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吴海洋:我的父亲吴瑞林参加了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解放军第42军成为了首批入朝作战的6个军之一,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span>1950年10月16日,42军作为志愿军的先头部队,开始秘密入朝,比其他兄弟部队早了3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第一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总部首长制定了“西攻东守”的战略战术,。42军的124师、126师在东线的黄草岭、赴战岭一带钳制东线敌军,125师配属38军歼灭西线敌人。</p><p class="ql-block">当时在东线的敌军是美第10军,由精锐的美陆战1师、美7师、韩军首都师、韩3师等部队组成,共有9万余人,在人数和火力配备上都远远超过42军。</p><p class="ql-block">黄草岭位于咸兴与长津湖之间,山高林密,地势险要,直瞰咸兴、五老里至泗水里的铁路及咸兴至江界的公路,是***军沿东海岸北上的必经之地。吴瑞林收到命令后,马上派124师迅速抢占黄草岭阵地,124师370团2营经过连续5天强行军,行程400多公里,终于在10月25日拂晓时抢在***军前占领了黄草岭。10月25日上午10点多,韩军首都师大摇大摆地向黄草岭攻来,他们以为当面之敌是朝鲜人民军,压根没把我军放在眼里。突然,一阵重机枪和60迫击炮的火力呼啸而来,百余名敌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打得血肉横飞,没死的则吓得四处逃窜。敌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被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朝鲜人民军怎么可能如此强悍?</p><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军第3师接替首都师,其26联队向黄草岭的796.5高地猛扑。驻守在这里的370团2营4连迅速布置好兵力火力,连续打垮敌人5次冲锋。</p><p class="ql-block">10月28日拂晓,***军为一举夺下796.5高地,用8架轰炸机轮番向4连阵地轰炸扫射,接着实施炮火突击。这天下午,敌人又将飞机增加到20余架,投下重磅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然后派部队向4连的阵地实施不间断的轮番冲击。4连尽管伤亡很大,但指战员与兄弟部队一起浴血奋战,多次将敌人击退。10月29日拂晓,4连的官兵冒死从后方运来了一袋土豆和半袋萝卜,指导员李兆勤下令,干部们每人只留半个萝卜,其余全部分给战士。但4连的指战员还没把这点东西吃完,敌人就又扑上来了。</p><p class="ql-block">这次敌人狗急跳墙,以营为单位持续向4连阵地发起冲击,4连指战员打到最后,已经没有了弹药,官兵在连长盖成友、指导员李兆勤的带领下,用石头砸、用树枝削成木枪去刺,硬是坚守了阵地整整3天3夜,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歼敌250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p><p class="ql-block">在黄草岭阻击战中,吴瑞林以2个师抵挡9万人,指战员的战斗作风、意志和精神使美韩大惊失色,韩军连续向我方阵地进攻了6天,但都伤亡惨重,无功而返,这时他们才知道中国出兵了!16年后李奇微仍心有余悸。</p><p class="ql-block">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员彭老总回国主持军委工作并担任国防部长。</p><p class="ql-block">一次工作报告会议后毛主席问彭总:1950年到现在,所有进入朝鲜的志愿军部队,你看哪个军打得最好?他稍一思索便回复主席:42军表现最好。“那就把42军调回国,要快”!主席所看中的,是42军的即战力和吴瑞林的指挥水准。父亲奉命率部回国,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和彭总的亲切接见。身负重任的吴瑞林随即带领42军南下广东,守起了祖国的南大门,(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南海舰队司令员)</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抗美援朝的战役历时八年有2,60万志愿军参加,十八万志愿军的鲜血染红了金达莱花。战争的残酷是每个看了《长聿湖》电影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为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感谢我们的父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刘惠英:我的父亲刘志田(1928年10月生,1944年10参加革命,1945年8月入党,2020年11月25日病故。)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时任空三师九团三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击落击伤敌机六架(其中击落3架,击伤3架),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 中国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一批空军飞行员飞行时长不到20个小时,成军不到两年就参加了抗美援朝。当时的美军飞行员,经历了二战洗礼,喷气式战斗机飞行时长多在1000小时以上。然而,年轻的中国空军依旧击落美军330架战斗机。 </p> <p class="ql-block">王贺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父亲已经被调动到董其武的23兵团任卫生部副部长兼后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董其武司令员多次要求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军委命令二十三兵团过鸭绿江修建三个飞机场。虽然说是修机场不在最前线,但是当时我军防空能力有限,经常是刚修好一段就又被美国飞机炸毁而且伤亡重大。就这样反反复复最终还是在规定时间完成了任务,受到总部的嘉奖。三个多月后班师回国。</p><p class="ql-block">第23兵团由于参战时间晚,进入朝鲜时已经是1951年9月,此时关键的五大战役全部打完,对于新入朝的志愿军部队的任务也有了针对性的变化:相持阶段空军保护和机场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大量后勤保障和工程建设人员。</p><p class="ql-block">23兵团刚刚进入朝鲜,比起直接去前线,更适合先承担这类基础建设工作。三个月的时间,董其武兵团修建的机场跑道总长超过3万米,包括主跑道、滑行道、掩体等,出色完成了任务,贡献非常大。修了3个月的机场,23兵团便回到国内,没赶上大仗,这是客观战争形势需要决定的。所以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p><p class="ql-block">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当时我刚一岁多,父亲去了朝鲜,母亲也是军人,正在太原上文化补习班,没办法带我。父亲就把我托付给他的一个助手的母亲家里。那时候条件差,等我父亲抗美援朝回来看见我浑身脏兮兮的,满头都是流着黄水的疥疮疙瘩。后来父亲把我转送到三奶奶家。三奶奶见我瘦的皮包骨,头上还留着脓,都不敢收留我,怕死在她这。我父亲说,你就收下吧!生死看他自己的造化了!</p><p class="ql-block">三奶奶面慈心软,只好收下了。</p><p class="ql-block">三奶奶精心照料,三天两头的给我洗头剪发,弄点草药给我涂抹……。老天长眼,我一天天的好了起来。</p><p class="ql-block">1953年父亲来接我,看到我活蹦乱跳非常惊呀,嘴里不住的说谢谢!谢谢!多亏了您啊!三奶奶说多亏了这孩子嘴壮,见什么红薯、胡萝卜、黄瓜头,啥都吃。要不我还是真没办法弄了。</p><p class="ql-block">我头上的疥疮虽然好了,还是留下了许多疤痕,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剃光头的一个原因。</p><p class="ql-block">二十年后,三奶奶到大同看望我们一家,进屋就抱着我的头看,说小时候落下的巴拉小点没有?呦?被长头发这么一盖,一点都看不见了!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p><p class="ql-block">(我爷爷排行老大,三奶奶是我爷爷小弟弟的媳妇。)</p><p class="ql-block">我们是革命后代,绝不允许公知砖家右派们诋毁污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其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仍然是被人看不起的东亚病夫。日本人不服气,说他们是被美国人(原子弹)打败的。</p><p class="ql-block">可是美国人包括16国联军却实实在在是被毛主席创建的人民军队打败的,你服不服?不服也得服!!</p><p class="ql-block">王道建(1916-1987)河北省阜平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卫生所军医,军区卫生部医务助理兼任白求恩大夫助手,一军分区卫生处手术队长、后方医院院长、医务主任,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二纵队四旅卫生处长,六旅卫生处长,纵队卫生部后方医院院长,晋察冀军区陆军总医院院长,华北军区卫生部第四后方总医院院长,华北军区20兵团第二后方医院院长。建国后,任36军卫生部长,23兵团卫生部副部长,1953年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四年,后任总后勤部军事医学科学院防原子研究所所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要不是抗美援朝把美帝打的服服帖帖,怎会有我们这半个多世纪的太平盛世?!</p><p class="ql-block">如果写到许多小朋友都有他的遭遇还有一定的普遍性。</p><p class="ql-block">具有普遍性。那时夫妻参战的很多,孩子们被送回老家的,托人寄养的,在学校寄宿的很多。那个时代私心确实少。</p><p class="ql-block">没有在文字中传达出来。如果有数字佐证,价值就不同了。</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东西做好了,出书没有任何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佩兰:跟随父母赴朝轮战</p><p class="ql-block">1953年朝鲜停战谈判签订协议后,党中央决定志愿军部队陆续分批回国,从国内抽调一些部队和机关人员赴朝轮换锻炼。因此,1956年11月至1958年10月,我父母带着三个女儿赴朝换班。住在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驻地成川郡。我和两个妹妹分别是5岁、2岁、不满周岁。</p><p class="ql-block">战后的朝鲜支离破碎、人烟稀少,但是三千里江山依然不失美丽。记得我们驻地附近山连山、峰连峰,峰峦叠嶂,小溪纵横,满眼郁郁葱葱。朝鲜人民热爱志愿军,见面总要打招呼。我当时虽年幼,但是那段记忆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炸弹坑拾荒</p><p class="ql-block">我是从幼儿园退园赴朝的。在国内幼儿园见小朋友丽丽有一条降落伞裙子,极羡慕,据说是战场上捡的降落伞做的。因此到朝鲜后见驻地附近有一大炸弹坑,里面散落着书本、纸张、板凳……非常兴奋。为了能捡到降落伞我经常在里面翻腾,类似现在的拾荒人。曾捡回不知哪国的铅笔盒(一直使用到小学毕业)、大茶缸子、铅笔等当时可都是好东西。用铅笔学写字,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语气批判大妹妹,想写“马佩霞浪费”可是霞字太难写了,只好用我的兰字代替。贴在我家门上,谁来了谁看见笑。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p><p class="ql-block">涉河找朝鲜小朋友</p><p class="ql-block">驻地同龄儿童少。穿过齐大腿深的小溪,对面山上有一户朝鲜人家的小姑娘与我同岁,我们很要好。每天中午趁大人们午睡我就去她家玩。我身着黑色坎肩白色大摆的朝鲜小裙子,鞋是前面有个勾的黑色橡胶船鞋。遇小溪裙子一撩就行,船鞋就更方便了(现在琢磨朝鲜人为什么穿橡胶船鞋?爬山越溪方便呗)。她家养蚕,我初见那么多的蚕宝宝和蚕茧非常惊奇。多年后学到“作茧自缚”一词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当时的情景。她的阿妈妮、阿爸基招待我吃的蜂蜜搅拌的糖稀很有意思;喝的水是凉水,他们不喝开水与中国人不同;面条里的辣椒不很辣还特别好吃、特别香。现在一看见韩国泡菜就想起朝鲜辣椒。不知不觉中语言也没有了问题,跟朝鲜小友玩都是用鲜语(后来回天津说天津话,鲜语全忘;转学到北京同学笑我、学我说天津话,待学会普通话后天津话竟然一句都不会了!由此可见小孩学得快忘得快。)</p><p class="ql-block">那时经常通报敌特动态,防敌特的弦绷得很紧,小孩子也不例外。一旦发现生人,小孩们都不错眼珠地盯着看。我与妹妹打架,她就跑到父亲办公室大着舌头哭诉:“姐姐说我是撤务(特务),我是撤务吗?”</p><p class="ql-block">回国后,我穿着朝鲜小裙子,脚踏黑色橡胶、鞋头带个弯钩的朝鲜特色船鞋上街时经常被围观,极像我们在朝鲜防敌特、盯生人的感觉。同学们轮流到我家参观朝鲜裙子、鞋子,都觉得很新鲜。现在聚会时还时常提起呢。</p><p class="ql-block">捞鱼买树祖国糖</p><p class="ql-block">邻居中国小哥哥比我大几岁。他用铁丝和纱布作成网兜,从小溪里捞小鱼。他家餐桌上总有一碗炸小鱼,馋死我了!小溪里的鱼一拃长,极多。看着小溪里那么多的小鱼游来游去却总是抓不着,既着急又无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无奈小破孩太小了,不会做网兜。一拃长的炸鱼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六十多年!</p><p class="ql-block">当时部队是供给制。干部以自己的职级领津贴、家属享受战士津贴待遇。秋天苹果熟了,我父亲用我的津贴买了老乡的一棵苹果树,换言之就是这棵树上的苹果都是你的,随便摘,摘不了的就留给老乡了。成年后观看朝鲜电影《苹果熟了的时候》特别亲切!的确,朝鲜的苹果又大又红,极漂亮!可是当我捧起苹果大咬一口才发现特别酸。老乡告诉我们苹果刚摘下来不能吃,要放一段时间后才好吃,原来如此!</p><p class="ql-block">小卖部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内部的商店,那时也叫合作社。我们小孩没事就去合作社转悠,互相打听何时有祖国的货物到,只要有,必缠着家长买。曾经有一次我手拿一块糖挨家挨户地显摆我有祖国的糖!我有祖国的糖!!</p><p class="ql-block">乘火车回国预计过鸭绿江时是深夜,我们小孩纷纷要求家长保证到时要叫醒自己,一定要亲眼看着跨过鸭绿江,回到祖**亲的怀抱!</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气壮山河的一段历史留在我最初的记忆里永不消逝!</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佩兰姐摄影专业水准,文笔更是神采飞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亲历者的身份,描绘了那段值得永恒的回忆。细节之中有哲理,不经意间历史画卷跃然纸上,(供给制,爱国心,战争的残酷,大自然的美好,童心无忌,归心似箭,…)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现实意义深远。谢谢你!</p><p class="ql-block">@王继军 这篇文章好,从一个孩子角度谈,童趣且真实,心理描写也到位。</p><p class="ql-block">如果能把当年为什么抽调人员的背景有个阐述,就更完美了。</p><p class="ql-block">@杨克 开篇有做交代</p><p class="ql-block">一.1953年朝鲜停战谈判签订协议后,</p><p class="ql-block">二.党中央决定志愿军部队陆续分批回国,三.从国内抽调一些部队和机关人员赴朝轮换锻炼。</p><p class="ql-block">都是重要信息,大标题有些一带而过了。</p><p class="ql-block">嗯嗯,只是感觉不够,因为不清楚,不了解,所以想看到多些背景。m文章真心不错。</p><p class="ql-block">你们看的好仔细,谢谢了!那段历史我也是略知一二,我的同学许多人家也是如此,我爱人他家是54年去的。我再问问我同学张卫鲜(听名字就知道与抗美援朝有关,她母亲在朝鲜生下她后送回国内,又二次入朝,途中警卫员开小差跑了,自己孤身一人入朝找到部队)看她父亲说法,百岁老人了,他与我父在朝鲜交接工作。为你们的认真点赞!</p><p class="ql-block">我同学卫鲜102岁父亲脑子清楚可是讲话不行,大概意思是三年战争五年帮助朝鲜基本建设、经济恢复,部队轮换,机关干部由三总部安排。</p><p class="ql-block">轮战震慑敌军;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锻炼军队培养新时期军人能力;证明中国实力,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党中央真是高瞻远瞩!</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红武:我的父亲李景园参加了抗美援朝</p> <p class="ql-block">在父亲简历第15条中记录1952年曾去朝鲜抗美援朝部队学习与巡视工作三个月,经历了一段残酷战争的考验。</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童年有硝烟》</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辈人都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幼年和少年时代刚好赶上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父辈们当年都是鏖战在朝鲜沙场上的志愿军将士,他们于1950年深秋跨过鸭绿江,打了一场“免得百拳来”的保家卫国战争……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披着硝烟战火,天各一方,就是回家,也停留短暂,我们朦朦胧胧知道爸爸们在扛枪打仗,全家成员长久不在一起。后来,我们长大了,父辈们也很少提及那场战争,也许是过于惨烈了……</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没有伟人的雄才大略,没有父辈们的英勇作战,没有志愿军官兵的流血牺牲,没有我们童年岁月里的炮火硝烟,哪有今天的太平盛世?</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72年过去了,美帝国主义本性难移,仍在称霸着全世界。不能忘,永不忘,是毛主席带领我们打下这壮丽江山;是毛主席英明决策,一拳免得百拳来。</p><p class="ql-block">如今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志愿军的战斗精神,必将佑我中华!</p> <p class="ql-block">高巍:我的父亲高学化,1927年出生,1944年入伍, 1950年随42军126师377团作为首批入朝部队参战抗美援朝,参加了全部五大战役及黄草岭、砥平里、水原阻击战等多次战斗。 晚年父亲回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最难忘最痛心是最亲密战友、营副教导员杨德泉壮烈牺牲,他和我年龄相仿,平时脾气合得来,我们就像兄弟一样。当时他在朝鲜铁源以西281-2高地攻击战时身负重伤,被抬下来时还没咽气,听到我在路边指挥部队的声音,轻轻喊是高营长吗?我当时来不及多说,只讲了句你好好养伤,就匆忙率队上阵了,结果等战斗结束回来他已经牺牲了。和他最后一面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和缺憾。”每每提及,父亲都流泪难受不已。 </p><p class="ql-block">父亲还说,在朝鲜战场,除了流血牺牲,挨冻受饿更是常人难以想象,彭德怀总司令说过;“狗能吃的、牲口能吃的人就能吃。”我们当时经常找些野菜野果子充饥,雪就着炒面都不能顿顿吃得上。部队因冻饿死伤损失很大,但战士们意志坚定,斗志昂扬,最终英勇顽强把美帝国主义打回了三八线去。</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生动地介绍了在抗美援朝战役中我们的父辈在冰天雪地忍饥挨饿为了国家人民奋勇杀敌.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动流泪.正如歌中唱的为什么战旗红似火,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他们让我们骄傲,也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王小坚的父亲王文臣:</p><p class="ql-block">开国之战,长空亮剑!空袭大和岛首战告捷 (现代快报讯 )</p><p class="ql-block"> 195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8师9架图-2轰炸机从沈阳的于洪屯机场起飞对位于鸭绿江口外朝鲜西海面的大和岛进行轰炸,这是抗美援朝中国空军第一次使用轰炸机。大、小和岛位于朝鲜西海面,是美军深入朝鲜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前哨阵地,连带附近的多个岛屿,盘踞着韩国的“白马部队”及美国陆海空情报机关人员,部署有雷达、对空情报台和窃听设施,专门搜集中、朝两国的军事情报。1951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抵挡美军的进攻,决定对其轰炸。经过前期的航空侦察,空军掌握了岛上敌军的兵力部署和工事构筑情况。11月6日下午,空8师22团2大队驾驶9架图-2轰炸机,每架飞机带了9个爆破杀伤弹和燃烧弹,从沈阳的于洪屯机场起飞。9架飞机排成“品”字形编队,每一组三架轰炸机,王文臣回忆说,“我当时的位置在队伍的最前面,负责编队指挥,我们飞到美军的港口工事处,看到下面有各种各样的装备、武器。”王文臣说,“大家投下了所有炸弹后,我看到整个港口炸得乱七八糟,然后我们就飞回来了。当时敌军用高射炮还击,我们无一伤亡。可以说,这次战斗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接着我们就看到岛上一片火光冲天,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当时护航的飞机也在无线电里大叫‘炸得好’!后来据介绍,我军轰炸目标,命中率达90%”。</p> <p class="ql-block">林元平;我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直到1958年9月最后一批回国。那时我爸爸所在的部队在青海西宁,突然接到赴朝参战的命令,不巧我妈妈临产了,爸爸匆匆忙忙把妈妈送到野战医院,什么都顾不上,晚饭也没吃,就连夜赶回部队。当他们来到鸭绿江边待命入朝时,那个远在青海的婴儿出生了,这个孩子就是我。爸爸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参战驻守了5年,后来妈妈带我和姐姐去探亲,我们不认识这个爸爸,只喊“志愿军叔叔”(姐姐只比我大一岁,也不记得爸爸),直到熟悉之后才改口喊“爸爸”。现在想想那时我妈妈有多难啊!她也是军人,在部队留守处担任队长,又要做好留守家属的工作,还要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真是不容易呀!就这她还是出色的做好工作,荣立了三等功!1958年9月,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送别,手里牵着红丝带,边哭边追赶着火车,爸爸和他的战友们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在朝鲜的坑道里,天天都有敌机狂轰滥炸。到了夜间,敌人的探照灯把我们的阵地照的如同白昼,双方交战还是很激烈,我们也牺牲了一些战友。他们的任务是死死守住三八线,直到谈判结束,敌军全部撤走。停战后,我们的部队丝毫不敢松懈,一方面抓紧军事训练,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另一个任务是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p><p class="ql-block">刚出坑道时没有营房,他们只能住在潮湿的山洞里,被虫子咬的全身都是苞。他们发扬南泥湾精神(这支部队正是当年延安大生产的部队),自己盖营房,自己开荒种地,边备战边生产,还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直到祖国一声召唤,胜利完成任务,凯旋而归!</p><p class="ql-block">回到北京我爸爸还有机会进到中南海里面,见到了毛主席。这是他第二次见到毛主席,第一次是1945年在延安飞机场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检阅。</p><p class="ql-block">在异国他乡时间久了常常思念祖国的亲人,爸爸总是把照片拿出来反复的看,又抓几条小鱼放在瓶子里养,想象着自己的孩子就像这欢快的小鱼,活蹦乱跳,多么可爱!前面我讲的故事,这里纠正一个词:朝鲜人民群众送别志愿军时,手里牵着的不叫“红丝带”,应该叫“长飘带”,就是把很长的纸带子一头栓在火车上,另一头拿在手里,象征着依恋不舍的感情。这是朝鲜人送别亲人的一种特别仪式。当列车徐徐开动的时候,满场的群众痛哭失声,那被拉断了的纸带子还在手里摆动着,志愿军官兵们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感谢继军对战友们的深爱和无私的奉献!你的这个题目引起我对已故父母的怀念,昨夜无眠,零零碎碎给你讲了这些,也不知你用得上不?是我啰啰嗦嗦打搅了你!愿你保重身体,健康快乐到永远!</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喜欢你的这种表达方式。侃侃而谈,不经意间跌宕起伏,深爱在妻儿,大爱在天下 !</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自己可能是老了,为所有的点点滴滴感动,有时亦会忐忑,为打扰了上百个个家庭的平静而不安。谢谢元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荣辉:我的父亲荣庆山曾两次入朝,在朝鲜战场上也没什么英雄事迹,就讲一件趣事吧:记得大概是七三年的一天,我们家来了一个姓张的同志,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当确认父亲是荣庆山的时候,全家人一下子齐刷刷的跪在了父亲面前!张同志说他现在是武汉汉阳造纸厂的领导,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那个违纪的文化兵…。</p><p class="ql-block">五一年的冬天,朝 鲜战场滴水成冰,身为营长的老爸带着战士们披着白床单,隐蔽在白雪皑皑之中。突然,美国鬼子的飞机来了,在他们隐蔽的上空盘旋着,此时这位身为文化兵的张同志惊恐的站起身来就跑,飞机发现了目标,疯狂的扫射,导致一些战士受伤,但受伤的战士们却纹丝不动,飞机走了,按照战场纪律,通讯员小陈把张同志绑在一棵树上,准备执行枪决,此时飞机又返回了隐蔽地再次进行扫射,又有一些战士,还有父亲都负伤了。飞机走后战士们发现绑在树上的张同志却毫发未损。原来是父亲冥冥之中留下了他们营里少有的这个文化兵,只给了张同志纪律处分以观后效。直到战争结束,这位张同志都表现很英勇!</p><p class="ql-block">老爸因为腿和背部受伤回国治疗,伤还未愈又二次返回朝鲜战场,并获立功证章!但是后来他的两条腿就是一条小腿粗,一条小腿细,一只脚大,一只脚小,每次买鞋都同时要买两双,因为要买一双大码的,这只受伤的脚才能穿进去!直到前几年,老爸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去世,他的身体里还留有弹片的残渣……</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父辈们浴血奋战才得以保家卫国,他们以生命的代价,为我们换取了几十年的和平生活。谢谢他们,学习他们,继承他们,中华民族精神无止境。境界无止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永凡:我父亲赵顺兴参加过抗美援朝曾记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志愿军在没有任何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高举“保家卫国的旗帜”,打出了气势,打退了侵略者,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当我们有幸聆听父辈讲述他们的战斗经历时,更增加一份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敌机轰炸下的押运</p><p class="ql-block">1952年的朝鲜战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次”战役结束后,我军在战略上转入防御,以阵地战和坑到站的形式对付敌人的反攻。阵地战同时也是消耗战,它不仅需要指战员的智慧和勇气,还需要后勤部队能够及时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p><p class="ql-block">当时,我部驻扎的地方距离开城仅三十多公里,靠近前线是为了随时把物资送到前线。这一天,领导突然通知我,说有一批友军换防后留下来的药材急需转移,要我立即率三辆车尽快把药材运回来。科室,药材的位置却不清楚,只说在我驻地西北方向大约一百多公里的一个小山村里。</p><p class="ql-block">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上路了,但有两点非常清楚:一是我们必须完成任务;二是敌人掌握了控制权之后,我们一定会遇到敌机轰炸。果然到了晚上,发现了敌机,朝鲜山多,我们走的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当时在桥梁和不少开阔地带的路上,都有我军的防空哨,而我们这条路上则没有,防空的重担就落到了我们自己肩上,说是防控,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防”,只是派人到车上盯着天空,听见敌机声音便鸣枪示警,司机随机灭灯行车,我们戏称这是打“防空枪”。除了防空和行车外,由于不知道具体地点,我们还得时常行车打探。老天有眼,第二天天亮后终于找到了那批战备药材,我们顾不上歇息半刻,把药材装上车。到了傍晚我们又开始驾车往回返,刚刚出山,进入一处开阔地带时,却突然遇见了敌机。这一次碰到的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音速战机,等到我们发现敌机并立即熄灯时敌机已经发现了我们。于是,狂轰滥炸开始了,敌机不断地俯冲用机关枪向我们扫射,不断向我们投弹,我们的车辆很快就弹痕累累。幸好人员没有受伤,关键部位也没有中弹。敌机尾随我们轰炸,一直跟着我们走了两公里才暂时离去。</p><p class="ql-block">刚开进一处山沟,敌机忽然又冒了出来,这次它大概想将我们彻底吃掉,扔了一枚重型炸弹后便扬长而去。炸弹滚到了距离车队几十米的地方,我们都知道这炸弹的厉害,心想这下完了,我让司机开车全速前进。这一刻,我们也忘记了什么生死,只知道开车往前冲。也不知为什么,这一次那枚重型炸弹却没有爆炸,实在侥幸之极。</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我们终于返回驻地,历经了一番番轰炸,我们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孙燕:父親孫永義,生于1929年,死于2017年,原濟南軍區陸軍某團政委。</p><p class="ql-block">父親参加过抗美援朝,是炮兵部隊的。炮兵不是在最前方,但是一旦前沿陣地失守,就是以少勝多的惡戰。 印象最深的有両件事。 赴朝時正值冬季,北朝鮮零下几十度。冰凍三尺的戰壕里,大家還沒有來得及領取棉大衣。晚上他們用樹枝🌿鋪墊,第二天很多战友冻死、凍傷、截肢…。因為是第一批進駐,物資供應耒不及,沒有吃的東西,就派出人員向當地老百姓買土豆,所以會說的第一句朝語就是阿莫尼。經常是一天三個土豆,甚至一天只吃一个土豆。就是在這樣嚴峻的環境下,志願軍的戰士們在美軍瘋狂的空襲后,為了奪取陣地與敵軍面對面的殊殺在一起,直至到最後一個人。志願軍的英雄們就是這樣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一個一個陣地,分土必爭的與美國佬作戰。死者不計其數。尸體都凍結在陣地上,只有等到天気轉暖去處理。所謂處理,就是四個人一层x10層,然後用汽油火葬。那慘景,爸爸說几十年過去了,還會经常在他的夢中出現。 2,爸爸常常說他能生還是個奇蹟,在一次空襲後,他們的指揮部被土石封閉了,电話線被切斷,與外界隔絕,氧氣越來越少,洞穴里只剩下團長,參謀長,和他三個人,他們三人奮力挖掘出了洞口,發現阵地上的血腥慘景。正在這時,團長被一個還活著的敵軍冷槍打中了大腿。 他們三個人連拖帶趴去找尋自己的部隊。途中團長因為出血過多死去,參謀總長為了找食物,一去不復返。爸爸在山林中昏迷了不知數日,被我方偵查兵發現才保住一命。 半個世紀過去了。爸爸的志願軍故事從我們的幼小時代,講到我的孩子的幼兒期。他就是為了讓我們記住,當年為了抗美援朝保家園,上百萬名的志願军英雄們,笑洒熱血,戰死他鄉。這里也包括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孩子。我们的和平、幸福來之不易,這都是烈士們的寶貴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生命,作一個高尚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p> <p class="ql-block">牟孝禹:我们本家没有这方面的英雄,但我父亲的**家一位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一位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抗美援朝烈士牟孝伦、男、1950年参军入伍随志愿军大部队入朝抗美,参军时19岁。在志愿军中做通讯工作,1952年在一次传达上级任务时中弹牺牲。</p> <p class="ql-block">李京力:我父亲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参加了。我母亲是从学校报名抗美援朝入伍,但未能参战。但我父亲从来不愿提。他们一起出来抗日8人,只活着他一人。</p><p class="ql-block">继军:你的母亲看着亭亭玉立,是大家闺秀还是革命学生?我觉得,这次办这个主题,是希望不忘历史,引申现实意义。而且当我们谈的是我们身边的人,离我们更近更亲切。故事很重要,问一下你的小弟,因为他们男孩子比较关心这些事情…</p><p class="ql-block">李京力:我妈的姥姥家比较富裕,但是他们家很封建,就是不让女孩子上学,所以我太姥姥,包括我姥姥就都没让上学,后来我太姥姥比较开明,就让我妈上学了,她就供着我妈和我姥姥。据说我姥爷,就走的比较早,我姥姥也没敢嫁,他们两个人就供着我妈上学,我妈是独生子女,高中马上快毕业了,在学校入了党,应征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入伍的时候他也没让我姥姥知道,他就背着我姥姥走的,准备去抗美援朝,结果参加了公安总队,北京公安总队,没去成朝鲜,她就学医了。我尽量跟我弟弟联系一下,因为我爸爸和我弟弟有点儿三观不合,所以他两个人沟通的不太多,我爸爸主要是不愿意说…。</p> <p class="ql-block">刘乐尧:我的二爷爷,刘风财是50年参加抗美援朝的,他们的部队打过了三八线,我的二爷爷当时打散了,找不到部队了,就滞畄在了***的一个乡村里,乡村的老百姓对他特别好,就畄他在村里住下来,并让其学习朝鲜语,他很聪明,也很精干,很快学会了朝鲜话,并上他们的小学,停战后,他又悄悄走山路,越过三八线回到***找其所在部队。后来朝方就把他安置在新义州的华侨工厂工作,朝方特别希望志愿军能畄下来,那里成了家,其爱人是新义州市市长的女儿。他们被安置在吉林农场,生活很艰苦,后回到老家住了一年,就住在我家,后来周总理访朝后打破僵局,允许每年回去探亲。国家又给他们在吉林安置到国营单位上班,直到退休,二爷爷还在,他的爱人已去世,无儿无女。这就是他的生涯。</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王继军 又是一段个人经历,来龙去脉交待的很清楚。</p><p class="ql-block">战争的残酷,影响到了二爷爷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文中六九年中朝裂痕,讲的可能不太准确。</p><p class="ql-block">勃列日涅夫六四年推翻赫鲁晓夫上台后,调整了跟朝的关系,他们进入蜜月,六六年起,中朝有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争辩,彼此不快,关系有所变化。</p><p class="ql-block">珍宝岛后,也就是六九年,双方已经开始修复关系。</p><p class="ql-block">二爷爷回来的时间可能会稍早些,最晚应该是六九年夏天前。</p> <p class="ql-block">王姻:王姐不是直系,是我二姨二姨夫。二姨 丁席珍,二姨夫 韩占元</p><p class="ql-block">姨哥:我父母亲当兵时期的相片搬了几次现在不知放那里了,是他们的旧箱子里,不好说。我这只有当时比较真贵的国家颁发的三枚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朝鲜的三级国旗勋章及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央四部发的纪念章)其它的军功章战役纪念章文革抄家都给抢完了。我只记得父母亲是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后勤部转业的。只前的部队番号都不记得了,抗战时好相是山东分局警卫团还有什么武工队都记不住了。我现在在家隔离等解封了我把那几个勋章拍个照发过去,旧照片再找找看能不能找到。父亲在世时有些实物被兰州市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征收了。公文包武装一带还有茶杯等。</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军功章、勋章、奖章、纪念章,代表着嘉奖、鼓励、肯定、荣誉。我们一定要好好保管,代代传承。</p> <p class="ql-block">姜波:姐:我爸爸的部队当时过江进入朝鲜了,但是一周后就又回国了因为抗美援朝结束了[偷笑]好像是59年去西藏平叛,所以他可能不算参战。向你报备一下[憨笑]</p><p class="ql-block">编辑小组: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蒋介石不甘心,美帝不死心,围堵制裁无所不用其极。国内更是百废待兴,解放战争还在收尾之中。军队调兵遣将频繁。平叛,剿匪,组建海军,解放台湾等…任务诸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雷建秀:我公公参加过抗美援朝!但去逝的早!回到地方在省纪委工作!以前讲过参战故事!但现在记不清了!具体部队番号不记得了!他当年带家属在东北航校政委职务!还举家在延边住过!我老公就是在那出生的!名字带个“延”[偷笑][偷笑]他们起名没文化都是按地名起!老公公叫“赵华”87年没的!当时66岁!</p> <p class="ql-block">马玉洁:老战友你好!不知道美国这会儿是白天还黑夜,我们这会儿是晚上了。我们他姑父参加了抗美援朝。当时站两队,喊一的到朝鲜,喊二的就留下。他爸是喊二的就没去。</p><p class="ql-block">继军:一段轶事[强],也是传统。记得杜娟是从太原喊一分到322,黄琼是新兵连喊二去了18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克:没想到,这个征稿活动这么好。</p><p class="ql-block">从民间视角看过去,有味道。有温度。</p><p class="ql-block">被杨克认可不易。不能虚化历史,高大上也不是历史。全民参与,史诗般的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是保家卫国,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有温度有味道。</p><p class="ql-block">杨克:朝鲜战争的研究者多了去了。</p><p class="ql-block">宏大的可以考虑避开,如果有,也该从个体去反映宏大,否则会流于形式。</p><p class="ql-block">供参考。</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