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精神,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11月4日上午,实验小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在线上观摩了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戈顺懿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 商量》一课,本课将“落实课程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发现力和解决力”为突破点,渗透同侪教学观念,带给老师们别样的观课体验。</p> <p> 同侪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教学生,也就是学生在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后,必须向其他同学清楚说明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听取对方的说法。这一个将自身所理解的内容说给别人听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不论其想法是否正确,在吸收观念后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便促成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更深层思考,再透过与他人交谈的过程,固化自己原来已经正确的想法,或是修正思考错误的概念,使知识的学习达到更加深化的效果。</p> <p> 本堂课,戈老师给学生们充分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合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同侪的作用,让学生教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老师们边看边记,生怕错过一场语文教学盛会。他们和授课老师们共同探索未来语文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创新。</p> <p>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课时紧张,教师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秩序良好进行,让学生进行自由充分的讨论有时并不容易实现,如果学生能感觉到他们的意见被人重视,参与到了有意义的讨论之中,就会自然而然调动起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期间,学生的一系列关键技能都得到了锻炼:形成独特见解、批判性地评价他人的逻辑、沟通协作、用创造力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分析等。</p> <p> 自古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老师不是万能的,课堂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轻易浪费掉学生和学生之间生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优势。小组的一次讨论也许就叫醒了那个昏昏欲睡的“学困生”,也许就鼓励了那个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自卑学生,也许就发现了那个湮没在人群中的他原来有很好的领导力……</p><p> 正如《把时间还给学生的课堂什么样》这篇文章中写道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教室里、在老师眼皮底下自己学、自己习,慢慢地,不在教室里、不在老师眼皮底下,他们也能自己学、自己习了。”教师最大的智慧,应该是,借住于学生的能量,摇动一棵树,推动一片云,挽救一匹深陷泥潭的马儿。</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稿||潘婷婷</p><p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潘婷婷</p><p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语文教研组</p><p style="text-align: right;">编审||李俊英</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