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实2022版《新课程方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政县第一中学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于11月2日——3日举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优质课竞赛活动。</p> 竞赛评委 活动安排 <p class="ql-block"> 赛前教师们积极准备,在课堂中践行新课程标准,注重课堂实效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施新途径。他们精巧的教学设计、新颖的教学手段、亲和的语言艺术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使课堂散发独特魅力,展示了教师的风采。</p> 历史学科课堂风采 <p class="ql-block"> 历史学科的三位教师选择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第二课,五四运动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内容看,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p> 邓明丽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邓明丽老师在夯实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合作探究,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逻辑,拓展了学生视野。</p> 马晓龙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马晓龙老师通过“五四运动”引出本课主题,并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自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点,马老师都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辅助学生理解,并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对问题的阐释,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p> 党仁红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党仁红老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这是一大亮点。党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百年前青年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去理解课本中的概念、事件等,启迪了学生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研读新课标,上好落地课。比赛中,选手们以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谐有效的师生互动……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场视听盛宴。</p> 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风采 <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三位教师授课内容《爱在家人间》,选自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承上启下,通过上节课对于家的认识,由浅入深,由初识家到更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紧紧围绕亲情、碰撞、沟通,直面“家”最核心的内容——“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从而将“爱”推向深入。也为下一节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共创美好家庭做铺垫,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p> 马秀兰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马秀兰老师的课堂有“创新”有“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为主线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明白家人之间有爱、有亲情。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和家人亲情、父母之爱。</p> 董蓓蕾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董蓓蕾老师通过情境案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自己与父母产生碰撞的原因。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p> 杨丽娟老师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杨丽娟老师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在体味亲情和爱的碰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需要学习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而架起代际沟通的桥梁,学会接纳、理解父母,用沟通呵护爱。</p> <p class="ql-block"> 参赛教师不同的演绎风格,充分体现出教学有方无定法、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改理念。</p> <p class="ql-block"> 评委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神情专注,认真聆听…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本次活动于11月3日圆满结束,各学科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p> <p class="ql-block">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本次比赛充分展示了参赛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业务素养,体现了老师们学课标用课标的初步成效,同时也为大家深入研读新课标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和政一中的教师们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以赛促教,以教促学,为巩固“双减”成果,推进新课标落地而继续努力!</p> 监制:张兆峰 审核:潘华 编辑: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