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养心重在“正心”</p><p class="ql-block">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我们常会看到关于心源性猝死的报道。患者往往看起来年轻体壮、没有患病史,但由于一次剧烈运动,或连续加班熬夜等原因而突发猝死,让人猝不及防,唏嘘不已。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猝死的发生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进刚说,猝死事件让人猝不及防,目前尚无有效的预测手段。</p><p class="ql-block">猝死患者</p><p class="ql-block">大多是看起来身体健康的人</p><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认为,猝死患者本身都有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杨进刚说,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在所有猝死的病人中,占比例最大的,实际上是看起来比较正常的人。而曾发生过严重的心衰、已经得过心肌梗死或心率失常性疾病的患者,在所有猝死的人中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这就是二八定律,即在医院里看到的猝死患者只占到所有猝死病例的不到20%。</p><p class="ql-block">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课题组曾做过一项研究,心梗是猝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在所有患有心梗的病人中,大约有一半是被认为发生心源性猝死概率很低的患者。另外,国外有研究还显示,每两个初发冠心病人中就有一个会发生心梗或者猝死,初发冠心病是指在未发生过任何心脏疾病的情况下,首次发生冠心病,所以说猝死猝不及防。</p> <p class="ql-block">冠心病实际上是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造成的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研究发现,30岁以上人群,有50%的人有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在60岁时,有80%~90%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年龄在80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更高。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在人群中是很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血管壁变化,如斑块破裂、内皮细胞受损、促凝物质成分暴露,这些都可以引起血栓,血栓致冠状动脉出现严重堵塞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的发生。</p><p class="ql-block">但如果血管狭窄不太严重,并不会有明显症状,而一旦有症状,血管可能会短时间内被堵死。万幸的是,冠心病的发生概率只有8%,其比例并不是很高。心梗、猝死其实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此,大可不必对此整日忧虑、过于担心。</p> <p class="ql-block">猝死无法预测</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要尽量避开导火索</p><p class="ql-block">有人会问,能不能通过做冠脉CT等检查及早发现猝死迹象?杨进刚说,遗憾的是猝死的猝不及防还体现在目前不管是做哪种体检,都不能发现,也不能预测是否会发生心梗。</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冠心病本质上属于冠状动脉血管的血管壁疾病。对于血管壁,常规的体检无能为力。虽然目前有一些比较专业的检查手段,如造影时做FFR(血流储备分数)、IVUS(血管内超声),这些检查能够发现斑块,但即便发现斑块,也不能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p><p class="ql-block">那么,什么人容易发生血栓?</p><p class="ql-block">杨进刚说,有易损斑块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易损斑块即斑块容易破裂,然后长血栓。如果把斑块比作饺子,饺子皮特别厚,馅儿很小,一般认为是稳定的斑块。但如果皮比较薄,馅儿很大,说明有炎症,是胆固醇积聚的脓包,一旦破裂很容易长血栓。</p> <p class="ql-block">研究发现,无症状斑块破裂的发生其实在人群中广泛存在。不同的研究可能有不同的比例,但总体来说有10%~20%的人会发生无症状斑块破裂。这说明动脉粥样硬化很常见,斑块破裂也很常见,这些人往往没有任何症状。</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某些人发生了猝死呢?</p><p class="ql-block">杨进刚说,心脏病有7个比较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抽烟、运动不足、不健康的饮食。如果这个人有动脉粥样硬化,也有斑块破裂,此外,还久坐不动、熬夜、吸烟、生气、压力大及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那么在斑块破裂时,血液还同时存在高凝状态,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但如果不去触碰这些导火索,结果可能不会这么严重。</p> <p class="ql-block">做个好人,多做善事</p><p class="ql-block">是养心良方</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心脏还会面临情绪上的挑战:生气、压力大、孤独等,这些负面情绪对心脏也有潜移默化的破坏作用。杨进刚说,减少这一情况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如锻炼、社会支持、打太极拳、练瑜珈、保持正念、睡眠充足、戒烟、减轻压力等。“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心灵的平静让我们的压力降低,遇事不着急、不着慌,这个本身对心脏就是有益的,而且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减少诱发猝死的导火索。</p><p class="ql-block">世卫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主要是没有躯体疾病、没有精神疾病、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己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为了身心健康应多做有意义的事。有研究发现,有生活目标的人,如果为了一件事情去努力奔走,那就可能活得长。反之,天天无所事事,会让人寿命缩短。国外也有类似研究,比较了两类人:一类是享乐型;另外一类是努力多做好事,让周边的人获益,也就是做善事、做好人。结果发现,这两类人血液指标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享乐主义血液中的不良炎性物质要远远高于做好人、做善事的人。这说明享乐主义者会在欲望得到满足时感到愉悦,但过后又会觉得很空虚,心理的沉浮对身体健康有害。</p><p class="ql-block">古人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说法。心里安静、踏实,做有意义的事,是一剂防病良方。中国的伦理道德以实现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不是为了一己之利去努力、去拼搏。它提倡乐观情绪,节制各种过分的声名、物欲,避免过分和不正当的私利,淡泊而坚定地自守,所以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助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