql-block"> 3月18日傍晚,延安城里响起了爆炸声,前线传来消息:敌人的先头部队离延安不远了。彭德怀冲进毛泽东的窑洞大喊:“主席还不快走?一分钟也不能待了!”</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说:“我说过,我是要最后一个撤离延安的。我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什么样子呢!”</p><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查看了驻地的几孔窑洞,叮嘱还没撤离的同志要“把房子打扫一下”,才同彭德怀分别,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十几年的延安。</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胡宗南的部队占领延安。整个延安城空空如也。胡宗南电告蒋介石:“共军之老巢延安,于本日上午十时为国军完全收复……”蒋介石很快回了嘉奖电,并称他为“宗南老弟”。</p><p class="ql-block"> 此刻,风光无限的胡宗南最大的苦恼是:共产党的军队不见了,毛泽东不见了。国民党当局甚至传言,毛泽东“已迁往佳木斯或已潜逃出国”。</p><p class="ql-block"> 其实,毛泽东并没有离开陕北。为了安全起见,中央机关一分为三:总部留在陕北,一部分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转移到华北,还有一部分组成了中央后方委员会暂驻晋西北。</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坚持留在陕北。他认为: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几年,都一直处在和平的环境之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老百姓?还有一个理由是: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部投到其他战场,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能好好打胜仗。</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率领的中央机关非常精干,工作人员及警卫部队只有800余人,称“三支队”,任弼时任司令员,陆定一任政委。</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提议,为了保密,他们每个人应起个代号。后来决定,毛泽东叫“李德胜”,周恩来叫“胡必成”,任弼时叫“史林”(与“司令”谐音),陆定一叫“郑位”(与“政委”谐音)。</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撤出延安后,带着中央机关转战在陕北各地。由于身边的兵力少,路上险情不断。当时在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员的闫长林后来回忆:</p><p class="ql-block"> 一次漆黑的夜晚,一场大雨过后,我们顺着山梁往上爬,忽然山下响起了一阵零落的枪声,同时发现左边山沟里一个火把接着一个火把。那是敌人,就在我们脚下!恰好在这个时候,前面传来“原地休息”的命令,情况这么紧急,怎么能够休息呢?原来带路的老乡迷了路,部队无法前进,只好又到附近的村子里另找向导。敌人随时有可能冲上来,那可是几十倍于我的兵力啊!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这时,主席却在一旁说:这场雨下得好,再过半个月,就该收麦子了!”主席这个时候还这么镇定!这话立时让我们焦虑的心安定了下来。过了约莫一个钟头,弼时同志走了过来,向主席汇报说:“向导找到了,我们走吧,这里离天赐湾只有20里地了。”我们就这样在敌人的头顶上不声不响地走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共一年有余,行程1000多公里,居住过十几个县的30多个村庄,领导和指挥了全国很多战役,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达到了让“别的地方能好好打胜仗”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在西北战场,彭德怀指挥军队于1947年3月下旬到5月初连续进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3次歼灭战,共歼敌1.4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在山东解放区,我军取得痛歼蒋介石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重大胜利。第七十四师号称“御林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为全副美械的甲等装甲师,战斗力很强。一个国民党将领曾说:“有10个七十四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该师上下也十分狂傲,自诩:“有七十四师就有国民党!”</p><p class="ql-block"> 该师在向鲁中地区推进的过程中,孤军冒进。我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抓住战机,毅然下定“虎口拔牙”的决心,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势,集中优势兵力,对其实施围歼。我第四、第九纵队从正面发起攻击;第一、第八纵队迂回至七十四师两翼,切断其与左右邻的联系;第六纵队星夜飞驰100多公里,从后面封阻了七十四师的退路。我5路纵队将敌紧紧包围于孟良崮山区。</p><p class="ql-block"> 孟良崮山顶平坦,四周崖壁峭立。为了在援兵赶到之前彻底歼灭敌人,我各路纵队发起激烈攻击。敌人依托岩石,居高临下疯狂反击,最后双方展开白刃战。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我军全歼敌七十四师共3.2万人。战士们背着缴获的美式武器,押着惊魂未定的俘虏走下山来时,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尸体也夹在队伍中被抬了下来。蒋介石闻讯痛心不已,哀叹“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名言金句——</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我们是按照蒋介石的办法办事。蒋介石总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读党史 长智慧——</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凡事要有两手准备。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排斥,既对立又统一地发展着。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挽起“两手”策略:一手和平,一手战争。毛泽东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你要和平,要谈判,我们便冒着巨大的风险到你们的地盘去谈判;你撕毁和平协议,那我们就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不但打破你的全面进攻,挫败你的重点进攻,还要发起战略反攻,进而把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代青少年在面对矛盾的时候,也要学会认清其两面性,举一反三,做好两手准备:在思想上做最坏的打算,在行动上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使真的出现最坏的情况,也能从容应对,不至于乱了阵脚;在行动上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就能在事物出现转机的时候迅速抓住机会,从而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 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共修学习到这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恭念【感恩词】:</p><p class="ql-block">感恩天地滋养万物,</p><p class="ql-block">感恩国家培养护佑,</p><p class="ql-block">感恩父母养育之恩,</p><p class="ql-block">感恩老师辛勤教导,</p><p class="ql-block">感恩同学关心帮助,</p><p class="ql-block">感恩农夫辛勤劳作,</p><p class="ql-block">感恩大众信任支持,</p><p class="ql-block">感恩所有付出的人,</p><p class="ql-block">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感恩[合十][合十][合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