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深秋意浓,焜黄华叶。2022年11月3日,迎来广东省胡务娟名师工作室第五天学习之旅。新课标,新征程。今天,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郭昶校长以及浙江省特级教师何夏寿老师为学员们“送青来”。真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b><br></h5><h5> 早上,风雨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迎来了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郭昶校长的讲座《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新课标视阈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h5> <h5> 讲座伊始,郭校长给大家阐释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说明的主要背景,囊括中央作出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等;并概括出关于修订的主要变化: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増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br> 接着,郭校长从教学变革的实践走向、“真实情境”的内涵、情境创设的三个意识、如何从情境到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h5> <h5><b> 一、教学变革的实践走向</b></h5><h5> 郭校长告诉我们,言语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选择遵循“语文课程性质指向”、“言语发展价值取向”、“学习本质走向”。总之,从课程目标到原则、理念、实施、内容、评价,都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h5> <h5><b> 二、“真实情境”的内涵</b><br> 以课例赏析《外貌描写》,阐述了有效问题情境的作用是,激发学习动力,明确思维指向,提供认知起点。也就是,老师创设的情境,是要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起点。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要急于把学生带到重点和结论上去,要想办法和学生一起走向学习的起点。起点就是问题,有了问题,找到了探究的方向,再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得到结论。<br></h5> <h5><b> 三、情境创设的三个意识</b><br> (一)现场意识<br> 郭校长以六上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创造情境”;而迁移情境则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开剖析;勾连情境,则以课例《二十年后回故乡》为例,通过“借助名片,创设情境”、“融入情境,畅谈变化”、“故地重游,乡情依旧”进行了精彩的述说。<br> (二)交流意识<br> 郭校长通过“明确交流的对象”,让读者成为评价者,并通过“分享我的游记,评选心动景点”、“画出游览路线,按顺序把景点特点写清楚”,通过“游记”小锦囊,让学生明了观察方法,从抽屉走向交流。<br> (三)全程意识<br> 1.立足多角色学习(学习者、思想者、交际者的多重身份),通过反复视频的视觉冲击,让讲座更生色。<br> 2.形成项目化学习(情意驱动、思维建构、文字表达的全过程)。<br></h5> <h5> <b>四、如何从情境到问题</b><br></h5><h5> 郭校长给我们详尽地阐释了以下五步:第一步,应该明确为什么要创设情境。第二步,应该明确手中有哪些可以创设情境的资源。第三步,应该考虑情境和知识点是否能衔接。第四步,考虑情境背后要问什么问题,问题里面是否有核心问题、分层问题、生成问题,以及如何问这些问题。第五步,问题背后,考虑是要发展学生的什么思维。</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b><br></h5><h5> 下午,我们的研修在何夏寿老师的专业引领下展开。何老师的专题讲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内容和价值以及实施三个板块理论结合具体案例,让我们全面深入理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该任务群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何老师在“定位和功能”板块用“文学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生命成长的需要。”高度概括文学的价值;在“内容和价值”板块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三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对比分析,体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内容的进阶及指向儿童本位的特征,并列举《牛郎织女》、《童年的水墨画》等课文富有特性的句子具体阐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在“实施”板块,按照“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确定统整的学习主题”“开展全程的教学评价”三个步骤,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指导我们巨头们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课例《杨氏之子》在何老师富有情趣的“唱文言文”中,学生兴趣高涨地进入课堂。课堂上,何老师抓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朗读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准、读出节奏;通过“三讲故事”读懂课文内容;直击关键对话及多种形式朗读感受人物魅力;拓展《九斤姑娘》的故事深化理解。<br></h5> <h5> 看山非山,看水非水,学习任务群教学予教师之困顿却在郭校长和何老师的讲解下,解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之爽朗,我们教学“茅檐长扫”,不期“净无苔”,但期手自栽的“花木成畦”。</h5> <h5><b style="color:inherit;">【学员心得】</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b><br></h5><h5><b style="color:inherit;"> </b>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党的二十大,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梦想,新的征途。</h5><h5> 第五天学习,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郭昶校长关于《在真实的情景中解决问题——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讲座。他分别从“教学改革的实践走向”、“真实情境的内涵”、“情境创设的三个意识”、“如何从情景到问题”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让我了解到2022年新课标修订的主要背景是中央作出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语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从具体的课例中明白情境创设的三个意识。领略到教育方针是“想得到的美丽”,学科核心素养是“看得到的风景”,学科课程目标是“走得到的景点”。</h5><h5> 下午,观何夏寿老师讲座《新课标之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讲座中,他肯定“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定位与功能,明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学习任务群的含义,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内容和价值。并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游玩童话王国”为例,以单元为任务群,让我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提高审美品位。</h5><h5> 最后,何老师以文言文《杨氏之子》为例,让学生共同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何老师先“声”夺人,演唱戏曲《杨氏之子》引入,再让学生用类似于“杨氏之子”的结构介绍自己,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接着,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对字音,读准节奏。再以“三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利用插图和关键词,译读课文,创意讲故事。环环相扣,节奏明晰。何老师巧妙地从句子“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智商高、情商高。紧接着,他聚焦课后习题,让学生使用读原文、去掉标点读、竖着读、改变字体读、尝试背诵等多种方式熟读成诵。最后,何老师拓展阅读《九斤姑娘》,让学生感悟少年的机智,体会《世说新语》叙事之机智巧妙。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环节何老师同样是采用戏曲的形式,让文言文向民间戏曲跨界,还从语文学习跨学科学习到数学计算,设计十分巧妙。</h5><h5> 一天的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h5><h5 style="text-align:right;">(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城郊小学 梁仲桂)</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5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课标视阈下课堂教学的思考</b><br></h5><h5> 2022年11月3日,风雨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一天下来,头脑风暴萦绕,满满的幸福。</h5><h5> 早上,我们迎来了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郭昶校长的讲座《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新课标视阈下的课堂教学变革》。郭校长从教学变革的实践走向、“真实情境”的内涵、情境创设的三个意识、如何从情境到问题”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h5><h5> 其中,情境创设的三个意识(现场意识、交流意识、全程意识),勾起了深深的思考:</h5><h5> (一)现场意识</h5><h5> 郭校长以六上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创造情境”;而迁移情境则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开剖析;勾连情境,则以课例《二十年后回故乡》为例,通过“借助名片,创设情境”、“融入情境,畅谈变化”、“故地重游,乡情依旧”进行了精彩的述说。</h5><h5> (二)交流意识</h5><h5> “语言情境”不是单向的自我表达,而是面对交流对象,形成真实交流的语言交际过程。在阅读中与作者、文本人物交流,在习作中与读者交流。</h5><h5> 郭校长通过“明确交流的对象”,让读者成为评价者,并通过“分享我的游记,评选心动景点”、“画出游览路线,按顺序把景点特点写清楚”,通过“游记”小锦囊,让学生明了观察方法,从抽屉走向交流。</h5><h5> (三)全程意识</h5><h5> 1.立足多角色学习(学习者、思想者、交际者的多重身份),通过反复视频的视觉冲击,让讲座更生色。</h5><h5> 2.形成项目化学习(情意驱动、思维建构、文字表达的全过程)。</h5><h5> 而郭校长就“如何从情境到问题”,给我们详尽地阐释了以下四步:第一步,应该明确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是想建立概念?引入新课?还是突破难点?目的非常关键。第二步,应该明确手中有哪些可以创设情境的资源。有实验器材?还是有视频?有图片?有模型?需要选取能驾驭的资源。第三步,应该考虑情境和知识点是否能衔接。明确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如果情境和本节课的知识不衔接,学生就产生不了共鸣。第四步,考虑情境背后要问什么问题,问题里面是否有核心问题、分层问题、生成问题,以及如何问这些问题。第五步,问题背后,考虑是要发展学生的什么思维。让学生去观察,去写作,或者进行分析概括,指向的思维能力发展是不同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最终,要看创设情境的效果,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关注。创设情境一定要注意三点,一要突出问题,二要和知识衔接,三要有目标指引。</h5><h5> 下午,浙江省特级教师何夏寿的讲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和示范课《杨氏之子》,更是入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们的教学成长。</h5><h5> 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施让我大开眼界,何老师从“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确定统整的学习主题”等方面,以课堂实例展开了精彩的阐释,生动清晰。示范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条例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扎实有效,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学生服务,没有多余的、无用的环节;不仅如此,为了激起学生理解文本的兴趣,何老师还现场唱起来了。通过精心指导,巧妙的点拨,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聪慧礼貌和语言的风趣,这个环节中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我们感到课堂的高效性。</h5><h5> 感恩专家们的引领,化解了我们的教学困惑,减轻了教学的压力。相信,新课标视阈下课堂教学之路,我们将越走越顺,越走越远。</h5><h5 style="text-align:right;">(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 胡焕兰)</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h5 style="text-align:center;"><b>理解“言语实践”与“情境创设”</b><br></h5><h5><span style="color:inherit;"> </span>11月3日上午,聆听了郭昶校长《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新课标视阈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专题讲座,对“言语实践”和“真实情境”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们的语文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开展言语实践,形成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实践”对于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能停留在老师的传授、分析,或者对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要展开运用,进行实践。丹麦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他的说过一句话:“学语言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给我很大的启发,如果我们只在岸上教孩子们什么时候呼气,什么时候吸气,练上千百遍,即使“懂了”,但也“不会”,必须通过在水里不断练习,才能够真正的掌握游泳的本领。这句话强调语文学习不是他人所得简单传授的,而需要自己经过大量的实践。郭校长在阐述“真实情境”这一内容,依托《外貌描写》这一课例,给学生创设交际语境,学生在完成一次次的任务中进行言语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情境创设的三个意识——现场意识、交流意识和全程意识,这部分的讲座信息量大,我需要再重温并结合郭校长列举的课例在实践深化理解。</h5><h5> 下午,我们的研修在何夏寿老师的专业引领下展开。何老师的专题讲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内容和价值以及实施三个板块理论结合具体案例,让我们全面深入理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该任务群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何老师在“定位和功能”板块用“文学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生命成长的需要。”高度概括文学的价值;在“内容和价值”板块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三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对比分析,体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内容的进阶及指向儿童本位的特征,并列举《牛郎织女》、《童年的水墨画》等课文富有特性的句子具体阐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在“实施”板块,按照“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确定统整的学习主题”“开展全程的教学评价”三个步骤,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指导我们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h5><h5> 课例《杨氏之子》在何老师富有情趣的“唱文言文”中,学生兴趣高涨地进入课堂。课堂上,何老师抓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朗读难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准、读出节奏;通过“三讲故事”读懂课文内容;直击关键对话及多种形式朗读感受人物魅力;拓展《九斤姑娘》的故事深化理解。</h5><h5> 一天的研修学习,理论结合实践,给我的教学教研增加了丰富的养分。</h5><h5><span style="color:inherit;"> </span></h5><h5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inherit;">(</span>台山市台城中心小学 黄春慈<span style="color:inherit;">)</span></h5> <h5>撰稿:梁仲桂 胡焕兰 黄春慈</h5><h5>一审:梁翠婷</h5><h5>二审:胡伟胜</h5><h5>三审:胡务娟</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