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期主题:瓦西里•格罗斯曼《生活与命运》读书会。</p><p class="ql-block">推荐书目:多米尼克•利芬《鏖战欧罗巴》、《走向火焰》,瓦西里•格罗斯曼《生活与命运》、《一切都在流动》。</p><p class="ql-block">落地时间:2022.11.6,周日</p><p class="ql-block">落地地点:海格小院•半菊轩</p> <p class="ql-block">原定上周的读书会,因几个书友缺席,改成恐龙小院的茶话会了,几个朋友一起在龙姐家的小院喝酒赏花,也是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本周疫情防控常态化,正好半菊轩的菊花开了,与朋友商量后决定本周日读书会落地半菊轩,一半读书一半赏菊,欢迎喜欢本期读书话题的朋友围观。</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政治素人,读苏联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纯粹因为今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冲突。那时候,不明白作为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国家,乌克兰为什么会走向俄罗斯的对立面,为什么俄罗斯强烈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为什么美西方全然不顾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为什么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定义为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为什么明明美西方做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的承诺就可以使冲突结束却持续至今,冲突至今8个多月了,战争越演越烈还看不到结束的迹象甚至随时有北约亲自下场爆发三战甚至核战争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我试图去书里寻找答案!我所读过的俄罗斯文学,确切的说是两个年代,托尔斯泰时代的俄国文学和高尔基时代的苏联文学,俄国与苏联,不过是一个国家的两种制度,却造就了不同的文学作品,而在苏联卫国战争以后的作品,基本就没读过了(除了《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还有没读完的《古拉格》)。</p> <p class="ql-block">就如梁文道所说:无论在俄罗斯、西方、还是中国,苏联文学都成了一个几乎不存在的物事,尤其对俄罗斯以外的读者,俄语文学好像只到二十世纪初为止。以中国的历史背景看,这种情况更奇怪,因为沙俄和苏联文学都曾是我们社会上的主要读物(至少在我上学那个年代),可今天,它们却一排排被放置在书架顶层,成了蒙尘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有了去年美军从阿富汗撤军的读书经验(为了解阿富汗的历史与现状,读了《无规则游戏》、《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等一系列与阿富汗有关的书),我试图再在书里寻找答案,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我就跟“刨地瓜”那样划拉了一堆有关俄国苏联时期的书,甚至包括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时寒冰的《未来20年经济大趋势》(因为书里有一章“2016-2022年的俄罗斯生死劫”)。</p> <p class="ql-block">梅兰建议我先从利芬的《鏖战欧罗巴》读起,那是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拿破仑大军一直打到莫斯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先是通过在俄国境内的防御作战,再联合英国普鲁士成立联军,历经1813年的春季战局,1814年的莱比锡会战,最终入侵法兰西,攻占巴黎。</p> <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终结于1812年12月的维也纳,这让许多读者忽略了俄国在1813-1814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俄国人甚至让他们的军队横穿欧洲来到巴黎,更不用说一路击败拿破仑了。</p> <p class="ql-block">也是在那个年代,有了“俄国的安全来自欧洲的权利平衡”这一概念,亚历山大一世确信俄国和欧洲的安全是彼此依赖的,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依然正确(默克尔十月初在国内的一次讲话时也这样强调,可惜欧洲政客全被美国绑在战车上了,已然无脑),而对普京来说,消除敌人的威胁就意味着在国境之外作战,并且,需要盟友,只可惜,他的盟友再不会是德意志英联邦,而是俄罗斯背后的东方大国,还有被美国制裁的伊朗。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最替美国担心的就是中俄伊走到一起。</p> <p class="ql-block">利芬的另外一本书《走向火焰》则将焦点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安全、利益、身份认同和外交政策方面重新审视俄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在鏖战欧罗巴后的100年,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东欧奥匈帝国与俄国敌对,英法因担心自身安危也被拖入战争,一战最初是德意志与俄国争夺欧洲中东部的控制权,结果却两败俱伤,奥匈帝国解体后分化成很多无力自卫的小国,在欧洲中东部留下地缘政治空隙。俄国对欧洲国际关系来说很重要,反之亦然。俄国努力成为欧洲和世界性大国,但由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无法在“凡尔赛”参加重塑欧洲的计划,也与曾经的盟友英国、法国之间存在深深的怀疑和敌视,这就影响了制约希特勒并避免二战的努力。一战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终结是在1854年5月苏军占领柏林。</p> <p class="ql-block">作者曾说:没有乌克兰的人口、工业和农业,20世纪初的俄国就不再是大国,1917年的俄国革命暂时摧毁了俄国的国家、经济和帝国,俄国的确一度失去了大国的地位,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乌克兰的独立,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决于乌克兰的命运,一战结束,德国不得不放弃《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以及在东欧征服的土地,苏维埃俄国重返真空地带,收复乌克兰,并重新奠定苏联帝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利芬是英国人,他的作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描写两次大战的国家层面的决策部署,而作为苏联时期的作家,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则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卫国战争的方方面面,作品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中轴,以沙波什尼科夫一家的活动为主线描绘出从前线到后方,从战前到战后,从城市到乡村,从高层到基层,从莫斯科到柏林,从希特勒的集中营到斯大林的劳改营……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作者经历了苏联集体化时期,经历了1937年的肃反运动,经历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眼见广大人民用鲜血换的胜利后,依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只能洒泪书写历史,探索苦难根源(力冈序)。记得豆瓣短评里有句话:也只有中国人能理解的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二战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而结束,但二战带给苏联的是家园被毁,满目疮痍,苏联是阵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官方统计,二战苏军阵亡人数超过1194.4万,而我们比较熟悉的数字是2960万(2960万是苏军的总伤亡数字),如此大的伤亡,让苏联元气大伤,而斯大林的强权政治,又让战后的国家雪上加霜。看一看格罗斯曼的书吧,他会让你更理解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这苦难,历经百年又走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读完《生活与命运》,再看《1945年的6个月盟友对抗》,更能理解那个年代的斯大林政权以及苏联面对的国际局势。从沙皇俄国的亚历山大一世,到一战的尼古拉二世,到二战时苏联的斯大林,再到如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普京乌克兰的泽连斯基,200年的历史里,斯拉夫民族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战争,一次又一次国家权利更迭,谁之过?没有乌克兰的俄罗斯不再是欧洲国家,没有俄罗斯的欧洲注定是不稳定的欧洲。如今俄乌冲突持续8个月了,还没有和平解决的迹象,曾经一起对抗希特勒的兄弟同室操戈,曾经并肩作战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反目成仇,卫国战争的英雄雕像被乌克兰一个个的推倒,没有历史的乌克兰(或者说自己抹杀了自己的乌克兰)还能走多远?我们不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没想着深入去了解俄国—苏联—俄罗斯的历史,但通过这段时间阅读的一本本书籍,也大概理清了俄乌冲突的来龙去脉,但了解的越多越无解,俄美西方再加中国中东中亚,这世界真是越来越乱了,就如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所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p> <p class="ql-block">本次读书会,以《生活与命运》为看点,结合如今的俄乌冲突,深入讨论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以及看不透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