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世上安能双全法,不负如来不付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火车正在向西宁飞驰而去,我爬在上铺狭小空间里,耳朵塞着耳机,让音乐在我耳际飘荡,荡出一段世界与我的距离。我沉浸于此是想给自己一个时间和空间让我怀念一个人,那就是曾吟唱出“世间安能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活佛情僧-- 仓央嘉措。<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人说遥远的诱惑或是诱惑于它的美景或是诱惑于它的传说,更好的就是兼而有之。我想青海就是这兼而有之的诱惑。而在内心深处我更想能够在这片神秘土地上寻找他飘忽不定的踪迹,在这徐徐清风中聆听他温柔的情诗,在这湛蓝无垠的湖水中感受他无尽的悲哀……这就是三百年前写下“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的街头我是最美的情郎”的六世达赖活佛仓央嘉措与他的相识缘于下面这首诗《见与不见》,第一次读到它就被深深吸引:<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见与不见》<br>你见,或者不见我<br>我就在那里<br>不悲不喜<br>你念,或者不念我<br>情就在那里<br>不来不去<br>你爱,或者不爱我<br>爱就在那里<br>不增不减<br>你跟,或者不跟我<br>我的手就在你手里<br>不舍不弃<br>来我的怀里<br>或者<br>让我住进你的心里<br>默然相爱<br>寂静欢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首诗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质朴无华的情感。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平平淡淡的几行诗却让人不禁唏嘘。让人看到任事事不断变幻的红尘中,始终不变的深情守候在那里。就像天上的恒星,那怕历尽沧桑仍亘古不变。字里行间我们看不到缠绵悱恻山盟海誓,却能读到盘石般坚定的深情。犹如冰河下的奔涌的河水,表面却是平静的。浅薄的我还认为这是一首现代人写的诗。当我知道这是一位三百年前的活佛写的十分惊讶,因为不管是情感还是表达上都让我这个现代人没有一点违和感,更不可思议的是作者是一位普渡众生的活佛。佛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吗?怎么能写出如此深情的情诗呢?强烈的反差吸引这我去查找这位叫仓央嘉措的六世达赖活佛所有信息。<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683年在藏南有个叫门隅的地方,这是门巴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正当一个贫困的牧民家的小男孩出生时,天空出现了七个太阳,天上冲下了巨大的黄色光柱,佛光袅袅,紫气冲天。这就是仓央嘉措。善良的门巴夫妇还以为这是老天对他们辛苦不易的回报,却不知自己的孩子是五世活佛的转世。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堆牛羊,守着自己的爱人,有上几个可爱的孩子简单平淡的像他们的族人一样的生活。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背负前世的无上的荣光和责任,今生注定要坐在佛床上超度众生,而自已孤独到死。<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当权的桑吉嘉措将五世活佛死后密不发丧,寻找活佛培养活佛都是密秘进行,所以仓央嘉措不像其他活佛一样从出生就被接到布达拉宫去学经生活,而是在门巴族继续生活,只是定期到专门寺院学习。生长在门隅山川的仓央嘉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门巴族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他们信红教,爱情和宗教并不冲突,他们的佛徒可以结婚成家。是这片滋长情花的土地给他埋下了浪漫的种子,是家乡曼妙动人的情歌将他深深诱惑。当14岁时仓央嘉措长成一个英俊潇洒的翩翩少年,并有了一位同村要好的娇媚秀丽少女。十四年无拘无束的生活不知对仓央嘉措是福是禍。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这段时光,是否西藏就会有一个与以往一样心中只有万民的活佛我不敢断定,但肯定的是我们将失去一位三百年来感动无数人的情僧。<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然而他能成为真正的王吗?活佛在18岁前是不能亲政的。三年枯燥繁重的学经生活让仓央嘉措苦闷不堪。他那颗自由多情温柔的心被苦闷无助凄惶包围着。但与佛深有慧根的他,学业却有突飞猛进的增长,他等着18岁能够独立掌管西藏佛教事务权利的到来,而不仅仅受到教民的膜拜。<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他等到的却是家乡传来美丽的门巴少女嫁做他人妇。他苦闷,可他不曾想过正是他的不辞而别先负了她。即使她愿意搭上所有的时光为了永不可能的爱情去无望地等待,族人也不允许有人爱上他们的活佛。也不知她怀着那么美好的初恋怎么度过往后的日子……正如纳兰容若的词“等闲变却故人心,却到故人多变心。”<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天一天过去了,虽然桑吉嘉措时不时承诺要交出权利,但仓央嘉措却看到的只是遥遥无期的傀儡日子。他从雄心勃勃的期待到灰心丧气无奈。捆住他身体的布达拉宫,却让他思念家乡的心如春天的青草一样漫天疯张。一颗青春驿动的心渴望浪漫,渴望温情……<br><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不知是佛祖的考验,还是梦里注定他有一场美丽的戏梦,又或是其他因由。仓央嘉措在不经意的日子,发现布达拉宫美丽的牢笼有一扇无人看管无人行走的小门,通过这道门有一条小路通往拉萨古城。这条小路给冰冷的闭室带来了温暖,给仓央嘉措行将枯竭的心注入流动的血液。他抛弃了五年来的循规蹈矩,穿上美丽的藏服,戴上假头套,成为英俊潇洒的名为宕桑旺波的拉萨城最风流倜傥的情郎。<br>住在布达拉宫<br>是活佛仓央嘉措<br>买醉在拉萨街头的<br>是浪子宕桑旺波<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时候醉生梦死真的比清醒自居更让人向往。拉萨古城的青稞美酒和万千风情就像美艳娇丽罂粟花,让仓央嘉措沉迷其中不愿自拔。八廓街上有一座黄色的建筑物,那就是现在多少人到拉萨必去的玛吉阿米的小酒馆。在这里仓央嘉措遇到美丽的琼结姑娘达娃卓玛,他梦中美丽的劫。<br> 他们相爱了。这时拉萨城内已流传着浪子宕桑旺波就是活佛仓央嘉措 。他们心知肚明,夜夜倾城,如飞蛾扑火般地燃烧着他们的爱情。 <br><br>桑耶的白色雄鸡<br>请不要过早啼叫<br>我和相好的情人<br>心里话还没有谈了<br>把帽子戴在头上<br>将辫子撂在背后<br>一个说请慢坐<br>一个说请慢走<br>一个说心里又难过啦<br>一个说很快就能聚首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但是虽已不在乎是否掌握权利,是否参透佛法的仓央嘉措还顾念那些万里朝拜他,待他普渡的众生。他们爱他,宽容他,视他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是他们心中的佛。他怕辜负他们,纠结其中。 <br>住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br>流浪在拉萨街头,<br>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br>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br>自恐多情损梵行,<br>入山又怕误倾城。<br>世间安得双全法,<br>不负如来不负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然而幸福的时光都是很短暂的,不过是一场春花秋月的光阴。一场纯白的大雪,一行勿勿的脚印出卖了他们,这脚印一头连接佛堂,一头通往红尘,坐实了活佛的不守清规,贪恋凡尘爱恋的罪证,这意味着他们将接受怎样的惩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关于达娃卓玛,没有人知道她究竟去了哪里。她就像一个谜,在西藏的历史上销声匿迹。有人说达娃卓玛被第巴桑结嘉措派人给处死了,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彻底断去仓央嘉措的杂念。唯有死,才可以让人无牵无挂。仓央嘉措可以将达娃卓玛怀念一辈子,却再也不能为了她而选择情奔天涯。也有人说达娃卓玛并没有嫁人,而是选择回到故乡,独自居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一间小木屋,养了几只牛羊,那么简单地活着。她早已忘却曾经有过的奢华,只想静守四季炊烟,心如止水。她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年轻的活佛将她忘记,以为这样就可以帮他逃过劫数。该过去的过去,该忘记的忘记。我相信,无论仓央嘉措最后的结局如何,达娃卓玛都会好好活着,活到鸡皮鹤发,以此来证明她对爱情真的坚贞不移。任何对自己的伤害都是对爱人的残忍,她要活得让他心安。真爱过的人都会明白,都能理解。每个人爱人的方式不同,有些人选择生死相依,有些人却愿意用一生的时光来怀念过往。<br>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br>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br>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br>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br>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br>谁,唤我之心,掩我一世凌轹。<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而仓央嘉仓 则端坐在庄严的大殿,面对佛的慈祥,他将额头紧紧地贴在殿堂的砖上,不是为了祈求佛的饶恕,只是想告诉佛,他真的是无意。无意背叛,无意辜负,原本打算一生为佛,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面对永不消失的朝圣者,为他们讲经说法,为他们无私奉献。无奈情难自已 。可他不知他的行为却成为西藏个个势利争夺权利的借口,最终他被权利争夺的胜利者拉藏汉认定为假的达赖五世转世灵童上报皇帝。虽然康熙帝捧读仓央嘉措的情诗也被他深情的温柔打动,但为了大淸江山安定稳固,最终决定牺牲了仓央嘉措这枚棋子。<br> 一道“押解进京”的圣旨在形式上结束了仓央嘉措活佛的使命,但在藏族信徒的心中确认为他就是真正的活佛,他们想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但仓央嘉措不忍心他的信徒生灵涂炭,毅然选择进京。当他走到青海,遇到了这一圣湖却莫明失踪,仅有的二十五年的生命,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遐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青海湖 那一片湛蓝的深邃,有着让人一见倾心的熟悉和感动。这座湖究竟是从何而来,又在高山之上,停泊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它隐藏着自己的美丽,并不是怕世人惊扰。有人说,这是灵魂的故乡,只适合灵魂居住。走在这片圣湖湖边,让温暖的阳光缠绕我,让温柔的清风吹拂我,而那天空和湖水更是蓝的庄严,蓝的亘古,蓝的纯净。我想掬一捧青海湖的湖水,触摸仓央嘉措的灵魂;我想挥手扯下一朵白云,打听他日后是否安好;我想问问南来北往的鸟儿,他是否获得心灵永远的宁静。<br> 青海湖无语,它是神灵的象征,知晓一切过往,却无法让真相大白。真相,藏在湖水中,化作永远的秘密。正如徐志摩的诗所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那就把我的思念留下,带走他美丽伤感温柔的情诗温暖我的人生……<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一世》<br><br>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br>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br>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br>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br>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br>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br>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br>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几天来在旅行的路上用手机完成这个文章。我觉得仿佛整个青海之行都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牵引和伴佑。当我第一次看到可能近距离地接触到青海湖时,我冒着可能因私自行动受到领队批评的可能,拼命向青海湖跑去。不知是激动还是高海拔的奔跑,让我心跳加速,气喘嘘嘘 。我不顾一切跌跌撞撞地急切地跑过去,仿佛唯恐再失去心爱的宝贝似的。至到现在我坐在离开青海的车上整理这些文字时,我还能体会当时的悸动。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我看到蓝天白云下那片湛蓝的湖水时,心情宁静,告诉自己已完这期待以久的朝拜。现在我背上行囊,要离开这片深情的土地。我深知我们只不过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在别人的故事中流着自己的泪。别了青海湖,我将在我的行嚢中放一本仓央嘉措的诗集陪伴我继续的行程……<br> 附一首同行曹旅友写的一首诗,当我第一次读到时就眼底潮湿,非常喜欢!<br><br>一个你不知道我不知道的地方<br>藏着你也想要我也想要的梦想<br>怎么会有人不断的寻找<br>那是我们要去的方向<br>或许你不明白我不明白会这样<br>只是你选择我选择去流浪<br>怎会有淡淡的忧伤<br>那是你背影的流转<br>我知道有滴眼泪已低落心上<br>一个你也知道我也知道的地方<br>找到你也想要我也想要的梦想<br>或许你也选择我也选择去流浪<br>怎么还有淡淡的忧伤<br>旋转的背影回头望<br>有滴眼泪已滑落脸庞<br>回到你的身旁<br>依然还是孩子的模样</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