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一月二日,利用非周末时间开启了筹划已久的长沙古文化历史走学计划,第一站,古开福寺至第一师范,主要是穿老街巷,先后经过古开福寺、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旧址、长沙基督教城北堂、东岳殿(道观)、西园北里历史街区、文襄园(左宗棠祠)、黄埔军校长沙同学会旧址、贾谊故居等近二十个历史遗迹。在时光的的隧道中徜徉漫步,感受长沙厚重的历史文化,醍醐灌顶,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开福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之城北新河,临湘江,主体建筑南北朝向,为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寺院。开福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佛殿三进,即三圣殿(弥勒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开福寺东厢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居室,西厢为说法堂、禅堂等,寺内有清康熙、光绪年间石碑各一道。开福寺,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佛教协会和长沙市佛教协会均设在寺内</p> <p class="ql-block">走进长沙历史步道</p> <p class="ql-block">湖南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熙宁街三角塘28号。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湖南地下党最高领导机关在长沙的秘密据点。委员会成立于1942年12月,抗战胜利后,机关据点迁驻长沙市区。1945年10月在长沙召开会议,研究恢复党组织和重新进入城市开展工作等问题。委员会由书记周礼以及刘亚球、张春林、刘鼎组成。此后,周礼等在此居住工作。 1946年冬,地下党员凑集经费,以周里夫人常杏云的名义和她的四姑合伙,修建了这栋带铺面的二层木楼,并在这里办了“妇女缝纫合作社”,以作为省工委的秘密机关。省工委按照党中央的地下党工作方针,在湖南积极开展党的各项工作。书记周里偕夫人常杏云以开缝纫铺为掩护在此工作、居住至长沙和平解放</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基督教城北堂,原名中华基督教会永仁堂,是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座古老教堂,湖南省最大的基督教堂。该堂始建于1902年, 1917年重建。该教堂采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和歇山顶,可容纳700多人。1947年,中华基督教会湖南大会在此成立。1958年实行联合礼拜后,永仁堂得以部分保留,部分房屋改为天主教、基督教神职人员的劳动场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堂完全关闭,改为仓库。1980年恢复开放,为长沙市基督教两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长沙东岳宫位于今长沙开福区三角塘西侧的东岳宫街,街以宫名。“东岳宫”大家可能不知道,但东岳泰山应该耳熟能详,华夏的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实五岳之由来与中国原创的教派——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天主堂,位于开福区湘春巷,始建于1901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翁德明主持修建,是长沙唯一的哥特式宗教建筑,2002年5月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主堂由教堂与方筒形钟楼、主教府楼三部分组成,坐北朝南,为十字架平面造型,双檐单层石柱砖木结构,是近代长沙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的典型建筑</p> <p class="ql-block">祭坛</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像</p> <p class="ql-block">因年代久远,天主教堂的木质构件逐渐松散、衰败。2000年,长沙市政府拨款100万元,重点对教堂屋顶大修,后长沙市政府又再次拨款,对主教府楼予以彻底整修,并对外墙进行了全面装饰……</p> <p class="ql-block">西园北里牌楼</p> <p class="ql-block">西园历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西园古井</p> <p class="ql-block">西园北里因唐宰相裴休在此修建西楼而得名,属长沙六大公馆群聚集区之一的文化街区。一条悠长而逼仄的小巷两侧,串起七处不可移动文物,还有当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李立、革命先辈帅孟奇故居等11处历史民居。为长沙不可移动文物最多的街区</p> <p class="ql-block">文襄园(左宗棠祠)</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祠堂在1938年的文夕大火中被毁,仅仅留下一部分古墙和一座石山,后来把遗留下来的石山和古墙重新打造,并把这里命名为文襄园</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石山</p> <p class="ql-block">西园北里巷景</p> <p class="ql-block">西园北里老街有多处名人故居,这是刘少奇的老师黎倜康老前辈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在长沙,金石书画家李立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其书、印师法齐白石,为当今齐派重要传人。由于不画印稿,以刀代笔,刻削如泥,顷刻而成,故有“神刀”之美誉。2014年12月11日,李立教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九十岁。这是西园北里的“李立故居”</p> <p class="ql-block">杜心五于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两度寓居长沙,前次居今芙蓉区白果园31号,后次居今开福区西园北里49号,这两处房屋均为公馆式建筑。外有石库大门,内有天井、通廊、大堂和多间厢房。这是西园北里杜心武旧居</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长沙同学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帅孟奇(1897—1998年),湖南汉寿人,1923年参加革命工作,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我党组织战线杰出领导者。这是西园北里1号帅孟奇旧居</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周南中学创办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初为“周氏私塾”;1907年,更名为“私立女子周南女学堂”;1912年,改名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更名“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学”;1952年,更名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女子中学”;1955年,更名为“长沙市第四中学”;1984年,复名为“长沙市周南中学”</p> <p class="ql-block">周南中学校园外墙壁画</p> <p class="ql-block">校园后门内的师表匠心照壁</p> <p class="ql-block">西园北里街巷景观</p> <p class="ql-block">寿星街牌楼</p> <p class="ql-block">金九活动旧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连升街楠木厅6号。为二层木制结构民居,占地面积353㎡,建筑面积533㎡。房屋共计18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拆除了一部分,现存建筑约200㎡。</p><p class="ql-block">金九(1876--1949),号白凡,又名金昌洙、金龟。韩国著名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韩国临时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1919年金九随大批抗日救亡的韩国爱国人士-到中国,在中国生活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九随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西迁至长沙。临时政府设址在西园北里,金九住楠木厅6号,这里还是原朝鲜革命党总部所在地。1937年至1938年金九在长沙从事抗日和国家独立运动,此举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热情帮助和无私支持。</p><p class="ql-block">2019年,金九活动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时务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创建于1897年,设于长沙市三贵街刘权之旧邸,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和维新志士唐才常等倡议创办的。熊希龄任校长,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前后三次选录学生264人。这些学生中许多人成为我国杰出的栋梁之才,如蔡锷、范源濂、杨树达、林圭等。虽然自开学到停办历时不到一年,但是播下了维新的种子,并形成燎原之势。恰如毛主席所说:“湖南之有学校,应推原戊戌春季的时务学堂。时务以短促的寿命,却养成了若干勇敢有为的青年</p> <p class="ql-block">王季范故居</p><p class="ql-block">王季范(1885—1972.7.11)原名邦模,湖南湘乡人,生于小康家庭,是毛主席表兄,著名教育家,曾先后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鸿稽坪,湖南长沙人,22岁中进士,25岁就进了翰林院,清朝最后一代拜相的科举儒臣。这是位于寿星街的鸿稽坪故居</p> <p class="ql-block">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而名,又名草场门正街,位于开福区,是迄今长沙市仅存的3条麻石大街之一,长511米,宽9米。朝宗,寓意为朝拜祖宗。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潮宗街是历史文化街区,北到营盘路、南到中山路、西至湘江大道、东至黄兴北路……</p> <p class="ql-block">长沙潮宗街基督教堂,始建于1925年,总占地面积约588平方米,具有中西合璧特点。创立人为原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传道人李晓峰等,对中西文化交流史、宗教史及民国建筑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教堂建筑年代早,规模大,2002年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005年列入长沙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潮宗街防空设施遗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中山西路社区潮宗街165号,洞口朝北开,约建于20世纪30-40年代,为抗战时期沿街某单位修建。2005年潮宗街改造时被发现,按原貌进行修缮,洞顶建朝宗亭,洞内辟“日本侵略军轰炸长沙暴行图片陈列室”,后陈列室搬走,洞口被封,里面只存两枚废弃的炮弹。</p><p class="ql-block">潮宗街防空设施遗址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虽防空功能已衰退,但其对丰富长沙城的防空洞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抗日战争残酷现实的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潮宗书宬”为陈继舜<span style="font-size:18px;">(1878-1962,字杏聪,号继训,笔名獧盦)的</span>读书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潮宗书宬</span>1938年毁于长沙文夕大火</p> <p class="ql-block">在潮宗街与寿星街交界的路口,有一堵被称作“长沙仓储业遗迹”的原仓储业仓库外墙。从1904年的五丰、同兴、恒豫等五家货栈,到1935年发展到七十多家,长沙的仓储业可谓繁荣。后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陆续拆除,只留下这堵仓库外墙成为长沙仓储业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长沙仓储业遗迹内墙</p> <p class="ql-block">潮宗街畔,有一条古朴的巷弄,巷口的牌坊上,写着“梓园巷”三个大字。梓园之名,源于清乾嘉间礼部尚书刘权在此修建的后花园“梓园”</p> <p class="ql-block">在梓园巷的6号,有着一座长沙保存最好的民国四合院,它由清末布政使衔道员张自牧所建,是他的私人住宅,称作“絮园”,建筑面积达1311.37平方米,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四合院内有一座木结构戏楼,是长沙城内唯一的一座老戏楼,被人们称为“民国旅社戏楼”。戏楼由4个木柱支撑而起,歇山屋顶,小青瓦,屋脊上有透雕砖雕装饰,飞檐翘脚,戏楼内部有木构藻井。</p><p class="ql-block">2004年,这座四合院连同内部的“民国旅社戏楼”,一同被公布为“长沙市重点保护历史旧宅”、长沙市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一般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高升巷,最早见于清朝同治10年的长沙地图志上,距今100多年历史。1923年,著名女权领袖唐群英在高升巷创办复陶女子中学。陈介石创办的《民国日报》,社址亦设在高升巷</p> <p class="ql-block">听山,佛里灯民居</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曲折的麻石路,眼前出现写着“九如里”三字的门坊,该书法系著名书法家黎泽泰手笔。</p><p class="ql-block">九如里公馆多建于1916—1918年,是长沙老城区内保存最好的民国公馆之一和年份较早的红砖建筑。相传九如里因住有9户体面人家而得名,民国时期中央银行长沙分行经理辛衡若就曾居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九如里目前仅剩2号、4号、6号公馆,其中2号公馆内部保存得最为完善</p> <p class="ql-block">九如里巷道</p> <p class="ql-block">九如里2号公馆</p> <p class="ql-block">连升街因住在这里的刘权之中进士后,官运亨通、连升数级而得名,他是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纪晓岚门生,官至礼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连升街建了不少公馆,至今保留下来的仍有不少,沿途走过去,挂牌保护的老民居接二连三,是长沙老式公馆扎堆的一条老街</p> <p class="ql-block">连升街52号民居</p> <p class="ql-block">连升街54号民居,始建于1916</p> <p class="ql-block">连升街33号民居,始建于1946年,和54号民居一样都挂着“长沙不可移动文物点”牌子,是代表建筑</p> <p class="ql-block">造纸业三兄弟旧址</p> <p class="ql-block">湖南孤儿院前身为保赤贫儿院,1913年10月由湘绅易雨恂等创立于湘潭,次年改名湖南孤儿院。经费始由社会捐助。1914年2月湖南孤儿院迁长沙连升街东端街口,组设董事会。在院长徐特立的努力下,至1917年,收养孤儿达200名左右</p> <p class="ql-block">楠木厅外墙,墙壁上方有连升街字样</p> <p class="ql-block">楠木厅是连升街一座公馆式的堂屋,这里曾经是一家大户人的公馆。楠木廳,廳者堂屋也。堂屋在长沙传统大宅府邸中,是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地方,也是家庭成员聚集宴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连升街街口的老式民居</p> <p class="ql-block">北正街是老长沙城北的一条主街,北至湘春路,南中山路,笔直一条长2.5公里,这里家家都是老字号,户户都是小业主,商铺林立,人头攒动,是北长沙最繁华的一条街。</p><p class="ql-block">只有老长沙人才知道,这条老街上的美西司电影院、北协盛药号、百花村南货店、同利长南货店、吴济南药号、吴恒泰酱园、挹爽楼饭店、湘华斋茶馆、群艺剧院等名老字号名噪一时。</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随着黄兴北路的扩建,北正街大都拆除,现只剩下中山路到黄兴北路一段了,不到二百米</p> <p class="ql-block">中山亭原为清朝中后期建筑,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当时的清提督衙门府位于今天的市青少年宫,中山亭位置驻扎着保卫衙门府的“先锋卫士营”,因此这一建筑就叫做先锋厅。1930年新建中山路,与先锋厅主楼相连建起了附属钟楼,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此建筑正式命名为中山亭。2002年初,黄兴北路拓宽改造,长沙市政府将中山亭保留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2006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山亭前的孙中山雕像</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国货陈列馆是长沙现存最大的民国时期建筑,地处黄兴路与蔡锷路之间的中山路。1930年由欧阳淑设计,张连生承建,是旧长沙的标志性建筑和长沙商业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长沙市青少年宫清朝时为湖南巡抚衙门所在地,辛亥革命时为湖南都督府署地,谭嗣同兴办的南学会也兴起于此,1934年建立湖南省民众国术俱乐部,抗日战争胜利建为中山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50年代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借鉴前苏联模式,将最好的繁华地段赠予青少年,建立了第一批青少年宫(青年活动中心)。1956年,当时省、市政府决定将原民众俱乐部、新闻会堂进行改造,以中山公园为依托改建为市青少年宫,1957年动工,1958年春节正式挂牌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青少年宫院内树立着刘胡兰、雷锋雕像</p> <p class="ql-block">贾谊故居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太平街(解放西路与太平街口交汇处)。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府邸。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4年,西汉著名政论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住在这里,时任长沙王太傅</p> <p class="ql-block">坡子街牌楼</p> <p class="ql-block">火宫殿</p> <p class="ql-block">火宫殿戏台</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p> <p class="ql-block">杜甫江阁,属于园林仿古建筑,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所建。杜甫江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处,临湘江为湘江风光带的一部分,与橘子洲、岳麓山隔江相望,距天心阁不足一千米。江阁园林区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主阁共分四层,高18米。2002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正式修建,2005年9月19日整个建筑全面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随后向市民进行试开放</p> <p class="ql-block">西文庙坪东起黄兴路步行街,西至湘江中路,南临西湖路,北达人民西路,总占地面积33.85公顷。西文庙坪由长沙府学宫而得名。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设立州学,为潭州的最高学府,亦为长沙府学之始。学宫建有文庙,作为祭祀孔子之所,后习惯称学宫为文庙。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今片区内仅存“道冠古今”牌坊一座,并有梅公馆等文物和其他历史建筑,学宫门正街、古潭街、豆豉园、白鹤巷、岳园等历史街巷,是“老长沙”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西文庙坪巷</p> <p class="ql-block">长沙府学宫是长沙府辖12 个县州的最高学府,“道冠古今”牌坊原为长沙府学宫西入口,位于现在的长沙市天心区西文庙坪巷7 号。</p><p class="ql-block">长沙府学宫呈“左学右庙”之制,始建于宋治平元年(公元 1064 年),元明时期多次重建,清同治五年(公元 1866 年)重修学宫,现存石坊即为 1866 年所建。</p><p class="ql-block">学宫东入口有一座“德配天地”石坊,已不见,只有西入口的“道冠古今”石坊幸存</p> <p class="ql-block">“道冠古今”牌坊。牌坊西面中门额坊上部“道冠古今”四字是阳刻,背面“贤关“二字则凸刻。“道冠古今”的上下是“二龙戏珠”镂空浮雕,“贤关”的上下是“双狮滚球”镂空浮雕</p> <p class="ql-block">“道冠古今”牌坊背面</p> <p class="ql-block">国学讲坛</p> <p class="ql-block">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