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造像-重庆大足

水晶

大足石刻是南方规模最大的石刻群,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有开凿。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 宋代有位叫赵智凤的密宗传人,凭着一身宏愿,规划了宏伟的宝顶山石刻。在2.5公里的山崖上,有巨大的佛像,有精巧的蜂巢,有教科书级别的连环画雕塑,更有芸芸众生的存在。 宝顶山石刻展示了宋代的生活场景,各种市井场景,勾栏瓦舍,除了体现佛教造像的庄严,更描绘了人们普通生活最淳朴的存在。 这尊明王像下半身未完成就戛然而止,有认为赵智凤圆寂后石刻停止,有认为是元兵入川导致工匠逃离,无论如何,这尊半成品为后人留下了大足石刻的开凿及步骤展示 卧佛像表现了释迦牟尼涅磐,整龛长32.5米,但没有完全雕刻出卧佛的躯体,而把膝盖以下部分隐入崖壁中,用写意手法将佛涅槃的故事呈现出来 大悲阁内的千手观音是大足石刻的经典代表,工匠在88平方米的崖壁上雕刻了1007只手,结印手势与所持法器都不尽相同,手掌中均有眼。 初看这金灿灿的一堵墙很是诟之以病,但后来看了很多资料也意识到这样的修复其实是成功的,因为在宋代初建时一定是端庄华丽的,古迹对人的影响不应该只有单纯的没落。 华严三圣是大足石刻的又一个高潮,三座巨大的石像以微微倾斜的方式立在崖壁上,慈眉善目、端庄静美 文殊菩萨手里悬空托着的那座石塔重约一吨,聪明的工匠运用力学原理,以左手巨大的石雕衣袖作为三角形,将重力传到地下,因此屹立千年不倒,古人真的很厉害 牧牛图由10幅雕像组成,这是其中的一幅,牛的倔强神态以及牧人相谈甚欢的的表情都栩栩如生 有巨大石狮守护的圆觉洞为人工开凿于南宋年间,造像和岩体浑然一体,窟正壁刻三身佛,左右壁对称各刻六尊菩萨像,三身佛前跪一菩萨,为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 “采光”是圆觉洞三绝之一,工匠在门顶凿出天窗,光束巧妙地打在跪于三尊佛像前的圆觉菩萨化身之上,这个细节表现出两侧分列的十二圆觉轮流问法的场景 窟内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菩萨花冠精巧玲珑,肌肉丰满细腻,极富质感,显得端庄典雅,轻纱薄裙,璎珞珠串,装饰繁复,形神兼备,气质超凡绝尘 六道轮回图,转轮法王口含臂抱静止轮回图,几处小像为轮盘增加了动的意象,佛教中,世俗生活中的爱欲、贪欲和求不得都是轮回的驱动力 北山石刻始刻于晚唐时期,目前开放可供参观的石刻包含有晚唐、五代、北宋和南宋不同时期的石刻,在石窟长廊中穿行而过,可一路欣赏到从晚唐到五代再至宋时的众多佛教形象,以观音造像最为灵动添彩。石窟光线不好,拍的也不多 位于北山山巅的多宝塔和双佛,均在宋朝时修造 在佛教经典中,多宝佛为《法华经》的赞叹者,释迦牟尼说《法华经》时有宝塔从地下涌出升空,多宝佛从塔中走出与释迦牟尼并坐。这里的两座石刻与顶上的多宝塔共同表现出这个震撼的场景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7日</p><p class="ql-block">重庆大足石刻一日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