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班·自主游戏活动 </p><p class="ql-block"> 建构游戏《给小动物建新家》</p><p class="ql-block"> 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幼儿园 </p><p class="ql-block"> 马 萍 </p> 活动背景 <p class="ql-block"> 《指南》指出:要为幼儿园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给幼儿建构游戏的自主性和探索权,让幼儿自主的探索和创造,建构游戏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合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成功与失败。</p><p class="ql-block"> 在主题《奇妙的动物》活动中,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和五大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及各区域活动的同步进行,孩子们眼中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脑中想到的都是“动物世界”。“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谁?”“他住在哪里,最爱吃什么?”“我会画小动物”,美工区里---“我给动物添新衣”、娃娃家里---“小动物们来做客”、益智区---“找尾巴”“找影子”、建构区---“我给动物建新家” 等活动让孩子对小动物的感情越来越深厚。</p> 游戏的来源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户外游戏中,中二班的几个孩子在用玉米芯给小动物盖房子。</p> <p class="ql-block"> 他们的小房子引起了大二班走轮胎“闲逛”的王明晨、邱扬家两位小朋友的好奇,他俩和中二班的小朋友聊了起来,当他们得知中二班的弟弟妹妹在给小动物们建房子时,王明晨说:“你们建的房子哪有高墙,天这么冷,得建个高房子、还得有屋顶才管来”,中二班的孙国豪说:“我的房子也有墙,也有屋顶呀”。邱扬家个急性子立马从轮胎上跳下来对孙国豪说:“你的房子是假的,小动物不能住,你等着我们给你建个真房子,让你看看”,只见他俩走向大二班的游戏区。(以上来源中二班的党老师纪实)</p><p class="ql-block"><b> 教师行为:</b>中二班的党老师紧跟着大二班两个孩子走过去,并把看到听到的一幕告知给了大二班的周玉萍老师,两位老师便和孩子一起走进了游戏。</p><p class="ql-block"><br></p>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游戏计划 <p class="ql-block"> 1.邀请游戏伙伴,将游戏内容告知伙伴,并得到伙伴的积极响应。邀请了13位小伙伴,大家都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2.初步商讨建什么样的房子:王明晨一再强调要有高墙和屋顶,邱扬家说是能让小动物住上真房子,其他孩子一听让小动物住上真房子很兴奋。</p><p class="ql-block"> 3.用什么材料建:他俩一致说用玉米芯、由于之前看见中二班的弟弟妹妹就在用玉米芯,所以也没有多加思索。</p><p class="ql-block"> 4.在哪里建:13位小朋友很兴奋的选在了小二班前面的空地上。</p> 二、开始动工 <p class="ql-block"> 1.他们从大厅里把一箱箱的玉米芯架到了目的地,轰轰烈烈的动工了,大家有了前期搭建“我心中的幼儿园”的经验,先开始垒4面墙,并讲好了其中一面墙要留一个门,小动物好能进去。</p> <p class="ql-block"> 尝试加高:李梦菲提醒大家玉米芯要一层一层的排列整齐,要不然会倒的。</p> <p class="ql-block"> 越来越高的墙面让孩子们越来越兴奋,大家干的更加起劲啦。</p> <p class="ql-block"> 2.问题出现了:打算留门的这面墙不好垒高呀!玉米芯一个劲的往下滑,实在往上垒不起来了,那该如何是好呀?令老师意外又惊喜的是,有几个不服输敢挑战的孩子竟然提出,把前面完成的部分全部打翻,重新开始。这一次孩子们不再只是凭借一腔热情去进行。而是变得“有组织有计划有谋略”。</p><p class="ql-block"><br></p> 三、游戏推进二:先计划再实施 <p class="ql-block"> 1.孩子们认真讨论,分析问题,改变方法。</p><p class="ql-block">墙体用什么材料:秦雨晨说:“我们不用玉米芯行不行,用奶粉罐和饮料瓶”“肯定不行,奶粉罐和饮料瓶才倒来,一碰就倒”李子轩说,李梦菲说:“只要我们把玉米芯排整齐就行,就是门口不好弄”“我有办法了,我们可以用箱子挡住就不掉了”张舒雅温柔的慢慢的说。这时俞智拍起手来,大声的说:“我们可以多放几个箱子,这样所有的玉米芯就都不倒了,房子就结实了”。</p><p class="ql-block">房顶用什么材料:张书衔说:“房顶用塑料布盖上,俺家的鸡圈就是用塑料布弄得”“可是我们没有塑料布呀,你回家去拿行吗”邱紫嫣问张书衔。“肯定不行,还没放学来,拿来也得明天了,咱不用塑料布了,还是换别的吧”邱扬佳急的大声说,鼻子水都来不及擦。盖亦晨说:“用我们图书室的垫子可以吗”。邱扬佳一边把鼻涕吸回去一边说:“可以、可以,垫子有点小,我们用竹竿子架起来,然后在竹竿子上面放垫子就管了,俺家的大棚就是用竹竿子撑起来的”,这时候讨论声渐渐停止,看样子大家的意见基本上统一了。</p><p class="ql-block"> 2.邱扬家提议:我们可以向以前建设“我们的幼儿园”那样先设计图纸,我们让俞智当设计师,把房子的墙、屋顶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我们看着设计图再建房子。俞智根据大家的讨论认真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 3.有了最有效的图纸,大家很享受的推到了前期的劳动战果。(可能在孩子们心中已经出现了更美的画面了)。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大家非常投入,就像一个个小建筑工人,动作越来越娴熟,表情越来越认真,有个别很专业的孩子时不时还会猫着腰去照一照墙体平不平,他们慢慢体验并找出了如何能让墙体又高又结实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 墙体越来越高,孩子们越来越兴奋。</p> 四、游戏推进三:临时增加二层 <p class="ql-block"> 当玉米芯与辅助箱成平线时,墙体基本建成,正当大家进行图纸第二步时,尹诗琪提出房子太矮了,邱扬佳听到了头都没抬直接说:“再接个箱子,盖两层”,孩子们各自搬来箱子把自己垒的那一面墙小心翼翼的放了上去,并且知道和上下两个箱子要对齐,不一样的是有的孩子两个箱子的面都朝上,有的孩子面对面、还有的是底对底,但都不影响辅助物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有了建第一层的经验,所以建二层也不难,但是玉米芯越高得越有一定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要数邱扬佳最有经验,他垒上几根就用眼扫描一下,并且还不忘提醒同伴,当然在过程中也出现了倒塌现象,俞智小朋友的就倒了一次。</p> <p class="ql-block"> 精彩一幕:当俞智小朋友垒高的玉米芯倒了以后,并不是马上重新开始,他先是站起来看了一圈别人的墙,俞智小朋友真聪明,他看见了马梓轩的墙垒的又高又结实,所以他就把马梓轩喊了过来,和马梓轩探讨怎么样垒才会不倒呢,细心的小姑娘告诉他:“你要用一样长的玉米芯,还要这一排放粗头、下一排放细头,这样就不倒了”。马梓轩就像个小老师一样还对俞智进行了“培训”和“指导”。</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二楼也起来了。这时候一个初步的房子框架就出来了,孩子们很了不起,他们的杰作引来了越来越多的老师的观赏和称赞,得到大家观赏的小建筑师们更加高兴和自信。</p><p class="ql-block">游戏推进四:构建房顶。</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搬来了竹竿和纸板按照图纸搭建起来,问题又出现了:之前忘了预设房子的长度和宽度是否与竹竿相符,所以出现了竹竿太长的结果。他们来回的拼摆,按照图纸竹竿应是横竖成格子状,那样的话边上都会露出来很多,老师耐心观察,只见他们将竹竿斜着放,有的孩子大声的喊起来:“对,就这样放,对角放、斜着放---”,最后的现状虽然房子门口露出来一段,但孩子们挺满意。</p> <p class="ql-block"> 接着就开始用地垫铺屋顶了。只见邱扬佳站在房子的里面,周围的孩子做他的搬运工,她一块一块的将地垫均匀的铺在竹竿上。</p> <p class="ql-block"> 精彩瞬间: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当越来越多的地垫铺好后,越来越多的地垫就把邱扬佳围上了,大家都喊起来:“邱扬佳,把你围里面了,你出不来了”,邱扬佳说:“小意思、我自有办法,你们放心吧,再给我最后一个垫子,我就出来了”,太让人震撼的是邱扬佳把最后一个垫子放在自己头顶上,慢慢的从一个小洞洞蹲了下去,我们看到的现状就是:邱扬佳就像一条水里的小鱼,慢慢潜入水中,水面出现一个水泡,接着水面恢复平静。</p> <p class="ql-block"> 小房子封完顶,孩子们高兴坏了,觉得自己好了不起。有的孩子已经高兴的跳起来,有的孩子赶紧的先钻到小房子里去感受一下了,张淑雅、张书衔和尹诗琪在房子里唱起了拍手歌,不愿意出来了。这个时候盖亦晨说:“我们要不要再建一个院墙,在院子里面放上桌子、椅子和好玩的玩具,这样天气好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出来晒晒太阳玩一会。”大家本来看着小房子,想到小动物马上就可以在自己建的的房子里过冬了,就已经很兴奋了,盖亦晨这个提议,大家认为更加完美,也更加激起了孩子们的爱心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br></p> 五、游戏推进四:设计院墙小花园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大班的孩子对于“家”的概念有了更具体的感受。所以,大家在讨论用什么材料设计院墙时,讨论的很激烈,也很有自己的想法。盖亦晨说:“我们就用轮胎围成院墙,围一圈就是”、王明晨说:“我们还是用玉米芯围成一个院墙”、在房子里玩游戏的3位小女生听到外面的谈话也出来了,张淑雅还是那样轻声柔和的说:“我们可以建一个小花园,把小房子围起来,然后在花园里摆上小桌子、小坐垫”,张淑雅虽然声音不大,但她的提议却很有感染力,大家一致说好。于是大家又进入了情境建构,这时候大家的兴趣好像越来越浓厚,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没有具体的分工,但孩子们确非常默契,几个小女孩马上开始去搬玉米芯开始动工,只见他们在房子的周围开始围起来,还商讨着在哪里留一个大门,慢慢的小花园轮廓出来了,大家的思维也就开始扩散了,他们开始四处寻找可以搬到小花园里的东西,我们看到娃娃家里的小桌子进来了、地点拿来了、拱形门扛来了、电视机架来了、就连扫帚也派上了大用场。</p> <p class="ql-block"> 精彩创想1:盖亦晨和秦雨宸在房子的一角建了一个洗澡间,邱扬佳一听是洗澡间,便说:“我去弄个洗澡的东西去”,只见他搬来了一个盛玉米芯的收纳箱当洗澡盆,然后又拿了一个扫帚当水龙头,随后便模拟起来洗头的动作,嘴里竟然还唱着“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天呢,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当时的老师都惊呆了,大家都在小声的问:“你能想到用扫帚把当水龙头吗------”</p> <p class="ql-block"> 精彩创想2:盖亦晨把电视机搬来了,大家“哇”的一声都过来了,大家高兴的喊起来:“太好了,小动物也能看电视了-----”,这时候大家的焦点放在了“在哪里插电”上面,又是邱扬佳,他说:“没有地方插电怎么看电视?”这时候帅气的刘珂走过来说:“来,在我身上插电,我会发电”,邱扬佳说:“你别吹牛了,你才不会发电来、你要是真能发电也不能在你身上插、会把你电毁的”,说完他就开始寻宝去了,转眼他就找来了“专业的插座”。</p> <p class="ql-block"> 至此,一个温暖的动物朋友过冬的家就搭建完成了。沉浸在情境中的孩子们开始去活动室里的区角找玩具拿来装饰院子,去邀请娃娃家里的小动物来家里做客-----</p> <p class="ql-block"> 温暖一幕(教师介入):周老师和邱扬佳的谈话:“扬佳,中二班的孙国豪小朋友还等着看你的真房子呢,我们要不要邀请他来参观一下你们给小动物建的真房子呢”,邱扬佳很不好意思的说:“对对对、我都忘了”,老师和邱扬佳一起去邀请孙国豪来家里做客------</p> 五、整理归纳 <p class="ql-block"> 游戏结束了,孩子们一起商量把游戏材料怎样送回家。面对这些材料,孩子们虽然隐约有些不舍,但仍然很默契的分批分类整理归纳。有的孩子拆屋顶、有的孩子运院子里的桌椅、电视等、女生负责往箱子里装玉米芯。</p> 六、游戏延伸 <p class="ql-block"> 回到教室,师幼一起讨论游戏中的小故事,并鼓励游戏把今天的游戏小故事画下来,将自己的喜悦分享给爸爸妈妈或其他的小朋友。</p> 七、游戏梳理 <p class="ql-block"> 1.教师游戏观察纪实</p> <p class="ql-block">2.游戏后的教研</p>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p class="ql-block">(一)建构游戏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建构游戏不仅要求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知觉的想象力。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方位、大小。从感知中得到表象,继而上升为抽象,进行再造想象。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大班幼儿能够搭建出有场景、有情节的较高水平的建筑群且其建构作品多为立体结构,讲究对称和平衡,比较形象。</p><p class="ql-block">(二)价值评价 </p><p class="ql-block"> 幼儿成长:孩子们运用平铺、垒高、架空、辅助、平衡、长短均匀等建构技能,搭建了动物的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玉米芯,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还成了孩子们游戏中的魔法棒,让他们在建构的过程中懂得了相互协商、团结合作。在垒墙时为了保持平衡知道了玉米芯要一前一后、长短均匀的摆放,搭建房顶发现竹竿上下左右垂直摆放有点长时,几经尝试发现了斜放的方法,“格子画”运用到游戏中,游戏中的尝试又对“格子画”产生了创意,当发现玉米芯垒墙不牢固时,想到了运用辅助物。在搭建不断出现问题时,让孩子们学会了乐观的、勇敢的面对失败,从而形成不怕失败、直到成功的学习品质!特别是在创设院墙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力非常丰富,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提前计划、合理规划、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帮助很大!</p><p class="ql-block"> 教师成长:教师从最初的“闭上嘴、管住手、不干预、不打扰”的自我控制阶段,逐渐过渡到“看游戏、看幼儿、听声音、猜行为、验结果、随笔记、紧教研”阶段,努力做到“观察、追踪、理解、支持”,教师在与孩子结伴、在与游戏同行的路上,不断深入学习《指南》,真正感觉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要将游戏自主权还给幼儿,就要改变游戏中教师的主导行为,教师要通过教研方式,学习研讨如何支持、介入、满足幼儿的游戏意图,明确一切支持都应以“观察”为基础,学习记录、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并追踪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研究改进策略。</p><p class="ql-block"> 我园在以后的日子里,与幼儿、与游戏一路同行,在自主游戏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最大程度的发挥自主游戏的价值和作用,对幼儿游戏努力做到真放手、真支持。</p>