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谓舍得,佛家说:有舍便是得,有舍有得,敢舍敢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以舍为得。按现代哲学的观点,说的是获取与舍弃,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何处理好,是人生的大智慧。也许我们老广的祖先早早就深得“舍得”的精髓,知道哪些该舍,什么可得,为子孙们在日常口语中留下了这么一句充满禅意的佛偈:“舍唔舍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我,一个广州人,除了明白粤语“舍唔舍得”的意思,还从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及职途际遇中,深刻领悟“舍得”的涵义,并在践行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从我父亲的经历谈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父亲在老家经营切粉生意,由于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经营日渐艰难。正想着如何转型,刚好我舅父有一朋友,在城里开了一家专做电镀磨光业务的小厂,由于缺乏资金濒临倒闭,想找投资合伙人加入。生意触角灵敏的舅父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约同父亲入股,父亲与舅父还到了这企业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该企业很快就起死回生,发展势头很好。老板就想着占有全部股份,于是与父亲他们谈条件:退还股份,给高工资。父亲想,既然老板萌生此念,持股再无意思,能在大城市有份工作,也有满意的工资报酬,退就退吧。于是,父亲的月工资定为120元,舅父的工资定为105元,身份从合伙人变为工人。世事难料,不到一年时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企业合并,老板也当不成了。转眼到了文化大革命,父亲与舅父因是响当当的工人阶级,没受到任何冲击和影响,我们姐弟与表弟妹们是“红五类”,入红小兵、红卫兵乃至入团入党都很顺利。老板则被定为资本家成份,其“地富反坏右”的处境可想而知了。我曾亲眼看到他被涂黑了脸和双手,沿大街边走边打着铜锣喊:“我是牛鬼蛇神!”后被遣送回乡监督劳动,连累自己四个儿女也要跟着下乡务农,直到文革结束才能回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当年的“肯舍“,使我们一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得以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说我自己的际遇。七十年代,我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建材企业工作,从生产工人干起,后当上车间统计员,再成为厂办秘书。期间,到市业余大学进修写作课程,考取了统计职称,后来还考上了电视大学文科专业,获得大专文凭。本来我读大学的想法很简单,一方面是为充实知识,圆大学梦;二方面是为更有资本待在科室工作。后来,电大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的初衷,他说:“以你的性格,在企业是不会有什么大发展的,或许到机关事业单位会有更多机会发挥你的才干。” 那时,正是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许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急需有大学学历的人才,我们这些经过全国统一考试的电大毕业生成为了“抢手货”。我曾参加过市工商联、电台、电视台等单位的公开招考,考上后都因原单位不肯放人而告吹。1986年,市里组建新区,新区派人来单位要我,岗位也定好了:区委宣传部或区政府办公室。时任厂领导还是坚决拒绝,表面上的理由是,厂里缺文秘人才。真实的原因,用那位厂党委书记的话语:“你有毛有翼就想飞了,就是不让你走。” 直到1988年,厂领导才松了口对我说:“你真想走的话,就自己申请离职吧。”当时,我还未落实接收单位,离职就是社会待业人员,13年工龄也作废了。这对于我来说算是走到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是往左还是往右,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经与家人商议后,我决定还是离开。我是这么想的:留下吧,虽可以安稳地继续干,但肯定没什么发展前途,一眼便看到几十年后的光景;走的话,眼前是吃了亏,工作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但我相信凭自己能力一定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于是,我毅然决然打了离职报告,勇敢地迎接人生一次大考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幸运的是,3月份办理离职,5月份我就找到了新工作,成为区计经委集体所有制一名干部,月工资为大专毕业待遇:65元,工龄重新算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这一次“敢舍”,得到了进入行政机关工作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计经委工作四年后,也就是1992年,我又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我所在单位领导调任科委,因科委干部大多是理工科学历,没人愿干办公室写材料管事务的苦差。于是,领导便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愿意调科委工作 ,还可转为全民所有制干部。不少同事和好友知道后,支持的少,反对的多。因当年计经委与工业总公司合署办公,经济状况较好,个人收入是“清水衙门”的科委没法比的,连新任的计经委主任说:“你很在乎那个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吗?你去科委收入会少很多,可不要后悔哦!” 我一度也很踌躇,后来仔细想,自己早些年就是因为不是全民身份,在调动的时候遭受过诸多挫折,同时考虑到计经委僧多粥少,要转全民干部不知等到猴年马月的现实状况,最终,我决定去科委,舍去眼前的经济利益,得到的是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及日后发展进步的机遇,值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果然,我到科委后就顺利转为全民所有制干部,由于业务熟悉,能力强,工作出色,不久就升任副科职务,主管办公室全面工作,及后正式任办公室主任(正科级)。1997年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而计经委的集体编制干部,则在机构改革中,有的提前退休,有的下放企业,有的买断工龄回家,都各散东西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愿舍”,我把握机会转为公务员,踏上了仕途发展通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2年,在科委工作第十个年头,我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选择。一天,组织部领导找我谈话,问我愿不愿意到政协工作。当时,我二话没说,便应允了。领导十分惊讶,说:“你不用这么快表态,回去好好想想。” 可能领导从未遇到过调任政协的干部能这么爽快答应的,有些人可是宁愿提前退休也不愿到政协工作。我之所以爽快应允,是因为那段时间我正考虑职途走向问题,在科委工作已十年,任非领导职务,位置有点尴尬;办公室工作很熟悉,闭着眼睛也干得来,没什么挑战性;持文科学历,在科技部门发展空间受限,正所谓遭遇了事业发展的“瓶颈”。而政协,虽被称“老人院”,无钱也无权,行政权力和经济收入与政府部门不可比。但我年轻,才四十多岁,到新岗位后,可以接触新的知识,新的业务,也会有新的发展。所以,我愿意。 </p><p class="ql-block"> 果然,调到政协后,领导对我很信任,先是任经济委副主任(主管全面工作),后任提案委副主任兼办公室副主任。政协主席曾任组织部长多年,知人善任,经她调整后的政协一、二级班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发挥各人所长,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工作,整个机关内部和谐合作,互相支持,虽只有十几个人,但组织各项大型活动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我很喜欢在这样的集体里工作,没有权力之争,没有妒忌猜疑,气氛和谐,心情愉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政协的工作对象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通过与政协委员们的接触,增长了人生见闻,拓展了知识面,丰富了阅历。同时由于政协是五套班子之一,我有机会多次列席党委班子工作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一方面能全面了解政情及部门业务,另方面对一级党政班子领导的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有所见识,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对增长个人能力大有帮助。与优秀的人为伍,能促进个人不断努力,提升自我。2009年我被提拔为正处级干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能舍”,我开阔了眼界与阅历,提升了素质与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人生走过的路,匆匆几十年,庆幸遇上国家改革开放的好年代,乘上改革开放之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不少朋友羡慕我“好命”:工作稳定,职途顺畅。事实上,进入机关工作的这二十多年,我经历了机构精简、人员遣散;体制改革、分流下岗;区街合并、岗位变动等多次重大变革与考验,自己在人生抉择的重要节点上,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眷恋眼前利益,着眼大局,立足未来,是我职途顺畅的根本原因。也很感谢组织和领导们的关心与爱护,让我这个一无背景,二无人脉,不懂投机,不屑奉迎,只会勤勤恳恳地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老实人,能进入主流社会,在管理岗位上顺利干到光荣退休。</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好命”是表面,“舍得”是根子。对待命运,自己做到肯舍、敢舍、愿舍、能舍。正因为这个“舍”,皆能让我有所“得”,所以,我常以亲身经历教育儿孙,做人要有大格局,大智慧,要舍得,不怕吃亏,吃亏得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舍得"实乃人生的大智慧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