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家乡的古井

暠本淡定

回忆童年,就会想起家乡的水井,贵溪桐源老家有几口长达数百年的古井!现今“压水机”的普及和自来水“村村通”的惠农,彻底打败了水井,这些古井即将消失。古井没有名字,借所处地理位置而得名,被称作“前头井”“屋背山井”“岩辽上井”。数百年的经历,井口内侧的青石条受吊水“勾担”或“井绳”经年累月的摩擦,一道道滑溜溜的擦痕,形同岁月留下的烙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br><br> 古井,承载着时光的记忆,诉说着久远的往事……。如今静静地躺在故乡的一隅,独自仰望天空,默默地聆听人声、鸟鸣和风吟,见证着故乡的沧桑巨变!<br><br> 古井风姿依旧,但我不知道她的年轮,只能从井台井壁井檐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月来验证它沧桑的历史。水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生命之源,先祖逐水而居,估算是村落始迁时圈建,遗憾的是族谱记载的缺失,无法查找古井的前世今生。<br><br> “井”是个美丽的字眼,“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因井为市,故称:井市、井里、乡里。“井”就是家,“背井离乡”,短短四个字,包含了多少游子的无奈及对家乡深深的眷恋。<br><br> 每当村里遇“白喜事”,村民有治丧“买水”的礼仪,由亲属去水井向水神买"天根水"。逢年过节人们都会香火供奉古井,缅怀往昔的岁月。村民保留下的这个古老风俗,也许算是一种精神皈依,但也是一种文化传承。<br><br> 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笔下的《送福建观察使高宽仁序》中的高宽仁;创建于南宋期间的乡学“桐源书院”的历届子弟;明朝代宗景泰二年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河南巡抚、大理寺丞、南京右佥都御史、左佥都御史、福建巡抚的高明等一代代高世后人都曾饮用过这口井的水。<br><br> 家乡的古井,井水不枯不溢,冰凉清澈甘甜,浸润过多少春夏秋冬,滋润着家乡父老的心田。遥想乡亲们每天早晚排队挑水摇晃的背影,扁担在肩上吱呀吱呀作响,恰似一首乡间小曲;在外农活的村民或走过路过的邻里乡亲口渴了,便趴在井沿埋头双手捧水咕咚咕咚喝上几口后惬意离去。这些满满的乡情画卷,都是我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如今却变成我寂寞的乡愁。<br><br> 千年古井,承载着时光的印迹,也见证了千年古村桐源高的沧桑巨变。当下,村民远离故土是一种生活常态,水井已渐渐离我们远去。当你打开水龙头,是否还记得家乡的老水井?这些消逝的水井,让多少远离家乡的村民失去了故土,让多少远行的心灵失去了依傍,让多少可触可感的古意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