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虐鄱湖 熊盛文摄

xiosw

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涉及11个县(市区)。鄱阳湖承赣、抚、信、饶、修五河而通长江,成为江西的"集水盆",五河入海的"中转站"。 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水湖泊。"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征。常年平均洪水期湖面积约3841平方公里,容积约260亿立方米;枯水期湖面积约526平方公里,容量约仅9亿立方米。 1988年鄱阳湖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保护区越冬的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多,数量大。 鄱阳湖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共有鱼类21科122种,既有定居性的湖泊型鱼类,又有回游、半回游性的鱼类。 鄱阳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白鹤、东方白鹳、鸿雁越冬地,每年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白鹤最少近1000只,最多达3100只。 吴城曾经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处在赣江、修河、鄱阳湖交汇之处 。宋代以后,就是江西盐业、纸、麻、糖、木材、海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埠和交通纽带,史称为“西江巨镇”。<br><br> 那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客和商人纷纷在吴城兴建同乡会馆,最盛时达48座之多。一般会馆大门前都有一对威武的石狮,显得气势恢宏,镶嵌于吉安会馆门前的"理学名臣"四个遒劲大字至今熠熠生辉。 几年之前,走进吴城就是一片鱼的世界,家家户户门口和空旷之地都晒满了各种各样的鱼,到处漂浮着鱼腥的气味。 那里不仅有很多少见的大鱼,也有被当地人称为“刨皮鱼”的小鱼。这种鱼晒干后用油煎过,特别香脆,可连骨吃下。国家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后,这种现象再也不复存在。 吴城最著名的景点当属“望湖亭”。它始建于晋代,历史上屡有兴废,不少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句。文天祥被俘北归路过吴城曾写下悲壮的诗句:“凌云披雾望湖亭,屹立赣水修河滨。历尽沧桑罹万劫,饱经风雨度千春。此日登亭神气爽,百代名胜载酒兵。六朝古迹招诗客,几忘囚服束吾身。”  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望湖亭又已重新改建,新亭更加高大雄伟。亭内专门设立了一个诗画空间,展示古人笔下的望湖亭风景。 站在望湖亭高处,极目远眺,赣江、修河汇为一水,缓缓流入鄱阳湖。远处的鄱阳湖水天一色,真应了古人诗中的风景:“亭上湖光一望平,望中秋色动离情。千帆冉冉依天尽,万木萧萧作雨声。幔卷烟云山隐见,地分吴楚势纵横。乾坤一剑疏狂客,醉倚危栏待月生。”我们登楼时已经大中午了,不可能倚栏待月,还要到湿地里去体验旱情。 八年前我去过吴城,赣江边上也是渔民晒鱼的好去处。几块木板、几根木桩就是一个晒鱼点,江边的沙滩上有好几处。 古人诗中“渔艇归帆乱, 村灯近郭明”的景象也屡见不鲜。 长江流域禁捕了,那种景象也一去不复还。 渔民的捕鱼船大都拆毁了,留了几只成为旅游的道具。 吴城有一条水上公路,一到汛期水天茫茫,唯有一条蜿蜒的公路露出水面。当鄱阳湖吴城水位达到18.67米,这条公路就会被水淹没,水中有路,路天一色,行驶其中,溅起层叠的水花,好似飞驰在茫茫湖中。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这条“水上公路”被比喻为仿若宫崎骏漫画里《千与千寻》中那个与海水连接在一起的经典童话画面。汛期过后,湖水渐渐退去,一般到冬天路边还会有一些残留的湖水。 今年江西大旱,几个月没下透雨。鄱阳湖水位九月份就曾降到8米多。现在水上公路两旁早已是绿草茵茵。 渡过赣江,走进这片鄱阳湖最大的草洲,作为湿地的草洲里水洼很少很少,在草洲上步行,想湿鞋都没有可能。 一些车跑人行的小路也变的宽广起来,旱情让湿地的草越来越少,草洲似乎有点名不副实。 旱情也让火灾的风险加大,据说十月份这片湿地就发生过三次火灾,过火面积不小。以致进入湿地还要专门检查游客是不是带有诸如打火机之类的火种,搞得像要乘飞机一样。 往年像这样连绵不断的草地随处可见,今年却像出土文物一样稀奇,在大片湿地上只占了不大的一部分。 而这种沙漠里才有的景象却举目皆是,让游客仿佛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 鄱阳湖湿地的丘陵也变成了沙山,缓慢转动的风机会不时扬起一些粉尘。 很多湿地不仅寸草不生,而且满面沧桑,留下的缝隙手可以毫无障碍地伸进去。 往年的小水道大都断流,低落的湖水难以滋润曾经的绿洲。 大地之树成为摄影人趋之若鹜的风景,从四面八方赶来留下这难得的画图。 草洲变成了沙地,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刻划上美妙的线条。 还有沙石兼在的地块,我曾经在南疆沙漠的无人区里拍过。那是一个古老的火山口,喷发的岩浆形成的碎石。不知道这里的石头从何而降。 水中的沙地同样被刻划上各种线条 汽车在沙地里沦陷,动力再强大也无法前进一步,乘车者只能转换角色,由享受者变成劳动者。 对气候不敏感的鱼儿,在旱情逼近时不审时度势,及早回归深水,成为涸辙之鲋。不知道当初它有没有同伴,是不是有相濡以沫以渡灾荒的动人故事,也不知道它当初为什么不及时转移。套用惠子的话,吾非鱼,安知鱼之所思。 虽然干旱,但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值得敬佩和学习。 一丛茅草,虽然已经枯萎,但仍然生生不息,在阳光下展示自己不屈的身影。 沙山中的灌木,顽强地把根扎得更深,让阳光和水分滋润自己的生命。 一棵野草,在极度干旱中没有选择放弃,面对恶劣的环境,表现出强大的求生欲望。 面对这样顽强坚韧的小草,这样知难不惧的小草,怎么不令人感叹生命的奇迹。 它就像沙漠中的沙柳,给原本沉寂的沙地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看到它就想起了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也许它已经失去了生命,却还不甘倒下,顽强地挺立。我们要赞美生命,因为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就知道适者生存的道理,就充满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鄱阳湖湿地最大的受益群体是候鸟,十月下旬开始,候鸟陆陆续续来到鄱阳湖过冬。 太阳落山之时,干旱的草洲上飞过一群大雁,不知它们是找到了宿营地,还是在艰难地寻找中。 据说由于特大干旱,今年鄱阳湖候鸟赖以生存的碟形湖水面面积只剩下195平方公里,而且随着干旱的持续,面积还会进一步缩小。 西沉夕阳映蒹葭,纤纤芦苇唤鸟归。在特大干旱的今年,能否保持“珍禽王国、候鸟天堂”的桂冠,是鄱阳湖湿地面临的大考。 “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小泊船。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这是宋代江西籍著名诗人杨万里夜宿鄱阳湖畔的感受。多么希望这种温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能够永远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