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寒未起 古道满阶红——徒步吴越古道登癞痢山

一江

<p class="ql-block">   青山隐隐水迢迢</p><p class="ql-block"> 秋尽江南草未凋</p><p class="ql-block"> 四季芳华,最美深秋。刹那间,秋水长天一色,秋已至最深处。</p> <p class="ql-block">  经历过春的繁华、夏的热烈,江南的秋天,正步入秋日的绚灿。山间一抹抹红、一簇簇黄点缀其中,丝毫没有秋的萧瑟之感,却美得烂漫难收。</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要打劫的目标秋色,是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连接吴越(杭州临安)与南唐(宣城宁国)的主要通道——吴越古道,以及位于两省交界处的清凉峰景区,海拔1362米的第二高峰——癞痢尖。</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吴越古道是古代两地民间贸易往来与商旅通衢的重要通道。那么国道G330就是当代安徽和浙江之间的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 通往杭州临安区岛石镇的这一段盘山公路景色特别美,大货车特别多,每每两车交汇特别考验车技,尤其是弯道会车。</p> <p class="ql-block">  呼日村位于浙江省岛石镇,紧邻安徽省宁国市南极乡。传说是后羿寻找太阳的地方。笋干、茶叶、山核桃是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是一个典型的靠山吃山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听说呼日的株川自然村还有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一排排石板屋坐落在群山之中,溪水潺潺,是一座宁静安闲美丽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个有着神话传说的地方没有走进去,却给我们留下一次核酸检测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是调色师,手中的颜料不断施染,茫茫群山,五彩斑斓,层林尽染。</p> <p class="ql-block">  浙江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童玉梅花鹿监测站(哨卡)。此处设有哨卡,禁止七座以上的车辆通行。我们此行二十九人,包租了一辆35座大巴车,不得已,全部下车。</p> <p class="ql-block">  古道西风瘦马</p><p class="ql-block"> 侠士豪情万丈</p> <p class="ql-block">  古道顺着群山的走向蜿蜒曲折,林深茂密,遮住了阳光,投下斑驳的树影,再往前看,古道就拐入了林中,隐入山野之中。</p> <p class="ql-block">  千年沧桑,岁月沉淀,古道渐渐隐去繁华,却抹不去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寻古探幽,岁月如秋叶,落满山头。</p>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几位飓风大神,谈起2019年扛车徒步古道的辉煌经历,娓娓道来,令人佩服。</p> <p class="ql-block">  走在由不规则的石阶铺就而成的古道上,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时而空旷无垠、时而茂林隐逸。树木不似夏日般的葱茏,却呈现出斑斓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豁然间,眼前一片开朗。</p> <p class="ql-block">  网上记载: “江南第一池”——浙西天池,即千顷塘湖泊位于安徽宁国与浙江临安边界,位于海拔1100米的千顷山巅,宽达千顷,水深二十多米,湖中盛产淡水鱼类,周围地域宽广,四面高山围绕神湖,造就了这美丽的高山湖泊,湖畔平坦,湖水清洌幽蓝,水天一色,山峦缓伏,视野开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主要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由于今年旱情严重,水位大幅下跌,水量不足往年的三成。</p> <p class="ql-block">  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被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南地势最高、</span>面积最大的湖泊,深深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  远眺癞痢尖,孤峭壁立,山高险峻,石山莎草,厚如茵褥。山顶部的巨石,神似古代祭祀台。</p> <p class="ql-block">  吴越古道和千顷关,是1100年前吴越国的建筑,城墙由大小石块垒成,依山势而建,是南唐与吴越国的国界线。当年这一带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千顷关由两块高近4米,厚约3米的巨大光滑的花岗岩构成,天然的石门像门一样挡在眼前,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千顷关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p> <p class="ql-block">  从天池上去不到五十米,过一段独木桥右转,就是攀登癞痢尖的山道,由于没有指示牌,我们也是走到千顷关口,还没找到登山的路,才发现走错了路,然后折返回来。</p> <p class="ql-block">  登山的路刚开始很平缓,之后山林越来越密,坡度也越来越大。中途一度想过放弃,被一种信念支持着,每向上一步,你离成功就更近一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不多久,树丛没有那么密集了,天空开朗了。突然发现林枝之间蓝色天池,劲头更足。再往上走,是几块突兀的巨石,爬上巨石,丛林被大片的茅草取代,远山的视野越来越开阔。</p> <p class="ql-block">  山上大片白茅草,一人多高,宛如茫茫草原,一马平川,却看不见牛羊。</p><p class="ql-block"> “癞痢”俗称“秃头”,秃头又怎么能让本应长在水边的茅草在高山之上生存,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癞痢尖”官名乐利峰:《昌化县志》(1924年版)所载:“乐利峰在千顷山左,壁立孤峭,上可望钱塘江,背极芜湖县,峰峦特秀,石壁峭立百余丈,飞 泉自山崖下泻,四时不竭 。石山莎草,厚如茵褥,若龙须然。山高而险峻,春冬雾气,白昼如夜”。</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样的记载,仿佛真的看到了我生活的大芜湖。真叫人有“咫尺之间,尽收千里之胜”之感。</p> <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近山浓黛,远峰淡抹,茅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山顶俯瞰天池,清洌幽蓝,水天一色,神池浩渺,天镜浮空。宛如一粒巨大的珍珠,遗落人间。</p> <p class="ql-block">  山顶的铁塔,高度有十米。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林海古道,红叶黄花,高山草甸,峡谷天池。</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都是小道土路,还算好走,一路都有各色丝带指引。</p> <p class="ql-block">  千倾塘水库始建于1973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供水、滞蓄洪水功能的水库。</p> <p class="ql-block">  浙江天池景区的大门,像是在施工,门口用一段小彩旗象征性的拦住。可能是由于疫情原因,景区呈关闭状态。停车场只停了大约十几辆私家车,也不用买门票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半我们最后一批走出天池景区,距离出发时大客车的位置还有近十公里。四点钟根本不可能到达。为了不耽误司机后面的路程,我们开启了在路边拦车的模式。都说山野使人心襟开阔,真的非常感谢这些陌生的私家车主们,无私地帮助我们摆渡到起点。</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如同是行走的风景画里,我们有一半骑友坚持自己走下山的,体会到一种<span style="font-size:18px;">别样的感受。特别是我们的疾风大神,经历了两次攀登癞痢山,一路上多次帮助我们,下山时由于座位有限,选择一个人跑步下山,真应了那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  监测站(哨卡)职工的孩子们嬉戏的身影,响彻山谷。</p> <p class="ql-block">  生活简而又简,只要心中有暖,这一路的景致就会美好和生动。记忆会随着时间慢慢消淡,照片也只能勾起零碎画面,用文字记录美好,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网上小贴士(有增补):吴越古道安徽入口为宁国万家乡,临安入ロ为清凉峰镇柘林村。自驾只能走环线,不能走全程。若是全程徒步穿越,可安徽入ロ进,临安入口出,或者临安入口入,安徽入口出,全程徒步路程12公里左右,最高点浙西天池海拔1100米左右,乐利峰海拔1363米,古道全程都为石阶或石板路,坡度不大,沿途都有溪水相伴,颇有乐趣(此次没有看到)。</p><p class="ql-block"> 吴越古道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光。春天吴越古道百花盛开,植被茂密。夏天,一路浓荫蔽日,凉爽的溪水伴随。秋天,茅草飘荡,一片苍茫。冬天,白雪皑皑,万籁俱静。</p><p class="ql-block"> 大客车不能进清凉峰景区,只能七座以下车通行。听说节假日路口有人值班,不让上清凉峰。癞痢山入口是天池上去五十米,过独木桥右拐登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