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袄,棉裤。

俏佳人~

<p class="ql-block">  马上就要立冬,预示天气寒冷。冷了出门添加衣服,再冷就翻找棉衣,都是从商店,网上买回来的。棉衣棉裤还有长款羽绒服,条件好的还有貂皮大衣等等。</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小时候不是这样的,所有的棉服都是妈妈亲手缝制,我虚岁十三那年初秋,妈妈大病一场,虚弱无力站立,住进医院。大夫给的中药,得拿回家用砂锅熬。在院里支几块石头,把砂锅立在上面,底下烧火,我一遍烧火一边流泪,听邻居大娘说,我妈妈有可能死。</p><p class="ql-block"> 妈妈可算回家了,我从此特别听妈妈的话,我害怕失去她,因为我有那么多妹妹弟弟,我们不能没有妈妈呀!</p><p class="ql-block"> 妈妈找来做棉衣的布,平展的摊在炕席上,把棉花放在棉布上,棉花上面再放上和下面形状一样大小的棉布。上下对齐,左右对称。上面的布料好一点,下面的布料都是用补丁补上的。妈妈一边做一边让我在旁边看着,然后让我拿针线行棉袄。</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人长的小,顶针戴不上,妈妈就用棉布条给我缝“顶针”戴着。用画石在布料上画距离相等平行的线条,我沿着线条飞针走线。动不动针后跟就把我的手扎出血,我马上把手抽出来,找东西擦一下,继续做。</p><p class="ql-block"> 我那时缝的针脚有大有小,针线走得里出外进。可是妈妈一直都在鼓励我,挺好的,别着急,慢慢来。</p><p class="ql-block"> 开始我做的都是旧的棉袄棉裤,妈妈把去年穿过的都要拆洗一遍,有破旧的地方重新补上一块补丁。膝盖,腚片,胳膊肘袖口等地方的棉花都要重新填补一下。</p><p class="ql-block"> 北边的天冷的早,而且比现在还要冷。妈妈是个很要强的女人,她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只能起早贪黑的做棉衣,上有老下有小,都得兼顾,先做老人的,在做最小的孩子棉衣,妈妈和爸爸永远是最后穿棉衣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可能没有卖棉服的吧?还是我家人口众多,没有能力买?当时还小不在意?反正我那个村没有穿现成的棉服。</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p><p class="ql-block">条件算挺好的,每个人都有两套棉服,有薄的有厚的。现在想起来妈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过去的棉衣不抗穿,经常破损。妈妈教我缝补丁,把衣服裤子漏洞的地方用一块结实的布缝上去,针脚要匀称,补丁颜色要靠近衣服原色,两边要对称。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顶针”什么是“补丁”了吧。</p><p class="ql-block"> 行完棉袄,得掐褃,就是把胳膊上身缝在一起,这是两道手续,都是妈妈不厌其烦的手把手的教我。要知道我的妈妈可是五八年前的大学生,能做到这些很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买布料,棉花都需要票,每个人都是有定量的,你有钱没有票,做衣服也是无能为力。找补丁缝衣服也是不好找的。想想现在扔掉的衣服都比那时穿的不知好过多少倍,那时缝袜子的补丁都没有,有时都得用线缭。</p><p class="ql-block"> 妈妈重来没有说过爱我们,她把所有的爱,都用在给我们缝补洗涮上了。</p><p class="ql-block"> 工作时,单位分给每个职工一件黄色的棉服,喜欢的不得了,穿它干活的时候都很仔细,恐怕不小心弄脏,这是我穿过的第一件不是手工制作的棉服。</p><p class="ql-block"> 而今没有人在穿手工制作的棉服,新款棉服,布料,颜色,层出不穷。走进商店让人目不接暇。琳琅满目。我们这代人好有福气,再也不用像我们的妈妈,婆婆那么劳累那么繁忙。</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还是不舍得扔掉我结婚时婆婆给我做的棉袄,棉裤。虽然不穿,我还是把它当宝贝一样的保存着。看见它,我仿佛看到我母辈们的勤劳,节俭。看到了我母辈们艰辛,不易。每件棉服都有一段故事,那是我这一代人的记忆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件棉袄是婆婆给我做的结婚棉袄,我喜欢婆婆盘的纽扣,一针一线是婆婆对我以后生活的祝福和爱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穿过的棉裤。妈妈给我做的,一针一线都留下妈妈的爱。</p> <p class="ql-block">这条棉裤是妈妈给我结婚准备的,棉裤面是不用布票花钱可以买到的,时光进入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女儿小时候穿过的棉袄,婆婆剪裁我做的,不会盘扣,没有婆婆那双巧手。纽扣是我买的按扣缝上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