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因文学相识相知,在文学路上一起携手前行,有艰难也有收获的喜悦,那些相伴在一起的日子值得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隋恒武2022年11月2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金色的风里相遇你的真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写在第二期文艺家协会中青年骨干人才培训班开班之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寒冰</p><p class="ql-block">浓郁的菊香送来你俊美的英容</p><p class="ql-block">金色的微风荡漾着你朗朗的笑声</p><p class="ql-block">在多彩的秋色里相遇你的真容</p><p class="ql-block">激情涌动,写一首相遇的缘</p><p class="ql-block">感谢金秋</p><p class="ql-block">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在报名表上一一呈现</p><p class="ql-block">问询的目光在注视中扫过一张张似曾相识的眉眼</p><p class="ql-block">双手相握</p><p class="ql-block">握出惊喜连连</p><p class="ql-block">你就是~</p><p class="ql-block">你就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看过你激情飞扬的文字</p><p class="ql-block">读过你朴实厚重的真言</p><p class="ql-block">就在刚才</p><p class="ql-block">就在没看到你之前</p><p class="ql-block">还在浏览你的朋友圈</p><p class="ql-block">我是你的读者</p><p class="ql-block">你是我的主编</p><p class="ql-block">我是你的粉丝</p><p class="ql-block">你指点过我的诗篇</p><p class="ql-block">原来是你…</p><p class="ql-block">原来是你…</p><p class="ql-block">首次谋面</p><p class="ql-block">我们相遇在2020金秋昌吉作家培训班</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0年10月26日</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杨红梅老师为我赠诗)</p> <p class="ql-block"> 寒冰,本名杨红梅,新疆昌吉州作协会员。作品见于《北京文学》《回族文学》《昌吉日报》《今古传奇》《速读》《华中文学》《三角洲》《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纸刊及网络平台。诗观:让内心抑制不住的感动流泻在诗行里。</p> <p class="ql-block"> 有幸者成为《西域情怀》文学社团一员已两年,不管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怎么变迁,她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之中。用诗歌向你倾诉,用散文向你表白。从刊发的第一篇诵读《我愿意做只小蜜蜂》,第一篇作品《我魂牵梦萦的海子》,这两年来因为写作,一起开心,一起笑;一起郁闷,一起感慨;一起走进网络融媒体忘我无私;一起走上舞台慷慨诵读;一起把爱献给七夕节丽人节,一起把情洒满人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度晨曦几度夕阳,总在讲述世间繁华和世态炎凉。</p><p class="ql-block"> 2021感动振奋,破防频频,热泪盈盈,风雨又一年。新的一年,让心归简静。保持热爱,心怀期待,生活纵有疾风,心中永葆一份宁静。给心灵留白,去看春花,观夏荷,赏秋月,听冬雪。余生还长,人间值得!</p><p class="ql-block"> ——余冬梅《情动2021》节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唯有红叶最知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余冬梅</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红叶在人们的眼中又是一团生命的火焰,它燃烧在独立寒秋的枝头,燃烧在寒意渐浓的风中,燃烧在赏秋人的眼帘,燃烧在怀古者的心头。钟情红叶并不全在于它的艳丽,更主要的是倾情于它的风骨。</p><p class="ql-block"> 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绿色确实养眼,但是有了黄色和红色来点缀更加撩人情怀,这种色彩缤纷的飘逸才是秋天的主旋律。每逢秋天我总是用一种期待的心情来欣赏红枫,那一片片火红的晚霞般色彩,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一种难以言表的灿烂辉煌。</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特别的秋日里,也有如这红色秋叶般浸染我内心,波动我情愫的那些人。</p><p class="ql-block"> 那是日日笔耕不辍日日创作,满腔热血想出路,孜孜不倦编辑公众号,为文学之路永不停歇的西北狼老师,在单调的居家日子里给了我一种向上火热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那是行走发现定格聚焦,疫情里拿起相机记录身边的美好,定格所有的心动片刻的晨笛老师。在他的朋友圈里《核酸过后》已连续记录了四十余日,秋雨海棠蜜蜂……孤寂的日子里看到那张张美图让我的心如红叶般灿烂。</p><p class="ql-block"> 那是用日记记录疫情居家生活点滴,全身心陪伴家人孩子的光均大律师。为了给孩子仪式感他用PVC管自制自动升旗杆,给爱人做凉皮,帮小区保洁清扫落叶……疫情里他选择放下手机,关闭电视,无聊的日子里他让我又重新定义了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也许你也在这反反复复的疫情中被煎熬,被磨砺,无奈过,彷徨过,烦忧过,苦恼过,可不论怎样你总能寻觅到那片属于你的红叶。那是一句微信问候,一通寒暄电话,一次传递物资……</p><p class="ql-block"> 这棵寒风中屹立的红枫树,那捧在手心珍藏在书里的红叶,心头涌上的是那一句话——唯有红叶最知秋。</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年11月1日</p> <p class="ql-block"> 余冬梅,呼图壁人,昌吉州作家协会会员,西域情怀文学社总策划。曾从教中学语文教师近20年,喜文学、诵读,好瑜伽、旅游。格言:让阳光照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荣获西域情怀文学社2021年度最佳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学的触碰,不一样的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与隋老师的文学交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张韵冰</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到处充斥着快餐时代,譬如:智能手机、外卖、 快递,正因为这样我们有些人的心难免会浮动不已,我们无法去静静地阅读一本书,更无法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然而总有一个人以朴质的心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阅读与写作。————题记</p><p class="ql-block"> 2019年秋季我和隋恒武老师相识于一个文学群里,如今想来已有三年光景了。因为我是个慢热型的人,平时在和人不熟悉的情况下,就不太主动和他人闲聊任何一个话题的。没想到隋老师在闲暇之时他主动和我聊些文字、诗歌、音乐等……起初我还不知道隋老师的年岁,还以为他和我一样是90后小生,后来才熟知他是出生于70年代的人,让我颇为吃惊。他却幽默地说道: 小张不用紧张嘛,咱们还是像以前一样正常讨论啊!隋老师或许看出我的顾虑,才如此说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认真地翻阅了一遍隋老师的朋友圈,虽然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但他写得每一篇文字都显得那么细腻而情真意切,有时候读起来又很清新自在给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总之在他笔墨里丝毫读不出沧桑和伤感的话语,完全看不出这些字句出自一个中年男人的文笔,倒像是一位青春女子的文笔,人到中年能保持这样的心境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和隋老师慢慢接触的过程中,才发现他的祖籍也是孔孟之乡啊,如此说来和我是名副其实的老乡呢!心里的亲切感顿时油然而生,那次我问他是什么时候来新疆的?他回答: 是70年年代随父母支援边疆才来到此地的,一晃40年过去了。我又问他: 您来新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 最大的感受是新疆沧桑、异域风情的美,新疆面积最大的是沙漠戈壁,唐诗“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你看景色多么沧桑壮美。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喀什不知新疆之美” 你如果到过新疆喀什,你会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喀什古城浓郁的异域风情,让你不虚此行。 被他如此一说,让我瞬间都想冲动去看看新疆之美了。</p><p class="ql-block"> 我很疑惑他为什么要在大山里当一名普通的矿工呢?我们都知道凡是在矿上工作的人危险性是极其高的,隋老师却给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当矿工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多挣钱,二是追随路遥《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脚步。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作,是因为写作可以消灭大山的孤寂感,并且大山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在静静的夜里我可以什么都不想,专心写作。多年的大山生活让我渐渐喜欢上大山的幽静。后来我接着问他: 那您开始创办西域文学平台初心是什么?遇到过什么困惑? 他爽快地回答: 与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共圆文学梦,困惑就是资金方面还是一个硬伤,还没有赞助人和企业,当时刚开始公众号收不到作品,作品多时缺少人手编辑,作品出来大家很少自愿转发,阅读量少。不过目前为止关注西域情怀文学社公众号的人有600多人了,公众号作品阅览量大大提高,说到这里他露出欣慰的笑容来。</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在交谈中,我无意间再次询问到他:您再下矿的时候,是否想过有危险随时发生?他毫不犹豫回答: 想过,但是任何时候都提醒自己安全第一。 我问: 那您是怎么样克服心里恐惧的?他答 : 因为文学,让我懂得生死只是每个必经的过程,既然必须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何不保持微笑潇洒走一回。他这种坦然自若的话语,反而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不管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样的礼物,但在生命面前它是最珍贵的。 </p><p class="ql-block"> 正如隋老师微信个性名写道:如果有来生,我愿变成一棵胡杨,虽然岁月沧桑,我依然是座丰碑。这多么诗意盎然的话语啊!人生匆匆数十载,必然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愿我们每个人像隋老师一样,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4日</p> <p class="ql-block"> 张韵冰,曾用笔名陌上阳光,实名张倩男。祖籍孔孟之乡,1997年人,生于西安阎良。虽患徐动型脑瘫,但自强自立。初中毕业文学爱好者,(2017—2021年6月)已在网上完成自学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是《香落尘外》今日头条小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致敬身边的一个文人</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吴娟</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淳朴真诚的文人,</p><p class="ql-block">虽是西北汉子,不修边幅, </p><p class="ql-block">但却文风质朴,真情流露。</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文人, </p><p class="ql-block">热爱生活,记录生活,</p><p class="ql-block">热爱写作,分享快乐。</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笔耕不辍的文人,</p><p class="ql-block">扎根于文化的热土,</p><p class="ql-block">耕作在文化的田野。</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文人,</p><p class="ql-block">写作,朗诵是他的爱好,</p><p class="ql-block">撰文,发稿是他的日常。</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心怀大爱的文人,</p><p class="ql-block">汲取着文化的甘甜,</p><p class="ql-block">散发着文化的浓香,</p><p class="ql-block">孜孜不倦的文学精神,</p><p class="ql-block">感染着身边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年10月3日</p> <p class="ql-block"> 吴娟,呼图壁县教师,西域情怀文学社成员,爱好文学,喜欢阅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的文友隋恒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陈建军</p><p class="ql-block"> 和隋恒武认识是在本地报刊《昌吉日报》和《回族文学》上,他常有文章在这两家刊物发表。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朴实自然,是心底真情的流露,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起初我还以为他是一位老师或机关工作人员。真正与他见面是在去年初冬州文联举办的中青年文学骨干培训班上。</p><p class="ql-block"> 因在邻县,可能路途较远或其它原因,开班这天他来的稍迟,学员们都在教室落坐了,只见一衣着朴素,身背一电脑包,皮肤稍黑但身体结实的男子风尘仆仆赶到教室。落坐后,州作协刘主席介绍他来自呼图壁,叫隋恒武。我一下想起常在地州报刊上常见到的隋恒武原来是他。一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由然而生。在培训班开班典礼上他被班主任作协刘主席推荐为学习委员。</p><p class="ql-block"> 他很随和,有一种容易相处的亲近感。在学习课余我同他闲聊,得知他和我同岁,也是高中毕业高考落榜后回村务农,因着热爱,一直未放弃文学梦。土地流转后,他到本县的一家矿企上班。同我的经历大体相当。</p><p class="ql-block"> 他很敬业,班里学习上的事,如每晚座谈交流会的组织,学员习作、心得体会的收集转发等都交由他来做,他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地有条不紊。学员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大家都乐于找他帮忙。当时我不会在手机上用word发送邮件,他耐心地教会了我。</p><p class="ql-block"> 他很勤奋,在学习班期间,他每天起得很早,在群里号召大家起来运动,每早7点他已在操场上跑步好几圈。每天在学员群里发送一些学习心得和感言,小诗小文,以鼓舞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p><p class="ql-block"> 他很优秀,学习班结业后,一批学员作品荣登《回族文学》学员习作专栏《场圃集》。他的习作《我家那头草驴》以及我的习作《我的青春季一一后遗症》也位列其中。我俩的习作写地都是农村生产生活的情景。读了他的作品,更感觉他的先期生活简直同我如出一辙:如他成家分家后种地用的是毛驴和毛驴车,我成家分家后种地用的也是毛驴和毛驴车。他常在朋友圈和写作群发一些描写农村生产生活的场景、自己过往的追忆和生活感悟,满满的正能量和幽默诙谐从笔端自然流出,使人忍俊不禁,读后得到启发引人深思。从他的一些文章中得知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同我一模一样:如小时候为了学费去卖鸡蛋,父亲早逝,由母亲拉扯长大等个人经历简直跟我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微信上我们除交流读书心得,写作经验,互荐好书外,还谈各自的生活近况,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不过,我没有他勤奋,他同时主持着几个文学社的公众号,将公众号办地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特别是他今年有了大进步大突破,在省刊上发表了作品,这都是我自愧不如、望尘莫及的。但我会虚心向他学习,努力向前。</p><p class="ql-block"> 文友隋恒武,我的亦师亦友,他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年10月25日</p> <p class="ql-block"> 陈建军,新疆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农民,长于乡村,居于乡村。耕种之余爱好读书、看报。有随笔数篇刊发于《昌吉日报》,亦有一篇被《今日新疆》杂志刊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