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求索弹指过 未应磨染是初心——跟岗研修线上交流活动纪实

邬下源

<p class="ql-block">  11月1日下午13时30分,我们一行三人齐聚行知外国语学校303室,通过线上模式学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关于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的专题报告。活动由上海市普通教育研究所黄娟娟书记主持。</p><p class="ql-block"> 报告首先是观看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四十年历程回顾的纪录片。接着由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郁琴芳主任进行题为《打造家校协同育人新样态的上海实践》专题报告。她从三个方面展开报告:</p><p class="ql-block"> 一是十年以来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所做的探索进行回顾,接着对2017年以来上海市进行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的研究项目和课题进行展示。</p><p class="ql-block"> 二是对三种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的“新样态”进行描述,她认为目前的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工作应该突破三种“新样态”,第一个“新样态”是注重家长参与教育,协同教育,在此提出三种主张,一是理念创新,共建共享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二是跳出德育工作观,坚持协同育人;三是全员育人,倡导“家庭教育指导”向“家庭教育关怀”转型。第二个“新样态”是为学校组织创新吸纳学校各方面协同参与。要求学校转变单向度思维,坚持家校是相互支持的平衡关系,在此要实现三个“注重”:注重“家长参与”和“家长教育”的协调发展;注重家庭和学校双向沟通和反馈的平衡;注重家长资源利用和支持家长成长的协同,引领学校赋能家长、支持家长。要将建立新型伙伴的家校关系作为办学的不懈追求,努力探索校本化、特色化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确保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落到实处。教师从传统的指导者角色转向关怀者角色,对家庭表达关怀、给予支持的过程中去努力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跳出德育工作观,坚持协同育人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需求。第三个“新样态”是为教师家校协同素养的提升提供新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三是实施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的一些方法探究。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去中心化”,需要关注家长“个体“表现,尊重家长“成人“经验,着眼儿童“主体”意识,注重家长的已有经验,尊重成人自主性学习特征,对家庭教育的期待不能超过家庭教育本可以承载的限度,努力促进家庭教育发展,要基于家校主体观,深入开展教师、校长研究。</p><p class="ql-block"> 最后通过三位研究型校长的谈话内容结束讲座。一位校长认为“校长的眼光在哪里,学校的工作就在哪里。”另一位认为“不要把家长推出去,而是要拉进来。”第三位认为“没有几个人可以按照教科书上写得那样做父母,也没有几个学生能像故事里那样做学生,教会双方如何彼此接受才是可行之道。可毕竟父母不会再变年轻,而学生总有一天会长大,所以好的教育应当多教教孩子如何去理解一个很不完美的父母,多教教父母如何去接受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家校协作沟通一直是教育桥梁打通的重要环节,通过郁老师的精彩分享,我对今后的家校沟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坚信只要肯努力,积极与家长沟通协调,认真总结反思,未来的教育之路定会越走越开阔,协同教育也不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真正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p>

家庭教育

家长

家校

指导

样态

协同

育人

教育

学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